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鞋靴设计控制线的作用

2015-09-11余立平

西部皮革 2015年11期
关键词:脚腕脚型口门

余立平

(一平鞋样设计学校,温州 浙江 325000)

控制线是指鞋样设计师依据脚型规律及常规审美视角而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设计点在楦上划分了一些线条框架,由其控制鞋帮部件的基本轮廓。也就是说在这些框架内所绘画的鞋样是符合脚型规律及常规审美视角的。把握好控制线对于设计鞋样(特别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大有好处的。

下面将分别介绍单、凉、棉及马靴的控制线。所用尺寸均以女 230#(1型半),男 250#(2型半)为例。

1 单鞋控制线共七条(图一)

1.1 前帮控线FOE1

该线是前后帮的分界线,也是样跷产生的前角点。FO点是第五跖趾外凸点E1点(占脚长的63.5%一后容差)与背中线的垂直点,是前掌凸度点的对应点,也是基本口门点Q的长度点,Q点就在该线的1/2处。一般情况下可将FO点至头厚点JO之间视为一条直线,FO点之后就开始产生跷度了。FO占约在CX点与JO点的1/2处,男鞋占楦底样长的38%~41%,女鞋点楦底样长的35%~38%,从后根骨上沿点R(21.66%脚长)向前直线距离为68.8%脚长(用大圆规直线测量)。该线是许多结构的口门位置参考线。内耳式结构的口门常位于该线或在该线附近(图二)。外耳式素头鞋鞋耳前下角在该线偏后0~15 mm之间,且低于Q 点1~5 mm(图三)。休闲式的窄口门长度点FX常位于该线或附近(图四)。

1.2 鞋舌及实用口门点Q Y控制线DOD1

DO点是跗骨前凸点,约在FO与CX点之间的后3/5处(图一)。男鞋占楦底样长的55%,女鞋占楦底样长的53%,D1点是DO点的边沿点,占脚长的55%减后容差。鞋舌断帮位应在该线之前(图三)。实用口门点QY在楦上的前后位置与口门的宽度有关,越窄越前,一般来说应在该线之前(或稍后一点),否则会造成脱楦及穿着困难。现以常见的舌式明松紧结构为例(图五)来分析该线在控制实用口门点OY所起的作用。经测试,类似于本款结构实用口门点的脱楦危险点在基本口门点Q之后的13%脚长位置上(约在DOD1线上,如实用口门点长度超过13%的脚长很有可能会造成脱楦及穿着困难)。本款的实用口门点QY在该线之前,故不会产生脱楦困难之现象。

1.3 中帮控制线C X C1

该线是中后帮的分界线。C1点是腰窝边沿点,占63.5%的脚长减后容差。CX点是脚弯前沿点,是单鞋脸长的最高点,男鞋约占67%楦底样长,女鞋约占65%的楦底样长。从后跟骨上沿点R往前用大圆规量直线距量为45%脚长。CX点是鞋样设计中较重要的一个设计点,除海绵口结构之外,单鞋前脸的长度不能超过该点,否则会使脚弯处造成磨损(图二)。

1.4 后帮控制线CXB1

该线是中后帮的分界线,控制着后帮鞋耳、边带等部件的走势(图六)。同时,B1点C1点之间也是理想的断帮位置。

1.5 外踝高控制线BOB1

B1点是外踝骨的边沿点,占脚长的22.5%减后容差。该线上的BX点是外踝骨下沿的高度点,占脚长的20.14%。设计后帮踝骨位部件高度时要低于该点(海绵口结构除外)。否则会造成踝骨位磨损现象(图六)。

1.6 后缝高控制线AOA1

该线中的AX点控制着后缝的高度。R点是后跟骨上沿点,占脚长的21.66%,是主跟高度控制点,主跟应平该点或略高于该点。人脚后跟脚腕处的转折中点约占脚长的26%。合适的后缝高度点AX应是高于后跟骨上沿点R(增加抱脚能力)而低于脚腕转折中点(防止磨损)。故设定 AX点为23.5%的脚长,海绵口结构可适当加高一点。

