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绘画的核心要素
2015-09-12黄伟
黄 伟
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及价值通过其特有的艺术语言来表现如:用线造型、诗、书、画、印来表现中国文人画家对事物独有的理解。神似与形似,似与不似之间等。也就是我们常提到的中国画意境。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也是中国画构图的一个大的特点,使中国画融诗、书法、绘画、篆刻于一体的独特艺术形式。怎样去欣赏或解读一幅优秀的传统中国绘画,那么我们要从中国画的核心要素读起。中国画的核心要素大致分为:意境、构图、笔墨。
一、 意境
中国画从产生到发展,意境一直是画者所追求的。意境的创造是绘画的灵魂,也是绘画艺术创作的最终目的,也常常是衡量一幅中国画作品优劣的标准。纵观古今中国画作品意境,是绘画基本要素的综合反映并通过作品直接呈现的。它所创造的是运用独特艺术手法来达到情景交融物我贯通,来表现宇宙生机或人生真谛。从而使读者超越感性物象进入一个艺术空间的意境。中国画的意境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如老子的道、中国的玄学与禅学等等,所以意境是中国画独有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意境是画家对自然物象的观察认识及描绘过程中产生的,是画家精神理想、观念情感与自然物象的融合。意境的构成是从触景生情到富情于景,然后达到情景交融。触景生情是意境萌发的起因。中国画作品体现意境,画家们大致以下面几种形式进行表达:
(一)境生象外,情景交融
中国古代绘画主要受儒、道、禅宗思想的影响,所以绘画创作者认识到创造表现宇宙生机与人生真谛,虚实结合,通过“象”与“象外”统一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主体的“意”。
意境是作者物我贯通、情景交融的艺术体现,以此来表现宇宙的无限生机与人生的真谛。这样就使画家和读者超越客观感性物象进入艺术空间中的意境。意境的创造既是画家对客观物象深刻地观察的感悟,同时也是内心情感的“感悟”或“造化”。中国画意境创造的基础与前提就在于此。还有“中得心源”,是进一步由物象感悟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在画家主体审美心理等因素作用下,物象与作者主观心意交融于一体形成中国画作品的意中之境。而“心源”是意境创造的主导。心源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意境是带有个性化与典型性的情感色彩的。意境是艺术家通过内心情感对自然景物的体悟而创造出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相结合的审美意象。
(二)借景抒情,强化主体
苏轼提出了“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君子可以寓意于物,不可以留意于物”等中国画创作原则。可以看出不只专注于客观物象的再现,也侧重于作者主观精神情绪的表达。从宋朝开始,国画家们己经逐步掌握了艺术创作中的主动性,中国画创作走向自觉。自宋以后,中国画绘画中的主体表现意识近一步加强,所以画家不仅在创作中倾注浓烈的情感,而且还将中国画创作形式作为自身主体意志的体现。即借景抒情,如常借梅、兰、竹、菊、松树等植物的自然属性,表现其自身的道德情操。中国传统绘画一直主张借景抒情国,虽然作品的主体意识较为突出,但是画面中艺术形象刻画得非常生动。
(三)意存笔先,直抒胸臆
自古以来,中国画家们就十分重视立意在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了“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也”的观点,对中国画家来说,“意存笔先”是指如何在作品中表现客观对象要在创作之前就要在头脑中酝酿,以及运用什么表现方法等。中国画创作讲究意在笔先,立意是中国画作品的内在核心,国画家的人生体验、阅历和修养可以通过作品的意境美来体现。中国文人讲“以形写神要意在笔先,胸有成竹”。意在笔先中的“意”,就是指国画艺术家头脑中形成的意象。如:要想画好竹,要先胸有成竹,也就是说作者头脑中先要形成竹的形象。要想做到把要描绘的客观对象了然于心,就要深刻地掌握对象的内在本质,这样才能做到心领神会,意在笔先。
二、 构图
创作一幅中国画,是用来表达作者意图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构图的方法得到一个有机的统一,也就是说将各种零散的物象,变得有秩序、有节奏,而且具有形式美法则。在绘画中去研究构图,使组织各艺术形式的手法形成一定的规律,由无序变为有序,并且要符合形式美法则。从而来确定画幅形式,创造出有形式美法则的特有意境。
(一)S型布局,它是中国画构图艺术动态的呈现,而且又包含着朴素的辩证观念,其造型首尾相连;密不可分;合中有分;分中有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黑白互现;虚实相生;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给人呈现出柔和迂回、婉转起伏、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流畅优雅的节奏感与韵律美。
(二)起承转合,这是S型律动的具体运用,“起”指近景部分,既要位置、大小合宜又要见气势;“承”作为起的延续,有转接于引导之意,“转”是承接之后的转折变化。这是画面上最重要的部分,变化又多且物象摆置也丰富,同时又与起相对应,“合”是画面构成的结束,要与首尾相呼应,启承转合为造势形成基础,利于对象的布置,创造了势的基本效果。同时也是节奏与韵律的具体呈现。
(三)三线构成法,这种构图法是中国画独有的构图形式,它对物象的整体形象进行概括,构成构图的骨架与动势,但在具体运用中有主、辅、破三分,主线指起主导作用的物质造型,其位置突出;辅线是主体的辅助,动势的运用依线而走。破线是和主线或辅线相互穿插,另开一势起到破的效果。
三、 笔墨
笔墨是传统中国画中最基本的表现语言,它构成了中国画独特的美学形式。笔墨一般指两种概念:一种是指材料物质媒介;二种是指一种观念化的物质形式和思维方式。笔墨作为一种文化象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哲学思想、人文观念和思维方式。它同时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特点和文化特征。作为技法,它超以外象,妙造自然,造就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关系上来看,笔与墨密不可分。传统中国画里笔墨包涵了色彩的应用。色彩是刺激视觉神经,形成特定情绪美感的重要形式。中国画色的应用与笔墨互为表里,以色助墨,以墨显色,色墨形成一个共同体。
在欣赏中国画中对笔的解读。首先要读笔意,就是笔中表现出的情感与意趣,这是中国独有的表达方式;再就是用笔的方法与法度,这是体现作者对笔墨的理解与功力的重要方面;然后就是笔势,笔势是指用笔的痕迹所产生的姿态感、方向感与运动感,其中里面有笔力的体现。除了对笔的解读随之相成的是墨。从墨色中可以看出中国文人的造型技艺、文化涵养、绘画技巧。传统中国画里墨的乾坤还有墨彩与墨法,墨彩指墨阶的运用,利于层次的变化表现出自然空间的彩色干。墨彩的建立来自对物象固有色的层次概括。墨色蕴含万物,万物便有了色彩的光辉。墨法就是墨色的使用技巧并且可以体现画者的绘画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