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摩洛哥茶叶出口贸易的市场空间及预警分析
2015-09-12刘晓鸾赵凌云河北经贸大学
■刘晓鸾 赵凌云 河北经贸大学
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部,素有“北非花园”之称,与欧洲隔地中海相望,信仰伊斯兰教,不喝酒、饮茶之风盛行。公元17世纪,茶叶由丝绸之路穿越阿拉伯世界自中国引进;目前,摩洛哥已是世界第一大绿茶进口国,同时也为我国茶叶出口的第一大市场。据统计,近年我国约1/4绿茶出口到摩洛哥,其从中国进口的茶叶,基本也占该国从世界进口茶叶量的95%以上。作为我国茶叶出口的“晴雨表”,做好对摩洛哥茶叶市场需求的调研与预警分析,对扩大我国茶叶出口及保障广大茶农利益,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摩洛哥经济及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其市场潜力空间进一步发掘。近几年摩洛哥进口茶叶的外贸政策,尤其是针对茶叶中农药残留壁垒政策等变化,已明确发出了预警信息,应引起我国高度关注。
一、中国茶叶对摩洛哥出口贸易状况
20世纪初叶,摩洛哥开始与我国进行绿茶贸易,至20世纪70年代,中国大陆成为摩洛哥主要绿茶供应者。自1995以来,我国对摩洛哥茶叶出口迅猛增加,2010年首次突破6万吨,2011年创历史新高达6.36万吨,超越美、英、日,成为中国茶叶出口第一大市场,占中国茶叶出口量的比重由1995年的9.7%,提升至2011年近20%;此后由于各种原因,2012年回落至5.58万吨,2013年又恢复到6.12万吨。据中国海关最新统计,2014年我国出口摩洛哥茶叶5.8996万吨,金额2.115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量30.15万吨的 19.57%(表 1)。近十年来,我国输摩茶叶九成来自浙江,基本保持在90%以上,其中绍兴市占据半壁江山。
我国输摩茶叶品种,以绿茶为主,花茶、红茶及半发酵茶类为辅。绿茶分两种包装形式:09021090(≤3千克)和 09022090(>3千克)。其中09021090为主要形式,有珠茶和眉茶等。摩洛哥人偏爱中国绿茶,血液里都有中国绿茶的成分,是中国绿茶的最大贸易伙伴。红茶对摩洛哥出口量不大,1997年最高峰时为3326.5多吨,其后波动而萎缩;花茶出口量1998年达725.3吨,此后不断回落,近年才有所恢复;普洱、乌龙等特种茶,也有零星出口,但年份很不稳定。中国海关统计,2014年我国出口摩洛哥茶叶中,绿茶为5.85万吨,花茶450.2吨,红茶及半发酵茶类10.2吨左右。
我国出口摩洛哥的茶叶价格,也一直呈上升态势,尤其2010年以来,因茶叶生产成本大幅提高,我国茶叶出口“量价齐升”,摩洛哥进口商和消费者也逐渐接受。中国农业大学许咏梅博士采用近似线性需求系统模型(LA-AIDS),对中国茶叶在摩洛哥的市场价格及需求弹性进行分析,认为中国出口茶价与摩洛哥进口均价几乎重合,居市场垄断地位。中国茶叶的价格变化对需求影响很小,主要是摩洛哥人对中国绿茶的偏好,刚性依赖所致。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出口摩洛哥的茶叶价格总体水平依然偏低,低于我国茶叶出口的均价,如2014年,我国茶叶出口世界均价为4.22美元/千克,而出口摩洛哥均价仅3.58美元/千克;同时,也更低于印度和斯里兰卡等茶叶生产国的出口价,因而在摩洛哥市场仍具较强的竞争力。
