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语言的魅力——以电影《无人区》为例
2015-09-12张帆
张 帆
当代电影已经完完全全地走入了每一个人的生活中,观众往往可以从电影中获得来自生活中的投影、找到情感的宣泄、获得历史的记忆。电影同时具备了记录生活影像、映射社会矛盾、陶冶情操、提高大众审美情趣等等多重功效。电影是一个集合了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听觉艺术的艺术门类,而电影语言是电影在传达艺术信息中所使用的各种媒介、方式以及手段的统称,其囊括了:景别、景深、调度、色调、声音、对白等多元化的元素,即电影用以反映客观世界和传递思想情感的特殊艺术语言。与一般的文学语言不同,电影语言通常是抽象的、富含隐喻的且直接赋予观众视听思维感受的一种语言。因此电影语言对于深化电影主题、传递思想、刺激观众情感、增加电影的艺术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无人区》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影片,但是影片所表现的主题是形而上的。在无人区这个地方,离开了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所有人都展露出了动物的本能,在无人区展开了一场价值观、道德观的博弈。影片通过这样的一个主题,反映了目前社会上人与人不信任、贪婪的本质,对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做出了自己的批判。以此片呼吁人们唤醒内心的人性,放弃自私和贪欲、学会分享。
许多人认为,电影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只是由剧本和故事构成的,电影语言并不参与叙事。其实电影的导演可以通过剧本本身以及电影语言刻画人物的价值观、善恶取向、为人物进行造型以及为整部电影定下基调。一部现实主义题材拍摄手法的电影所反映的却是形式主义的主题,使得整个片子的风格不太统一。笔者认为:整个故事、情节、细节、都有强烈的真实感,然而电影的镜头、声音、色调、光等元素在内的某些气氛渲染手段则超越现实,应该为导演有意为之,这种内容的现实主义与拍摄艺术上的高度风格化,正是这部影片的魅力所在。电影语言对本片的叙事以及人物的行为方式、负面特征、道德观的刻画可谓十分细致、精彩、扣人心弦。下文将进行阐述。
一、《无人区》电影语言的作用
(一)色调对环境的渲染
随着彩色电影的诞生,色彩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电影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影片中,导演可以使用不同的色彩按照剧情的发展、人物性格刻画的需要,设计一定的色彩格调,这样可以鲜明地表现导演的主观意向,导演也可以利用色彩将自己的理解和意愿鲜明地表现出来。色彩也可以强调、夸张使被表现对象的某种颜色不同于原有的样子,而鲜明地具有某种特点,更好地引导观众的注意力。
如冷色系的色调(蓝色)能表现平静、安详;暖色系的色调(红色、黄色)能表现热情、暴力、血腥。而本片的基调就是黄色,不仅仅是因为“无人区”处在一个充满沙漠的地方,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沙漠的样子经过调色,呈现出略显夸张的黄色,大面积的经过渲染黄色能给观众一种暴力、血腥的感受,为“无人区”增加了更多荒凉、险恶的气氛。可见色调在本片中为刻画人物、描绘环境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因此电影艺术要具有更强的审美感染力,我们就需要充分重视色彩的艺术表现力,根据人物和剧情的需要设计色彩,使得画面的造型更具备感染力。
(二)光线塑造人物形象
光线亦可以叙事、交代环境,也可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照明的风格多种多样:如高调照明,用光均匀且少有阴影出现;高反差照明光束刺目,黑影明显;低调照明有漫射的阴影和渲染气氛的泛光。而本片采取的照明风格则多为高反差照明和低调照明。如影片开头鹰隼贩子和律师在派出所第一次见面时,采用的低调照明,烘托出一种阴森、充满压抑的气氛。特别是对鹰隼贩子的第一次面部特写时,光线由右上方斜射照射在拍摄主体的脸部,只显示出半边面部,另外一边面部留有大面积阴影。侧面光这种布光方式淋漓尽致的描绘了鹰隼贩子凶险的人物形象和阴暗内心世界,导演用电影语言中的“光”,不需要任何言辞性语言便告诉观众“这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坏人”。
