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片羽文字三篇醉

2015-09-12卫功立

山花 2015年14期
关键词:风流文字文化

卫功立

酒文化在我国确是源远流长,中国文化一直是在酒的滋润下延续了五千年。如果说要写一本酒文化的书,那一定是一本鸿篇巨著。李裴先生工作之余写成的《酒文化片羽》,是我喜欢的一本酒文化随笔集。作者取名片羽,我想这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畏,认为自己所知所写的不过是灿烂酒文化的一片羽毛。

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随处可以闻到酒的清香。据有关史料分析统计,中国古今作家的作品中不涉及酒的,只是极少的例外;中国历代善饮者中,文学家占有极高的比例。自三曹父子以降,竹林七贤、陶潜两谢、李杜韩柳、苏辛欧陆、关郑马白直至明清的一流文学大家们,不是咏酒写酒,就是嗜酒好酒,其中更不乏酒量超群的大酒家。西方文学理论认为,爱与死的纵横交错是文学的两大永恒主题;中国古典文学则流淌着两种液体:酒与泪。无论是写豪放的长歌,还是做唯美的短叹;无论是酬唱山川之美,还是吟哦儿女情长;无论是抒发兴亡之感慨,还是倾诉离愁之别恨……无数精彩的篇章,大都是酒后放歌而得。浸润于酒中,人与本真与性情靠得更近,更易找到真实的自我,更能体味到悠然、自在和冥合。

《酒文化片羽》一书分五个部分,作者侃侃而谈对酒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文章都不长,多则千余字,少则数百字,没有长篇大论,也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多年前我曾读过先生的《痕迹的颜色》,很是喜欢其中的散文,当时我用五个字评价先生的散文——“足见真性情”。当下的散文,我认为需要回归本真,有人说散文是“写我”,而小说是“我写”。要在千字文中写出真情来,颇见功夫。几年后,先生出版了新书《酒文化片羽》,从书中,我能感觉到先生的文字功夫越发老道。年轻时的写作往往追求辞藻美,渐渐才转而注重情感的流露,到最后才是作者境界、修养和格局的体现。《痕迹的颜色》中的散文,感情含蓄而又意味深长,到了《酒文化片羽》中,作者则是把情感沉浸于对文化的思考中。

第一个部分是“史说酒文化”,十几篇小品文都是以传统典籍阐述了酒的起源、作用、与酒有关的政治事件以及酒德、酒色、酒品等方方面面,用典恰当,语言轻松,综合了传统儒家、道家和杂家的观点,文章虽小,却可窥见作者传统文化功力的深厚,典故和经典句段信手拈来,用得恰到好处。如开篇的《酒自何处飘》,从文字学和典籍考证的角度谈了酒的起源;《历史越空数千年》一文,作者从《诗经》考证到《左传》,论述了酒与文化的发展是“同频共振”;到了《需于酒食》,又自《易经》中追问酒文化的根。作者说:“好一个‘醇字啊!醉了多少代?醉了多少人?在庞大的‘周易盛宴中,酒只是一小盅,而这一小盅生命力之旺盛,可从《周易》概念所涉及的酒功、酒史、酒论、酒俗、酒文化,以至饮酒心理与行为等等,可看出,由是开创了我国酒文化的先河,直如行家所言‘酒泡出了五千年的文明史。”此种笔触,已经远离了堆砌辞藻的花哨,不是玩味文字的风花雪月,而是透过“酒“这一载满文化之魂的灵物,试图打开一扇天窗,去窥视文化的博大。

书的第二部分是“礼乐酒文化”,以《通神之物》开篇。传统文化很讲究礼,无酒不成礼仪,“饮必祭,祭必酒”,从作者的文字里,我读懂了酒被赋予的通灵之气。述评式的随笔很难写,弄不好就会成为罗列资料,作者在这里便展现了他的文字和文化功底。酒的礼仪可谓复杂至极,这么宏大的命题却被作者举重若轻,轻松行文中就流入了读者的心间。作者是一位率真的人,把酒的礼和乐诠释得精彩而又浅显,他说:“酒是人情水啊!”如此浅显的语言,把酒在中国各种礼仪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概括得精准有趣。

“诗性酒文化”是书的第三部分,把作者对酒文化的深入浅出推向了一个高潮,酒是诗的催化剂,酒和诗本身就是历史长河中一对不离不弃的情人。中华历史悠久,也是一个酒香浓郁,充满酒文化的文明之邦。有人打趣说,假如没有酒的滋味,竹林七贤就会失去风度,魏晋酒杯就欠缺了文化意蕴;倘若没有酒的熏染浸淫,陶潜就不能安享田园之乐,李杜文章就难以上天入地,而宋词则可能会出现一片苍白。有了酒,人们的生活似乎也随之丰富起来,情感也被激活了。在唐诗宋词里尤能感受,有人在呼喊“将进酒,杯莫停”,有人在“劝君更尽一杯酒”,有人“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有人则“一曲新词酒一杯”,有人在问“今宵酒醒何处”,也有人在说“醉里吴音”。酒与诗息息相关,从而使诗韵里夹杂着酒香。中国文人对酒的深情往往发自天性,在人世间,似乎没有什么能比酒更能使他们热衷或倾心的了。“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慰此平生亲。”高山流水,情浓酒浓,情酒相融,沉醉其中。今天喝酒似乎不要太多的理由,可是,千百年来从诗歌中看酒的功能却有太多的变化,可以借酒助兴,可以壮胆,可以饯行,可以接风,可以浇愁,可以陶醉于山野,亦可引动诗情。在诗歌海洋中,酒就是一种催化剂,它可以让各种情感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因而跟许多题材紧密相连。作者把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各种和酒有关的典故进行深挖掘,在红楼里发现珍珠,在西游里觅到翡翠,在三国中寻到豪情,在水浒中找到义气,在金瓶梅里批判淫乐……把酒和文学作品的关系进行了揭底,让人读来感觉诚如斯言。

最后两部分的“灵性酒文化”和“境界酒文化”,读来如同半斤酒下肚,这时候人的真性情暴露无遗,作者的情感和思考,最后都升华为内心的境界。其实酒也好,文章也好,最后看的都是境界。

掩卷,片羽的文字如同古玉,被酒串了起来,赋予了生命和灵性。李裴先生的这本书虽不是文学史上惊世骇俗的大作品,在文学史的洪流里,抑或只是海浪中一朵激越而起的浪花,但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位虔诚的传统文化守望者。

值得另书一笔的是,作者在书中穿插了许多韵味十足、功底深厚的酒文化主题书画、篆刻,全部是名家名作。作者在书中说:“‘琴棋书画酒,无酒不风流。琴达、棋智、书情、画韵、唯酒风流。这风流不与‘下流为伍,实在是高雅、雄放、鼎立时代潮流的风流,也就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之风流。”书读到这里,就足以读出作者学识的深厚。

我从未有机缘与作者谋面,但我想,作者一定是一位崇尚“独立之思想,高格之精神”的文化人。还有人说,酒品如人品,追求的是一种“饮酒有度者,天下任君游”,李裴先生对酒文化的品味已经融入人生追求的境界中了。其实文如其人,读完文字,未见其人,先品读其文,也就对作者的做人做事有了深入的品读,这也许就算是神交吧?

猜你喜欢

风流文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数你最风流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留白——不着点墨,尽显风流
兼职者的风流史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