APP下载

商业建筑设计研究——以潜能商都为例

2015-09-13刘宇

重庆建筑 2015年12期
关键词:裙房塔楼流线

刘宇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重庆 400039)

1 项目概况

铜梁区位于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战略要地(图1、图2),是渝西经济板块的中心城市,距离重庆主城区仅1h车程。随着重庆主城三环的建设,城市快轨的启动,将给铜梁的交通区位带来历史性的变革,加速铜梁的城市化进程。铜梁将以崭新的城市面貌和更为完善的城市功能,实现城市全面升级。

图1 区位分析

图2 项目区域

图3 核心商圈位置

中央商务区位于铜梁新城核心最中心的部分,西面与品质生活街区、人民医院相邻,南面与县行政中心相接,东跨过金龙大道与商务休闲街区相邻,规划用地面积64.66公顷。中央商务区东侧金龙大道,连接铜合路与迎宾大道,是穿越城市中心,并直接联系外部城市的门户干道;商务区中部的中兴路,是连接老城人口密集区与新城核心城区的主要干道;西侧的广龙路,是南北向连接新城核心区的城市次干道,与东西向经过商务区的迎春东路、香滨路等城市次干道共同构成核心区的交通路网(图3、图4)。

图4 核心区空间构架

新城核心区的整体空间构架可归纳为 “一心、两轴、三区、四片”,“一心”代表多元活力的核心商圈。该项目的基地位于核心区的核心商圈区域四块地块的东北区域,见图5。

图5 基地位置

基地西侧是商社汇铜梁购物中心项目,西南侧为宝莲国际都会项目,南侧为渝西文化创意产业中心项目,四个项目共享中央的地下广场,形成了核心商圈区域。基地东侧和北侧是自南向北、自东向西的单向车道,东侧距基地200m处有公交车站点,老城区的人流主要通过南侧中兴路进入基地,其他区的人流则通过东侧的金龙大道进入。基地的西侧和南侧是步行街,整个核心区商圈内部没有车行道,通过将人车分流形成良好的商业氛围,并在中央形成汇聚人气的地下广场 (图6、图7)。

图6 基地周边车行流线

图7 基地周边人行流线

2 规划布局

在商业建筑规划布局中,主要涉及建筑及相应场所的位置布局、人流、车流等问题。[1]

2.1 形体功能布局

总平面布局设计时注重与周边地区,尤其是与核心区商圈其他三个地块的建筑群体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建筑风格的相互关系。根据甲方的设计要求,项目的功能主要由商业和办公组成,商业建筑面积30000㎡,办公建筑面积21000㎡,地下停车和设备用房12000㎡。裙房一至四层和地下一层的南侧部分为商业,塔楼五至二十三层为办公。根据核心区城市设计,商圈四个地块塔楼程螺旋上升的趋势,由于南侧地块塔楼高100m,西侧地块塔楼高150m,因此将该项目塔楼高度控制在125m左右。城市设计时,将核心区北侧两地块的塔楼形成双塔的布局形式,引入了礼仪性的概念形成北侧的门户。因此将塔楼的位置定在地块的西北角,与西侧地块的塔楼形成互相呼应的关系(图8、图9)。

图8 空间形态

图9 双塔布局

2.2 规划设计

2.2.1 人行流线

通过对其他三个地块已形成建筑的研究,发现其对人流的组织方法基本相同,都是主流线由中心广场向其对角线方向展开。因此,该项目商业主要入口也放在了朝中心广场的方向,并在北侧和东侧各设置了一个次入口,以形成两条发散的流线。东南侧设置了一个地下商业入口,与下层广场连通。由于地块西侧和南侧是整体规划的商业步行街,为了保证商业价值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商业氛围的完整性,将办公的入口设置在了北侧(图10、图11)。

图10 商业流线

图11 人行流线

2.2.2 车行流线

地块东侧和北侧为规划道路,因此通过这两条道路引入车流,并且避开西北角的禁开口路段。地块设置两个地下车库车入口,车辆进入基地后直接进入地下车库,形成人车分流的效果,以减小对商业外部环形流线的干扰。消防车利用基地内硬质铺地和东侧北侧城市道路可以环通,将塔楼北侧作为消防扑救面。

图12 车行流线

图13 消防流线

3 建筑设计

3.1 裙房设计

3.1.1 形体设计

在裙房形体设计的时候,为了充分利用建筑四周的四条道路,使沿街商业最大化,裙房的首层采用了整铺的处理方式。在首层的平台之上,则根据东侧和北侧两个商场次入口的位置使其分为了一大一小两个形体,形体间通过连廊连接,丰富了建筑的整体形态,使其作为商业建筑显得更为活跃。在临中心广场的面则采用了弧形的处理方式,使建筑与广场有所呼应(图14)。

