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大苗裸根移植技术
2015-09-11明占武
明占武
摘要 针对樟子松苗木的林学特性,结合固原市苗木生产和市场调节主要矛盾,从苗木移植前地块选择、杀虫消毒、施肥、整地及苗木的起、运、栽、管理等方面,详细论述了樟子松大苗裸根移植技术,有效解决了固原市生态恢复和荒山荒地治理大苗短缺问题。
关键词 樟子松;大苗;裸根移植
中图分类号 S791.2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167-01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var.mongolica Litv.),常绿乔木,高15~25 m,树冠椭圆形或圆锥形,枝叶茂盛,树干通直,抗性强,耐水湿,根系发达,对土壤水分要求不严,抗旱、耐瘠薄,种子小,具黄色、棕色、黑褐色不一,种翅膜质。主要分布在年平均气温0~6 ℃、海拔300~900 m的山顶、山脊或向阳坡,喜光,耐寒,能耐-50~-40 ℃低温,生长迅速。木材纹理直,材质较细,有树脂,为良好的建筑、家具用材。树干可割树脂,提取松香及松节油,树皮可提取栲胶,是东北地区主要的速生造林先锋树种。
固原市辖原州区、西吉、隆德、泾源、彭阳县四县一区,是宁夏主要苗木生产基地,主要生产云杉、油松、樟子松、樟河柳、山桃、花卉等10余个针、阔叶树种,占宁夏苗木生产总量的72%以上,以小苗为主,而用于造林的大苗依然紧缺,主要靠外出调运,这种苗木生产超前性和市场调节滞后性是固原市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樟子松是一个生长快、材质好,对立地条件有广泛适应能力和抗逆性强的珍贵用材树种,也是“三北”防护林体系的组成树种,近年来不少地区也用于城乡绿化。在多年引种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推广樟子松造林,已经为固原市生态恢复和荒山荒地治理起到积极的作用。该文主要对2012年开城镇马庄村移植培育50~80 cm的三年生樟子松大苗进行二次裸根移苗培育1.5 m大苗的技术措施进行叙述,目前移植的樟子松苗圃成活率达80%以上,长势良好,打破了以往错误的认为三年生樟子松大苗进行二次裸根移苗培育不能成活或成活不足20%的说法,为固原市大面积移植樟子松大苗提供了参考价值。
1 移植前准备
1.1 地块选择
移植地宜选择土壤适中、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的砂壤土。
1.2 土壤处理
当年春季待杂草籽发芽长到一定高度,对选好的地块进行平整,施入腐熟有机肥75~150 t/hm2,并施入硫酸亚铁375~750 kg/hm2对土壤消毒。同时进行第1次深耕,深度以以20~30 cm为宜,夏季进行第2次耕作,秋季进行第3次耕作。反复耕作的作用:一是促使土壤中的杂草籽粒不同时期发芽,达到清除的目的;二是利用药物、太阳强光的曝晒,对土壤进行杀虫、灭菌消毒;三是增加土壤腐殖质,促使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良土壤的通透性,提高移植苗的成活率和良好生长环境,有利于大苗的培养[1-2]。
1.3 整畦
对处理好的地块秋季及时整畦,大小以便于耕作、灌溉为宜,同时沿地块边留一水渠。冬季土壤封冻前灌足冬水。
2 起苗
第2年春季土壤解冻后,对移床50~80 cm大苗灌1次透水,选择无风阴天起苗。起苗时,在距苗木基部10 cm以外的地方,沿树冠挖一圈,深20~30 cm,切断主根,将苗木轻轻提起,以免损坏侧根,以自然带土为准,及时将根系用湿草帘覆盖。随起随运到栽植点,将苗木假植在装满水的池子内,进行水浸苗根1夜,上覆盖遮荫网,防止苗木失水,保持根系完整是保证移植成活的关键[3]。
3 栽植
最好是选择在阴雨无风天进行,晴天移植应避开正午强光曝晒,在整好的地块按株行距40 cm×50 cm,南北行挖口径40 cm、深40 cm的栽植坑,将苗木从水池中捞出,及时在配置有生根粉的泥浆坑内蘸浆,将苗木摆放在栽植坑内,扶正先填入土约一半时,稍向上提苗木,使苗木根系舒展,再填土。整个过程,边填土,边用脚踩踏,栽植深度以原地面临界限向下栽1 cm 为宜,宜深不宜浅[4]。
4 灌溉
移后灌水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因而必须实施灌溉,保证移植苗体内水分的平衡。灌后松土,使土壤透气良好,根系得到尽快恢复,并追施肥料,满足苗木生长需要。保持随栽随灌,头水定根水一定要灌充足,定植后1周左右灌第2水,以后灌水应掌握量少次多的原则,第3水间隔应在10 d以上。以后可根据降雨量、苗木返青程度等确定灌水次数和天数,对于促进移植苗成活效果显著。
5 移植苗的抚育管理
一般情况下,移植苗的中耕次数比播种苗少,但深度较播种苗深。通常移植后第1年中耕5~6次,第2年4次,以后随着苗木快速生长,中耕与除草相结合,深度可达10~15 cm,促其生长,培育成规格大苗。
6 参考文献
[1] 郝二东.浅谈樟子松大苗移植技术[J].山西林业科技,2010(2):40-41.
[2] 曹东平,叶晓梅,韩金锋,等.樟子松大苗移植技术[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6):24-25.
[3] 王明见.大棚樟子松营养袋育苗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10(10):60-61.
[4] 吴波,朱弘.樟子松不同苗木类型造林技术及效果评价[J].防护林科技,2011(5):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