表1 2004-2014年中国茶叶出口摩洛哥贸易情况表
二、摩洛哥茶叶市场格局及潜力空间
摩洛哥人十七世纪开始饮茶,而本国产茶极少,主要依赖进口,茶叶进口来源地趋于多元,先后有47个国家的茶叶进入摩国,但大部分如昙花一现,匆匆而过,惟有中国一枝独秀;现摩洛哥茶叶进口来源地有27个,中国成为其第一大来源地,市场份额从1995年的91.1%扩大到2013年的99.9%(表2),从斯里兰卡和法国有少量进口。摩洛哥红茶进口市场集中度则明显下降,埃及居首位,约占30%份额,印度恢复性增长至15%,斯里兰卡波动较大,在10%左右,中国也占据一席之地,英国和印尼茶叶已退出摩洛哥市场。
摩洛哥对进口茶叶原来实行的是国家专营制度,进入市场经济后,大批中小私商崛起,先后出现300多个茶叶私商品牌,位居排前的十大进口商,如MIDO和MOSTAFA等,占据了85%以上的市场份额。摩洛哥茶叶流通格局基本保持稳定,近十年来,摩洛哥茶叶进口规模不断扩大,2004-2013年,茶叶进口量增长1.3倍,进口额增长近2.5倍;其进口茶叶中97%以上是绿茶,缘由是摩洛哥人饮食油腻,缺乏蔬菜,饮绿茶可消食去腻,以弥补维生素等不足。红茶及半发酵类,虽进口较少,但近几年增势明显,市场地位值得关注。
近十余年来,由于摩洛哥采取宏观调整政策,经济持续稳定增长,2013年摩洛哥人均 GDP超3240美元,在非洲属相对富裕国家,人口增长也较快。随着民众生活水平提高,茶叶消费水平也不断提升,该国上自国王,下至平民百姓,饮茶之风盛行,据统计,2013年摩洛哥人口达3322万,年人均消费茶叶1.76kg,超我国2倍多,人均消费量居世界之首,许多家庭的大部分收入用于饮茶,与糖和面包一起,为生活必需品。尽管我国为摩洛哥绿茶最大出口国,对摩洛哥的茶叶出口仍存一定的市场潜力空间,具体分析如下:
表2 2013年摩洛哥茶叶进口主要来源国
表3 2014年中国出口摩洛哥茶叶均价与欧美对比表 单位:美元/千克
(一)中高端产品空间
摩洛哥茶文化较中国并不逊色,茶具做工精美,镀银铜器或锡器普遍使用,“三道茶”茶仪和“绿茶文学”盛行。中国茶叶主导摩洛哥市场是以价格取胜,低于全国平均出口价位,相比欧美发达国家,出口差价更显著(表3)。我国绿茶以春茶为佳,而出口摩洛哥普遍选用秋茶,基本属原料性的初级产品,摩国消费的大都为低端茶叶,而我国上万家茶厂抵不上一个立顿,茶企利润较低。
为扩大对摩贸易,应适当提高茶叶质量等级,增加中高档品种,无论珠茶还是眉茶,均应从改进外形和香味下功夫,恢复我国绿茶形态美观、香高味浓的传统风格,从生产、收购、加工到整个流通过程,层层把关。在传统茶叶市场中,定位中高端阶层,适应摩洛哥经济及消费发展的需求,以扩大规模,当然茶叶价格,主要是品质差价,要与国际市场相衔接,随行就市,避免被竞争者利用,挤入我传统市场。
(二)多元化市场空间
摩洛哥茶市消费较单一,主要以绿茶为主,而我国茶叶种类丰富,绿红青黑白花等十大名茶,各具特色。但出口摩洛哥,多为散装原料茶或“贴牌”生产,缺少自主品牌,如国茶西湖龙井,在国际市场几乎无人知晓,商务部出口名牌茶“骆驼”牌,均难与国际大牌抗衡。应通过中国茶文化发掘利用,在摩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可采取茶博馆、涉茶文化旅游、涉茶会展、涉茶科教及图书传媒等,类如2014年“斗品团香——中摩茶文化交流展”,宣传各茶类品牌,引导培养对中国茶的情趣爱好,开拓多元化市场空间。