图14 形体布局

3.1.2 交通组织

裙房内部设计了两个长方形的中庭,以此来组织整个商场的水平交通和竖向交通。整个平面的水平流线由三个回字形组成,围绕着两个中庭形成基本的空间形式,保证每个商铺的通达便利性。每个中庭设置了一组自动扶梯来组织竖向交通,通过扶梯位置的变换来增加商业空间的趣味性。大中庭还设置了一组观光电梯,提供给目的性消费者直达地点的可能性。两个中庭不仅是整个建筑的空间节点,也是竖向交通节点,消费者通过两个节点交通去往不同的楼层。这样整个建筑便通过两个中庭将水平流线与垂直流线连接为一体,形成整个的交通环线。

为了更好地促进消费,将建筑的四个角部设置为大型的主力店,中间则设置普通的商铺。主力店分布在四个角能够吸引人流的到达,当消费者去主力店时会经过普通商铺,以此来带动消费,形成水平交通流线。竖向消费的拉动则通过将娱乐与餐饮设置于四层来达到,这样不仅不占用一至三层的商业空间,而且让那些主要目的是去商场吃饭、娱乐的人能够经过底下三层的商铺。整个交通流线的设计目的便是让消费者在其中尽量待得久一点,提高其消费可能性。[2]

为了方便货物的运输,在建筑的北侧、南侧和东侧各设置一架货梯,可以通到地下车库与地下商业。地下商业街与下沉中心广场连通,保证其他三个地块消费者的通达便利性。

图15 裙房平面

3.1.3 消防疏散

消防安全是商场建筑的立足之本,也是方案进入后期阶段之后重点研究的内容。由于最新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月1日起正式实施,因此重庆市地方规范《大型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已经不能再参考使用,该项目的消防疏散都参照最新防火规范设计。[3]

首先需要计算每层的疏散宽度:

W(m,疏散宽度)=S(m2,营业厅建筑面积)xK(m/100人,每100人最小疏散宽度)xP(人/m2,人员密度)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表5.5.21-1,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每100人最小疏散净宽度K(m/100人)(表1):

表1 每100人最小疏散净宽度

因为裙房的层数为4层,因此地上每层的最小疏散宽度都要按1m/100人计算,地下商业按0.75m/100人计算。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表5.5.21-2,商业营业厅内的人员密度P(人/㎡)(表2):

表2 商业营业厅内的人员密度

因为该项目符合大商业的定位,根据条文说明,每一层的人员密度都可以取最小值。

通过计算得出每层的疏散宽度(表3):

表3 每层的疏散宽度

根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至4层的防火分区面积不大于5000㎡(设自动灭火系统),室内任意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大于37.5m(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因此,设计了11部楼梯,符合疏散距离的要求,成组分布在建筑的四周,在首层直接疏散出室外,并且尽量不占用好的商业面,保证首层商业价值的最大化。

3.2 塔楼设计

图16 塔楼平面

图17 透视图一

图18 透视图二

塔楼标准层的面积为1116㎡,总共19层。考虑到周边地块办公楼的量比较大,为了在市场中有一定的竞争力,我们将楼层层高设计为5.1m和6m,保证每个办公空间有一定隔层的可能。其中6m层高的层数有11层,5.1m层高的层数有8层,总建筑面积约为2100㎡,总计容面积约为33000㎡。根据办公楼电梯的数量设计要求,每5000㎡需要1部电梯,因此设计了6部客梯加1部消防电梯。为了使电梯的利用率和办公面积的利用率得到提高,电梯设计采用了高低分区的方法,低区电梯通达6至15层,高区电梯通达16至23层。每层平面划分为4个办公空间,在建筑的四个角上利用造型处理布置了VRV空调机房,便于将来每个公司独立管理(图16)。

3.3 立面设计

裙房立面采用了简洁现代的设计手法,运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和石材幕墙。为了表现裙房的稳重感,玻璃幕墙采用了横显竖隐的方式,同时石材也采用了突出横向线条的设计方法。然后再通过形体的穿插来丰富立面的表达以增加商业氛围。临中心广场的面设计了一整片弧形的玻璃幕墙,起到强烈的标示作用,引导消费者进入商场。为了使建筑整体干净整洁,我们给首层对外的每间商铺都设计了广告位,并且提供了几块大型广告位给2至4层的商铺,还能起到丰富立面的效果。

塔楼四个角部做了一定的切角处理以此给人视觉上的瘦身效果,提高塔楼的向上感。立面使用了全玻璃幕墙外加竖向的金属杆件,杆件不仅起到一定的遮阳效果,还能使人感觉到塔楼更加的挺拔。

[1]王晓.现代商业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55.

[2]高博为.城市商业综合体内街空间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2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75-85.

猜你喜欢

裙房塔楼流线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探究
高层建筑工程中裙房钢结构桁架的施工探讨
几何映射
厄瓜多尔“向日葵”住宅塔楼
水平井、直井联合开发压力场及流线分布研究
任意夹角交叉封闭边界内平面流线计算及应用
鹿特丹The Sax塔楼
荷兰Looping住宅塔楼
基于特征分布的三维流线相似性研究
逃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