1.7 后帮高度控制线AXQ

该线是后帮侧面高度的控制线。低跟楦的BX点应在该线附近(高跟的BX点会高于该线)。也就是说该线还控制着低跟鞋的踝骨高度。一般情况下,单鞋侧面后帮上口线应低于该线。该线的Q点也是围盖宽度的参考点,通常围盖宽度以Q点为中心上下移动(图七)。

2 凉鞋控制线共六条(图八)

随着全球气候的逐渐变暖,凉鞋在鞋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是鞋样设计师必须把握的一大品种。凉鞋的主要特征是“凉”,样板处理的关键问题不是跷度处理而是能否合穿的问题。因此,把握好凉鞋的控制线显得尤为重要。

凉鞋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满帮花孔或串条结构,其控制线同单线。二是前后满中空或前后空中满等结构半凉鞋。三是前、中、后三空全凉鞋。这里要介绍的就是全凉鞋的控制线。

凉鞋的控制线分为六条:1、前弧控制线 H1’、HO、H2’。2、后弧控制线 E1’、FO、E2’。3、中帮控制线 C1、DX、C2’。4、后帮控制线 B1、CX、B2’。5、外踝高控制线 BO、B1;6、后带高控制线 AX’Q。这六条线的作用如下。

2.1 前弧控制线H1’、H、H2’(图十二)

该线是前帮的最前一条线(图九)。为增加美观度及露趾面积,该线常以内弧线的形态出现,弧度3~10 mm(编织类除外),故称为前弧控制线,主要控制着露趾位置。就人们习惯的审美视角而言,全凉鞋露三趾不够凉,露五趾不雅(会给人脚肥的感觉),露四趾为宜(图十)。从图中得知四趾的对应点是U点(第一第二趾之间的夹趾窝点),占脚长的84%减去后容差。因脚趾是斜势的,故该线也是斜画,与底中线呈100°~105°(常用103°)。前弧线受制于底中线,以拇指内凸点H点后5 mm为中心在H点与H点后10 mm点之间移动,内怀在H2点前10 mm与后5 mm之间,外怀在H1点后5~20 mm之间,内外怀在边沿上的前后落差为8~18 mm(以约平行于楦前轮廓线的斜度为宜)。

2.2 后弧控制线E1’、FO、E2’(图十二)

该线是前帮的最后一条线,可受制于分踵线(在E1点后的断帮线可垂直于分踵线),主要控制着前帮抱脚能力。一般情况下,其内怀点E2’在第一趾内凸点F2点之后,脸长点FX在口门长度点FO点附近,外怀点E1’在第五趾外凸点E1点之后10 mm以上,且呈大外弧状(编织类条带除外)(图九)。如前帮是一条较细的条带结构,其内怀E2’点可在F2点之前,但外怀E1’点则需在E1点后10 mm以上,否则会影响抱脚能力(图十一)。

2.3 中帮控制线 C1、DX、C2’

C2点是腰窝边沿点C1点(占脚长的41%减后容差)的内怀对应点,DX点是跗骨前凸点DO与口门长度点FO点的1/2处。一般情况下凉鞋的前脸长度约在FO点附近,一些前脸条带较多的凉鞋的前脸长度可超过FO点,但不能超DX点。D1与C1之间是前帮后弧线的常用断帮位点。

2.4 前绊带控制线的 B1、CX、B2’

前绊带是凉鞋常见的结构形式,主要作用是增加凉鞋的抱脚能力。CX点是脚弯前沿点,B1是外踝骨边沿点,B2’点是B1点垂直分锺线的内怀对应点。前绊带的最高点应在CX点或稍前一点,否则会顶磨脚弯处。丁字带、一字带的最高点通常在CX点前5 mm至跗骨突出点DO之间。立柱中心常在B1点或稍前一点(图十二、十三)。后绊带的中心在B1点之前(图十四)。

2.5 踝骨高控制线BO、B1

该线主要是控制踝骨部位部件的高度,BX点在该线上。B1点是外踝骨的边沿点,占脚长的22.5%减后容差。BX点是外踝骨中心下沿点,占脚长的20.14%。凉鞋后帮应低于该点。B1点还是前绊带及后绊带的控制点。

2.6 后带高控制线AX’、Q

为增加后带的抱脚能力,后带应卡住后跟骨上沿点R。故该线应略高于单鞋但不能超后跟转折中心点AX’’(图十三)。一般来说凉鞋的后带高度约高于单鞋3~5 mm(图八)。

