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期低热,调治有法

2015-09-12时毓民

为了孩子(3~7岁) 2015年9期
关键词:食疗方首乌粳米

时毓民

寻根究底:长期低热的种种原因

伤食低热:因饮食或乳食过量,导致胃肠功能障碍、积滞不化,常有低热不退、厌食、呕吐等症状。

病后低热:孩子患麻疹、白喉、百日咳、菌痢、乙型脑炎等传染病后,由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导致低热不退。

感染性低热:慢性感染可引起长期低热,最常见的是肺结核,其次有慢性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泌尿系统感染等。

暑热症:到了炎热的夏季,孩子体温调节功能差,可出现低热、口渴多饮、多尿、少汗等症状,随着气温下降,低热可逐渐消退。

链球菌感染后状态:个别孩子在呼吸道感染后,会出现持续性低热,验血时,抗“o”滴度增高,血沉加快,用青霉素、水杨酸和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症状迅速缓解,这种现象的低热称为“链球菌感染后状态”。

非感染性低热:内分泌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病、恶性淋巴瘤、慢性白血病等均可出现长期低热。

功能性低热:这类低热的特点是早晨及上午体温高于午后及晚上,常伴有多汗、乏力、腹泻、脱肛、食欲不振、烦躁不安症状,但检查无异常体征,血液及生化检查也无异常。这类低热常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有关。

中医调治效果好

针对上述这些不同的病因,中医会施以不同方剂调理,效果不错。比如——

伤食低热:用调理脾胃、消称[雨林木风1]除滞法。常用中药有胡黄连、山楂、槟榔、陈皮、茯苓、连翘、莱菔子、白术、山药等。

暑热症:用清热养阴消暑法。常用中药有水牛角、芦根、藿香、玄参、地骨皮等。

病后低热:用调气补虚、养阴退热法。常用中药有太子参、白术、黄芪、葛根、黄芩、知母等。

功能性低热:用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法。常用中药有柴胡、升麻、黄芪、山药、白术、薏仁等。

长期低热的食疗方

不同类型的低热,可采用不同的食疗方调理。

“阴虚内热型”食疗方推荐

表现:低热、手足心热、口渴、便秘等。

1. 沙参麦冬粥

原料:沙参、麦冬各15克,粳米50克

做法:沙参、麦冬加水煎汤,去渣取汁,然后加入粳米,煮粥食用。

2.玉竹、山药煲老鸭

原料:玉竹15克,山药30克,老鸭半只

做法:将以上原料加水,另加黄酒、生姜、盐少许,文火煲2小时,饮汤吃鸭及山药。

“气血两虚型”食疗方推荐

表现:低热、纳呆少食、面色萎黄、便溏。

1. 黄芪首乌粥

原料:黄芪、首乌各15克,粳米50克

做法:黄芪、首乌加水煎汁,取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煮粥食用。

2. 党参山药煲瘦肉

原料:党参12克,山药30克,瘦肉250克

做法:将以上原料加水,文火煲1小时,调味后,饮汤吃肉及山药。

护理长期低热宝贝4要点

1. 帮助医生掌握更多的资料,以便明确诊断。在就诊前家长要详细记录孩子的体温,一般每4~6个小时记录一次体温,最好在早上、中午起床前及睡觉时各测一次,以排除由于活动引起的体温上升,要持续记录1周以上。

2.仔细观察除低热外所伴随的症状,如有无食欲改变,有无乏力、盗汗、面部潮红、手足心热、咳嗽、尿频、尿痛、关节疼痛、便秘、神萎等。如果有以上症状,一定要到医院诊疗。

3.饮食方面要清淡,以营养较高的蛋白质、维生素食物为主,不吃油腻食品。让孩子多喝水。

4. 注意让孩子多休息,睡眠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流通。用食疗方调理,再注意以上4点,一般不用退热药,孩子就会自行康复。如果经过以上方法处理,孩子仍有低热不退,也要到医院诊疗。

[雨林木风1]湿endprint

猜你喜欢

食疗方首乌粳米
多吃粳米益气养阴
多吃粳米益气养阴
三款粥预防孕期便秘
冬春皮肤瘙痒 试试食疗方
调理高血压食疗方
6款食疗方,防治乳腺疾病
治脾胃虚寒
高血压患者的食疗方
滨海首乌
人参首乌胶囊提取工艺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