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互联网改变教学方式

2015-09-10林冬青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名师教研

林冬青

如今是一个鼓励分享、平台崛起的互联网时代。如何铸造一个供更多学校和教师共同创造、供用户自由选择的平台,让每个用户能贡献知识、分享内容,是教育信息化平台赖以成功、赖以繁荣的重要保障。这也带来教学方式的转变,据相关资料显示,201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采用网络资源进行备课、教学。

在這样的背景下,福建省打破地区、学校独立、分散、重复建设资源的模式,实行集中、统一、规范、系统建设优质资源,实现城乡学校全面共享,由分散建设使用向大集中大共享机制转变。使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快速、高效、便捷地扩散,让更多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搭乘网络快车得以实现。

2013年3月4-14日,我省首次举行网络直播名师课堂活动。活动邀请我省著名特级教师、高级教师进行高考复习专题讲座,主课堂设在福建教育学院,各市、县(区)教育局、省属学校设立分课堂,统一通过互联网登录福建省教育厅网上学习中心(http://kehou.fjedu.gov.cn)组织教师收看。9个高考学科的18位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分享高考复习经验,17350多名高三教师共进名师课堂。

建设过程中,我们注重优质教育的分享、探索、验证,并适时加以规范、深化和升华。

分享方面,2013年3月19日-5月23日,每周二、四下午15:00-16:30,省教育厅网上学习中心展播福州市名师工作室优质课,安排小学到高中共12个学科36堂课,全省各地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和中小学相应学科教师通过省教育厅网上学习中心在分课堂收看。

探索方面,针对课改、教改,2013年5月17日,在三明市大田县举办“先学后教·高效课堂”网上教研直播,直播中小学语文、数学教学教研活动,请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专家、特级教师现场点评,光泽县、华安县、龙海市、德化县分课堂教师网络点评。

在验证方面,2013年6月17日,在厦门市湖里区举办“先学后教·反馈矫正”网上教研直播,直播厦门市蔡塘小学、厦门市江头小学等学校教学教研活动,介绍教学改革经验和区域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网上直播和区域教研相结合。

及时加以规范很有必要,2013年6月,省教育厅出台文件,要求做好2013年秋季名师优质课网络教研展播筹备工作。9月12日,名师优质课网络教研展播活动开播,一大批教师走上网络讲台,跨时空网络教研名师与各地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建立规范化网络教研制度,在网络(集体)备课基础上,引入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等环节,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动态、交互的福建省网络教研平台(http://mskt.fjedu.gov.cn)。

在深化方面,2013年11-12月,我省首次举办名校课堂直播活动,面向全省网络直播福州一中、福建师范大学附中、晋江养正中学、南京师大附中等省内外名校教师主讲课堂50多节。2013年12月9日,首次举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常态教学专递课堂,全省1200多所学校收看。有《走进树叶吹奏艺术》、《厕所的探究》、《方糖与肥皂的秘密》等六节课。

为了升华这一探索成果,2013年12月27日,省教育厅出台文件,推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建立共建共享新机制, 要求做好2014年全省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工作,除名校课堂、名师课堂、专递课堂外,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拓展到阳光高考名师讲堂、校长论坛、网络演讲和专题讲座等。积极探索中小学生艺术表演节目网络展播、微课程资源、翻转课堂建设,网上送培下乡,推动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创新课堂组织形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013年以来,依托省教育厅网上学习中心,大力推进专递、名师和名校等三大网络课堂建设。全省展播出名师优质课230多节,组织68个县(市、区)教研团队参加在线评课;内外名校教师主讲课堂50多节;向全省2500多所学校推送综合实践活动常态教学专递课堂。先后组织大田县、湖里区等地40多所学校教师共同开展“先学后教·高效课堂”、“先学后教·矫正反馈”、“同课异构”等跨区域网络教研、艺术表演、网络演讲等展播活动。网络主题论坛有67所学校参加,学校涵盖大、中、小学及幼儿园,论坛内容主要围绕学校管理、教师队伍、人才培养、教研教改、校园文化等主题。

我们自问,做技术、管理的人能不能做教学的信息化呢,做的时候应该重视哪些方面呢?站在福建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的角度我们进行了总结,具体体会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平台的架构功能和应用

1.平台的架构

基于电信级通信的多媒体远程交流平台,模拟真实的课堂情境,整合了音频、视频、数据同步共享、即时通讯等互动功能于一体,引入全新的互动应用理念,实现在线课堂、远程培训,通过优质的师资团队、创新的课程直播模式、强大的课堂管理功能,真正实现“离校不离教”。

能为三个网络课堂提供丰富的课程展示工具,搭建了互联网特色的教学环境,能实现在线实时互动教学(如同步课堂、课外答疑辅导等),将教师的授课活动实时直播给听课的学生,使课堂内的所有学生均可同步共享到教师的直播课程及相关优质资源,并可参与实时视音频教学互动;可容纳万校同时上课,突破地区名师资源有限的瓶颈,跨越时空,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集结成强大的区域优秀师资力量,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

教育主管部门:平台解决了教育资源不均、优质资源难以共享问题,促进了优秀教师资源科学、合理配置。学校方面:给教师提供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还能使教研活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让各级、各层次学校发挥最优的组织作用和管理效能。对于一般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希望能经常看到优秀教师的讲课。教师方面:教师既有适合个性发展的自我空间展示、学习,又有相互交流,使教师的个体专业化成长与群体的发展有效结合起来,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学生方面:解决学生希望聆听优秀教师上课的难题,打破传统授课带来的直接面对面的学习压力及紧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学习内容。利用网上学习中心也是辅助学业的一大工具。