3 棉鞋控制线共六条

3.1 前帮控制线FOE1

其作用同单鞋控制线。

3.2 中帮控制线CXC1

该线除了是中后帮的分界线外,CX点是兜跟围的测量点,也是前加量的控制点。凡需前加量的棉鞋马靴应在该点前约10 mm处就开始加出前加量(图十五,CX点下来第一个半圆就开始加出前加量)。

3.3 统口中点(相当于脚腕中心)控制线VOV1

该线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统口中点VO及筒口高度点VXV1。VO线的确立:在楦跟高垫好及前掌凸度点着地的条件下,把统口中线的1/2处垂直移到楦侧统口边上,该点即为VO点。由该点垂直于楦椤边即得到VX、VX’、V1点。VOV1线是楦侧面的视角中线(垂直于横坐标线),V1点是VO点在楦椤边的垂直点(图十六)。由于楦统口

棉鞋是指高于单鞋低于脚腕的高腰类鞋子,其六条控制线分别是:1、前帮控制线FOE1。2、中帮控制线 CXC1。3、统口中点(相当于脚腕中心)控制线VOV1。4、后包跟高控制线AXQ。5、后缝高控制线 AOA1。6、统口宽控制线AOKO(图十五)。

这六条控制线的作用如下。前半圆半径大于后半圆半径,故楦体展平面上KOVO大于AOVO约2~5 mm(图十七)。VX点是棉鞋筒口高度点,该点低于VO点3~5 mm,占脚腕高度的75%~85%。一般情况下,平面上的AOVXKO线呈弧线状。KO高于AO3~10 mm。另外,VOV1线上的VX’点还控制着踝骨部位上外包跟的高度(外包跟应低于该点)。

脚腕高度的脚型规律是脚长的52.19%。

3.4 后帮中缝高控制线AOA1

该线用于控制后帮中缝高度。一般情况下,AO点比筒口前端点KO低3~10 mm。就棉鞋马靴而言,后弧线应直接在做包样板上加出加工及材料厚度余量。侧开结构及封闭结构应加出后加量1~5 mm及前加量5~20 mm(图十七)。

系统规范的承载力检测操作能为实验结果提供支撑,而科学合理的分析结果能进一步指导工程实践,确保施工质量,乃至整个建筑的整体使用安全。因此,对此次地基基础桩检测的低应变实验进行分析很有必要。

3.5 后包跟控制线AXQ

该线控制着后包跟的高度。AX点同单鞋一样占脚长的23.5%。如需加高后包跟,可超AX点1~4 mm,但不能过高。因为后跟脚腕转折中心点AX’’约占脚长的26%,后包跟高度点应低于该点,否则会磨损脚后跟。该线的VX点还可控制后包跟在踝骨部位的高度。另外,该线的Q点可用于围盖宽度、鞋耳前下角等部件的参考点(图十八)。

3.6 后帮筒宽控制线AOKO

棉鞋的筒口宽度与其开口方式及鞋帮高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取脚腕围长的56%~62%(封闭式结构需加大),侧开结构取大值,前开结构取小值。侧开结构及封闭式结构需加前加量(5~20 mm)及后加量(1~5 mm),前开结构可不加前加量及后加量。

脚腕围长的脚型规律是:男占脚跖围长的89.23%,女占脚跖围长的83.20%,常用平均值为86.23%。

4 马靴控制线

马靴控制线可分为高腰控制线及靴筒控制线两大部分,共十一条(图十九)。

4.1 前帮控制线FOE1

该线的作用同单鞋。

4.2 中帮控制线CXC1

该线作用同棉鞋控制线。

4.3 筒高控制线T5V1

脚腕高度T1V1=52.19%的脚长(脚型规律)。

辅助线(一)T2V1高度=78.2%的脚长

辅助线(二)T3V1高度=100%的脚长

腿肚高度T4V1=121.88%的脚长(脚型规律)

膝下高度T5V1=154.02%的脚长(脚型规律)

4.4 后包跟高控制线AXQ

该线作用同棉鞋控制线。

4.5 后帮中缝高控制线AOA1

该线的作用同棉鞋控制线。

4.6 脚腕宽度控制线 T1’、T1’’