摩洛哥中老年人对我绿茶有较深嗜好,而青年人则易于接受新兴事物。通过宣传,在国家支持下,整合传统“十大名茶”资源,如西湖龙井、碧螺春、君山银针、六安瓜片、黄山毛峰、信阳毛尖、祁门红茶、福建铁观音和武夷岩茶等;还可研发附加值高的新品种茶,浙江以小叶种茶树为资源,独创小叶乌龙茶,以及从广西引进甜茶品种,培育加工出口甜茶;同时,还有茉莉珠茶、白茶、高档袋泡茶、保健茶等新产品出口,深受国外消费者青睐,也无妨在摩洛哥大胆推荐,以发掘青年消费需求潜力。
(三)深加工产业空间
由于受深加工能力制约,我国茶叶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低,出口仍处于“量大价低”的局面。以茶叶大省浙江为例,每年出口大宗茶占全省产量70%以上,产值却仅占20%,如出口摩洛哥市场,每公斤茶叶只有3美元多,约合人民币20元左右;再加上受原料、包装材料、劳动力和海运费上涨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茶叶成本越来越高,出口数量虽不断增长,而企业利润空间却越来越小,行业毛利率只有3%,导致部分优质茶园夏秋茶甚至春茶,未能有效开发利用。
应充分利用我国茶叶资源优势,积极开发高技术含量的深加工产品,如浙江东方茶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茶叶提取物生产研发方面,目前在国内规模最大,科技装备最好,主要生产速溶茶、茶多酚、茶浓缩汁等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提高几倍甚至十几倍,销往欧美和日本等国,也可销往摩洛哥,另可利用夏秋茶,提取加工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日化等终端产品,通过深加工转型升级,提升我国茶叶含金量,拉长产业链,扩展对摩洛哥等新兴潜力市场。
(四)拍卖交易模式空间
我国茶叶出口大都以一般贸易为主,采用传统“一对一”交易模式,难以实现市场有效对接,并引发无序竞争和低价竞销,极大制约出口和茶企利润空间。而在国际茶叶市场,拍卖交易是通行方式,供需双方直接见面,看样竟购,公平公正透明。主要茶叶生产国,如印度70%、斯里兰卡95%、坦桑尼亚50%的茶叶出口均采用这种方式。
2012年,我国于杭州成立了“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公司”,目前尚处探索起步阶段,在茶叶标准和制度保障方面还有待改进。政府应扶持引导,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互联共享,搭建中国国际茶叶拍卖网络平台,吸引摩洛哥众多采购商参加,下单交易;同时要提高拍卖效果,扩大我国出口茶叶的市场利润空间。
三、中国对摩洛哥茶叶出口的预警分析和对策
我国茶叶之所以在摩洛哥畅销,一方面是价格低廉,更重要是摩茶叶进口门槛较低,除必要检验检疫外,没有其他任何壁垒存在,导致输摩洛哥(包括非洲和中亚)茶叶质量较差,农残问题较多,加上企业普通选用秋茶,病虫害猖獗,农药难以避免。2004年,摩洛哥检测中国茶叶,氰戊菊酯残留量达0.25-0.7PPM/KG,远超欧盟0.05PPM标准,摩政府致函我使馆经商参处,决定“对茶叶等商品进行农药残留量检测。”鉴于摩方尚未制定国家标准,如执行欧盟标准将严重影响中摩绿茶贸易,故暂参照日本标准1PPM进行。
然而,这显然并未引起我国的太多警醒,时至2009年,中科院陈宗懋院士赴摩洛哥考察,有感中国出口珠茶质量太差,时有掺假和劣质茶出现,并引用我国驻摩大使的话说:“要讲诚信,不能赚昧心的钱!”
