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官员怎么吐槽官场?

2015-09-13尤梓

领导文萃 2015年17期
关键词:私下宿迁市官场

□尤梓

官员怎么吐槽官场?

□尤梓

“上面不表态,怎么好说”

都说家丑不可外扬,所以在媒体上公开吐槽的干部并不多,当然匿名除外。十八大后,他们在媒体上有几次集中的吐槽。

首先是大吃大喝。“一天陪洗八次澡”“一年陪领导爬山上百趟”“疯子才想吃公宴”“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喝得老婆分床睡”等言论在媒体上疯狂出现。

接下来是为官不为。去年,就有一名副县长在媒体上称不是自己不为,是难为。他说,这一任就短短的5年呀,5年后两个县长放在那一对比:谁的政绩大就提拔谁呗!所以哪怕老实人也被逼得小心翼翼地去突破各种底线搞政绩,造新城上项目,留给后任几个亿的债务也一路光鲜。

然后是公务员工资。山东济宁市长梅永红在“两会”上称,济宁市有800多万人,GDP 3800多亿元,但我所有工资收入加起来,才一个月7000多元,谁相信啊?下面的县委书记、县长一个月收入3000多元,还赶不上在工厂打工的。

最近集体吐槽的是行政审批。江苏宿迁市长王天琦前段时间也发文称,对宿迁市资格资质类项目进行系统梳理后发现,仅市区运行的资格资质类项目就有569项,涉及43个部门、61家行业组织。

这些集中吐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对象几乎都是上级公开批评或整改的现象。比如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下面就吐槽吃喝风;要调整工资,就吐槽工资水平低。

“这些问题大家很早就知道,但不好说。如果上面不表态,怎么好说,说对了还好,说错了就是给自己找麻烦。”一名县级干部称。

此外,这些吐槽用词基本上都比较模糊,把焦点从具体的对象身上移开,以便自我保护。

王天琦在文章中则很艺术地表述,“香肠做的篱笆挡不住狼。行政管理的各项职能一定要与利益脱钩,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行使政府监管职能。”

私下普通干部吐槽多

台上说的都不是要害问题,台下谈的才是问题关键,吐槽同样如此。公开场合有诸多顾忌,私下吐槽干部就随意得多了。

一名地方干部就私下吐槽称为“抹平”事关当地的负面舆论而忙得焦头烂额。他们称:“一些干部惹下的糊糊事,让我们来收拾残局,到处灭火!”

这些要灭之“火”,大多是少数干部贪污腐败、政府决策失误等问题。面对这些出现在媒体和网络的批评报道,一些地方领导觉得脸上无光,认为损害了“地方形象”,于是就责成有关部门去迅速“灭火”,甚至放出狠话:“连这点火都灭不掉,就别回来见我!”

显然,他吐槽的当然不是舆情应对,而是上级的管理方式与方法。这是干部私下经常吐槽的内容。

部门之间的博弈、推诿、扯皮也是干部私下吐槽的重点之一。

一名干部告诉笔者,“各部门之间往往各唱各的歌、各念各的经,因此扯皮、推诿是经常的事情。比如,编制部门总是说,编制是如何重要、如何严肃;组织部门会说,提拔干部是如何重要;财政部门会说,钱是如何紧张。要办一件事情,真是难上加难。”

此外暗箱操作、人事安排……几乎官场方方面面都可以成为一些干部私下吐槽的对象。这些干部基本上是普通公务员,领导即便对一些现象有所不满,也很少以这种方式宣泄。

除了在各种私下应酬场合吐槽,普通公务员吐槽最多的地方可能要算网络,尤其是各地的网络论坛。

“这种论坛的时政板块上,活跃的基本上是当地的普通公务员或者‘半体制内’的人员。他们既对党委政府各种动向很敏感,也知道一些背后的运作,平时不敢说在网上就放得开多了。”一名活跃于论坛的普通公务员称。

另外官场段子也是干部吐槽的重要方式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称: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就需要地方领导干部放下架子,放平心态,实事求是地化解矛盾、解决难题。

吐槽不是矫情,也不是看不惯、不适应,更多是看透后的一种无奈与自嘲。这些吐槽中,绝大部分不能看作是批评。干部吐槽越多,正常的批评或许会越少。

(摘自《廉政瞭望》)

猜你喜欢

私下宿迁市官场
宿迁市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
如是说
宿迁市创建“三四五”工作法,画好侨界同心圆
Jennys expedition diary 珍妮的探险日记
趣味动物习语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宿迁市
官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