该线在脚腕高度上,其宽度同开口方式及材料厚度有关。前开式结构的 T1’、T1’’长度比1/2脚腕围长略大一点,女 为 110~115 mm, 男 为120~125 mm。侧开式结构T1’、T1’’长度比 1/2 的脚腕围长稍大一些,女为 125~130 mm,男为140~145 mm。封闭式结构的 T1’、T1’’长度比 1/2脚兜跟围长稍大一点,女为146~150 mm,男为 160~165 mm。

T1’’点的确定。该点是个很重要的点,它关系到靴筒的大小及靴筒与高帮是否错位。具体步骤是:通过AX点作T5V1的平行线Y线。该线垂直于X线。从V1’点向上量取120 mm为脚腕高度点T点。从T点做Y线的垂直线,与Y线的交点为 TX。TX点是确定 T1’’点的重要参考点,一般情况下,T1’’点在TX点上或前后1~5 mm 之间(视开口方式及材料厚度而定)。现以常规内拉链女靴为例(图十九,面料PU革复1.0切片,里料曲曲绒复4 mm海绵):把半边样的VOV1与T线重叠,从AO点向后向上顺势加出后加了1~5 mm(马靴统口处需加后加量及前加量,后加量与前加量之比约为1∶3.5~4,即,如后加量为1 mm,那么前加量为 3.5~4 mm),与 T1’、T1’’线的交点为 TX’。TX’在 TX点上或前后1~3 mm(如是封闭式结构,TX’在 TX点之后)。然后在TX’点上加上材料厚度即为 T1’’点。从 T1’’点向前垂直量取所需宽度为T1’点,连接T1’、T1’’线即为脚腕宽度控制线(约占脚跖围长的58%,依据开口方式及材料厚度的变化±1~20 mm)。

脚腕围长的脚型规律是:女占83.2%的脚跖围长,男占89.25%的脚跖围长,通常常用平均值为86.23%脚跖围长。

兜跟围长的脚型规律是:131%的脚跖围长。

4.7 辅助线(一)控制线 T2’、T2’’

该线起过渡作用,占脚跖围长的66%,依据开口方式及材料厚度的变化 ±(1~20 mm)。

4.8 辅助线(二)控制线 T3’、T3’’

该线起过渡作用,占脚跖围长的73%,依据开口方式及材料厚度的变化 ±(1~15 mm)。

4.9 腿肚宽度控制线 T4’、T4’’

该线控制着腿肚的宽度,占脚跖围长的77%,依据开口方式及材料厚度的变化±(1~15 mm)。

腿肚宽度的脚型规律是:女占131.76%的脚跖围长,男占139.34%的脚跖围长,常用平均值135.55%的脚跖围长。

4.10 膝下宽度控制线 T5’、T5’’

该线控制着膝下宽度,占脚跖围长的76.57%,依据开口方式及材料厚度的变化±1~15 mm,通常比腿肚宽度少1~2 mm (过膝靴可大 1~5 mm)。前高后低约3~10 mm。

膝下宽的脚型规律是:女占120.98%的脚跖围长,男占130.91%的脚跖围长,常用平均值为125.95%的脚跖围长。

4.11 筒前控制线 T5’、T1’

T5’点是 T1’点垂线上的 Z点向前加出8~12 mm倾斜量的点。T5’、T1’线不仅控制着靴筒前端的宽度,还控制着靴筒的倾斜度。从T2’点开始至T5’点,从前往后量取所需宽度量来确定 T2’’至 T5’’点之间的后弧线线迹。

[1]李运河.皮鞋设计学[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12:8.

[2]黎福明.皮鞋设计教程[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2010:9.

[3]田正,崔同战.鞋靴样版设计与制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脚腕脚型口门
足下的秘密:选对鞋型让你更好看
行洪区口门宽度变化对淮河干流水位影响研究
基于一维圣维南方程输水河道非恒定流模拟与沿线口门水位变化规律研究
婆婆的神奇养生操
某车型塑料加油口门与侧围外板实车光顺问题的解决方案
四肢冰凉,转转脚腕
给你的脚测测“国籍”
散步前给你的脚测测“国籍”
给你的脚测测『国籍』
浅谈脚腕力量在芭蕾舞中的训练方法及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