另外光线还具备隐喻的功能。如律师和鹰隼贩子在酒馆谈话的时候,由木屋顶部照射下来的阳光将栅栏型屋顶的阴影投射在鹰隼贩子的面部,形成了一种奇特的效果:栅栏型的光仿佛监狱牢笼的铁栅栏一样,牢牢地将两个人困在这样一个牢笼中,也暗示着观众“他是一只囚笼里的野兽”,困兽即将出笼,无人区将要展开一场血雨腥风的厮杀。这个精心设计的光影以及仰拍的视角深刻地刻绘出了人物的形象。光线对于电影叙事、环境描绘以及反应人物内心的动态有时候比言辞性语言更有说服力、更加鲜明。
(三)声音巧妙渲染情绪
在声音被引入电影创作的初期之时,许多人认为真正构成电影主体的是影像而非声音,形式主义导演仍然敌视现实主义的录音方法:爱森斯坦尤其警惕对话,他认为同期声会摧毁剪辑的灵活性,从而扼杀电影艺术真正的灵魂;希区柯克也指出,最具电影性的段落是基本无声的,可是现如今电影几乎无法做到可以完全脱离声音而独立存在。电影的声音可以积极的为观众做影像的诠释,同时能够引导我们对特定的画面产生注意力,营造期待心理或者为下一个镜头做铺垫等。声音效果的功能主要是营造气氛,但是它们在影片中能够成为有明确指向性意义的来源。
本片的许多场景音效也经过精心设计,为渲染电影气氛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当律师进入加油站时,加油站的老板强迫他修理汽车,他连续说了好几次“我不修,我不修……我不修!”这时候加油站老板的儿子用锤子狠狠地砸汽车的前护栏,发出“咚咚咚”令人心烦意乱的噪音。律师的这几次充满焦虑的“我不修”鲜活的表现了此刻人物的内心形态:杀了人之后心烦意乱,茫然无助的无力感;加油站老板的儿子用铁锤砸汽车时发出的闷响为这份焦虑的情绪火上浇油,同时也渲染了无人区充满暴力、恐惧的氛围。
又如当律师在加油站的小店想用卫星电话打电话时,刚拿起电话就听见商店的老板娘发出刺耳的笑声。从心理听觉的角度来看,女性尖锐的高频声能够激起听者的烦躁、紧张感;同时这时候的笑声仿佛一种讽刺,是一种仿佛看破了一切的嘲笑声,这种笑声讽刺律师作为一个社会上层的人物,在犯了错误之后为了保住自己的名利,居然也做出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情。声音在此时鲜活地刻画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彻彻底底将律师此时刻画成一个坏人,也为电影结尾律师重归自我、回归人性做了铺垫。由此可见,声音作为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有时候比画面表现的情感更加细腻生动。
(四)镜头刻画人物造型
本片的的拍摄多以现实主义为主:摄影机的位置稳妥适当,没有对镜头进行主观化的修饰,本片中摄影机就是作为复制有形客体的表象而尽量减少评述的记录装置,镜头间切换转场也没做任何修饰。笔者注意到,镜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特别是对鹰隼贩子这一反派角色的刻画,导演也是精心设计。从影片开始到直到20分钟左右,鹰隼贩子每次出场的镜头必是一只脚的特写镜头,这种多次的脚步特写镜头也是不多见的。电影理论家巴拉茨认为:“电影三个最重要的表现元素就是特写、蒙太奇和拍摄角度”[1];周传基教授也认为电影特写“应该当作视觉重音来使用”[2],特写镜头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其实这个人物从电影开头就已经进入了叙事环境,导演也没有对该人物的道德观做任何的刻画。可是直到电影进行了20分钟左右,导演才将镜头从脚步特写移至面部,这种手法无疑增加了观众的好奇心,也为刻画该人物的形象做了铺垫。
结语
总而言之,电影语言作为非言辞性语言,对电影主题的表现、人物的刻画、环境的渲染有着言辞性语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电影也不能没有戏剧性,我们亦不能刻意脱离剧本去追求极端的电影语言。擅用活用电影语言,能够为整个故事添色添彩,使得电影作为一门艺术,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视听享受。
[1]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150.
[2]周传基.电影电视广播中的声音[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