摩洛哥与欧盟隔地中海相望,经济休戚相关。2012年是摩洛哥加入欧盟后第五年,按该国承诺,食品安全过渡期结束后,将执行欧盟标准。为制定本国茶叶农药残留标准,摩洛哥召集国内主要茶叶进口商及口岸检验机构,了解近年茶叶进口问题和质量安全情况,其后加大了进口茶叶的农药普查力度,尤其是针对中国。其检测内容包括氰戊菊酯、吡虫啉、啶虫脒、三唑磷等14项,关注农药残留标准与欧盟相似,导致2012年我国输摩洛哥茶叶往往因口岸查验无法及时通关,正常贸易秩序受影响,出口量大幅下降;2014年,又一次的警钟敲响,我国浙江有三批出口摩洛哥绿茶,遭遇退货,均是去年下半年出口,货值共计67.2万美元,主要原因之一,便是部分农药残留指标超出欧盟限量标准。此外,摩洛哥的茶叶关税高,并拟实行7%消费税,这对中国茶叶出口企业更是雪上加霜,致使2014年对摩茶叶出口数量又一次下降。
摩洛哥当前执行欧盟标准虽尚有顾虑,但必定会逐步推进并全盘实施,这将对我国茶叶出口产生根本性影响。回顾近三百年来,我远洋绿茶几易主顾:最初荷兰,达三十年之久;后转英国,历经百年;十八世纪后期,又改销美国;1890年始,俄国一跃为最大主顾;本世纪三十年代,摩洛哥成我最大市场。如何克服茶叶农残壁垒,维护并巩固市场,需政府和茶企高度重视。
第一,提高出口茶叶质量,营造绿色生产意识。加强茶叶生产的源头管理,严格农药使用准入监管制度。2014年新版国标《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实施,称为中国“史上最严的法律文本”,应以此为契机,建立一套严格的茶叶农残管控制度,进一步推行专业化的统防统治,实施物理和生物防治相结合;推行茶园GAP认证,大力发展有机茶生产,逐步过渡到茶园的有机认证;同时健全茶叶收购、储存、运输和生产加工等环节的生态、绿色监管,鼓励茶企购置更灵敏高端的先进检测设备,自检自控,中央和省级财政应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另外,应改变传统的分散作坊式生产,走产业化发展之路,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向深加工和精加工方向转型升级;提高加工现代化和机械化水平,实现大宗茶加工低碳化、连续化和规模化,推进茶企标准化建设,营造绿色生产意识。
第二,建立对外贸易预警平台,应对茶叶农残壁垒。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设立对外贸易预警平台,关注摩洛哥官方后续政策动向,及时传递最新预警信息;加强中摩政府合作,在其茶叶标准法规制订中,进行交流和沟通,收集并研究农药基础数据,建立农药危害评估的实验数据库,指导茶企使用绿色环保农药,应对将来出台的农残标准。2010年,浙江省在全国第一个成立茶叶外贸预警点,由中国贸促会浙江调解中心和浙江国际茶叶商会合作成立,并发挥了应有作用。如2011年11月,美国拟对进口茶叶检测中,禁用农药硫丹;浙江预警点联合英国和印度茶叶协会,向美国提出暂缓实施的异议和建议,最终于2013年4月,获美国回函同意暂缓实施,此举扭转中国茶叶外贸中的迁就退让局面,维护了行业和茶企正当利益。对扩大和稳定摩洛哥出口市场,如何制定茶叶中农残标准,也可起到借鉴和示范作用。
第三,实施“走出去”战略,采取灵活贸易方式。我国许多茶企没有进出口经营权,应尽可能避免对出口贸易公司的过度依赖,或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外建生产基地,开拓销售市场;亦可尝试引进对接的摩洛哥茶企,与我国的茶叶基地联姻,形成海外茶叶公司+国内茶叶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或利用国内产地资源优势,加上海外消费市场的影响,新创或沿用摩方品牌,实现合作共赢。此外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合理的市场经济地位一直未能得到国际的应有认可,如2012年,欧盟对进口茶叶中的农药硫丹残留,再次提高限量标准,致使我国浙江的红茶出口,当年大幅下降,然而同样品质的红茶,如果先出口印度,再转口而至欧盟,结果被退回或扣押的比例却显著降低。因此,我国茶企要根据市场实际,采取灵活贸易方式,必要时通过第三国转口,避免无谓的风险损失。
摩洛哥是我国茶叶出口的最大市场,更是我国茶叶外贸的“晴雨表”,巩固并拓展摩洛哥茶叶市场,将直接关系我国茶叶生产和出口贸易。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发掘市场潜力空间,如中高端产品空间,多元化市场空间、深加工及拍卖市场空间等;另一方面,要面对摩洛哥将来的茶叶绿色贸易壁垒,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提高出口茶叶质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利用好茶叶对外贸易预警平台,及时调整应对,我们茶企实施“走出去”战略,采取灵活贸易方式,采取多策并举,促进中摩茶叶贸易的长远良性发展。▲
[1]颜盈盈.中国茶叶出口结构分析及对策建议 [J].林业经济,2013(5):49-53.
[2]许咏梅.中国茶叶在摩洛哥市场的价格及需求弹性分析[J].茶叶,2006(4):212-214.
[3]张丽艳.摩洛哥茶叶市场潜力分析[J].世界农业,2013(6):96-98
[4]浙茶外贸预警课题组.浙江茶叶出口摩洛哥现状分析和对策[J].中国茶叶,2013(12):8-11.
[5]宋晓光.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硕论,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