2.平台功能

有别于传统视频会议,与基于硬件的视频会议相比,是软件的解决方案(见表1)。无需投入高昂的成本,用普通的PC机、标准的视频采集设备、耳机和麦克风就能进行基于Internet的虚拟会议,以及功能强大的数据协作功能(文档共享和标注、白板共享、屏幕截取共享、桌面共享、遠程控制等),轻松实现远程网络授课、协作交流、远程会议等,有效地节约时间和经费,提高工作效率。

3.平台的应用

(1)网络保障

宽带网络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数据中心全面完成多网络千兆光纤接入,配备了智能域名管理设备,电信、联通、移动、国家和省教育网实现网络互联之后,进行业务应用系统优化配置,实现不同网络、不同运营商、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业务互通,用户之间可共享和平滑使用网络服务与资源。全省学校无论使用任何一家宽带网络都可以共享名师资源。网络互联示意图如图1所示。

2014年由省级财政统一购买服务,为农村中小学校提供20M专线光纤电路带宽,其中,6M为视频专网,可上公网的14M为教科网专线。确保到2014年底全面完成宽带及教育视频网接入每所农村中小学校的教室,确保优质教育资源能覆盖到农村中小学,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服务器部署

服务器部署方面支持分布式结构、动态级联扩容技术,可根据实际需要在地市一级部署,这样充分利用了局域网的带宽而减少了Internet网络带宽的应用,这样也节省了昂贵的网络带宽费用。福建省教育厅网上学习中心现采用集中部署的方式,在教育厅数据中心机房部署一组16台服务器,支持一万个客户端同时登录交流互动。(见图2)

(3)应用模式

①慕课式直播。这种方式重点展示教师的教学课件和主讲的声音,对视频的要求比较低,因此不需要大型的视音频设备,只依靠普通的PC机+摄像头+耳麦,或者只用一台自带摄像头和耳麦的笔记本电脑,利用平台的协作功能就可以实现互动交流。②教研式直播。主要是指上课的教师在专门的场地或教室,利用比较专业的摄像机、麦克风、回音消除设备等,将现场的情况通过网络直播;与会者可以通过网络收看现场的实时情况,也可以通过摄像头、耳麦等桌面设备与会场保持交流沟通。这种方式是传统培训模式与现代通讯技术结合的产物,与纯桌面型方式相比,对会议室的场地、视音频设备、网络带宽的要求都比较高。③互动式直播。适合大型的网上会议或异地上同一节课。这种情况因为参与人数众多,因此建议以学校为单位登录系统,即把同一个学校需要参加上课的学生集中到同一个会议室或多媒体(录播)教室,利用投影仪、音响等视音频输出设备,将电脑接收到的主会场情况展示出来,供全体学员共同观看。这种情况,除了主会场需要配备比较专业的视音频设备以外,分会场也要建设相应的多媒体教室和配备视音频采集设备。

二、优质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1.共建共享的基本条件

要使每一个基本具备网络条件的学校和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教学、教研活动的常态。①每个县至少有一间直播教室,创造条件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建设直播教室。②每所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至少有一间多媒体教室,独享带宽4M以上,能高质量收看网络课堂。③教师进修院校至少一间网络教研教室,独享带宽4M以上,配套较好的音视频采集设备,能参与全省的网络教研活动。④每一所学校至少在福建省网络教研平台建立一个工作室,成员有8~10人,并组织开展每月一次的网上交流研讨活动。

2.“三个课堂”建设内容

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共享平台上提供的优质的数字化资源服务,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名师课堂,指组织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开设网络课堂,形成更多更好的优质网络教育资源,探索网上教研活动的组织形态,使名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的共享。名校课堂,指利用网络课堂的形式,使名校丰富的教育资源更多更广地扩散,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专递课堂,指利用网上同步上课的方式,使边远地区上不齐课、上不好课的农村学校与拥有相对丰富教育资源的城市中心学校同上一堂课。

3.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标准化

一是建立数字化优质资源基本标准,学科教学整合课例要求画面清晰,色还原准确;构图讲究,能及时呈现教学内容;画面播放流畅无停顿,声音清晰,讲话、音乐不失真,无不良的视觉、听觉效果。二是多媒体课件制作标准,多媒体课件界面应布局合理,窗口大小应适当,不宜过大或过小,整体风格统一,色彩搭配、协调,视觉效果好。若是交互性动画,操作应方便、灵活,交互性强,启动时间、链接转换时间短。三是多媒体教案编写标准和资源上传标准,教案内容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设计,上传文件为pdf或doc格式,大小不超过50M。

4.教学环节的数字化

传统的校本教研、集体备课等教研方式,局限性很大,而网络教研实现了跨区域、大范围、多层面的交融。网络教研通过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等环节,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建立系统的崭新的教研模式。教师可以在自己的学校里跨时空进行即时的异地教研和研讨培训,通过网络跟名师、教研员互动,随时随地向高手请教,与同行交流,不出门就能拜名师。

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要做到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教师在钻研教材、了解网络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实际等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挖掘网络教育资源,改变传统备课方式,编写教案、习题,制作课件,完成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上课:上课是整个网络教研的中心环节。具体要求是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内容正确适当,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结构严谨,教师语言简洁生动、教态亲切自然,教学效果良好。通过省教育厅网上学习中心直播或录播,并做到视频音质清晰、图像稳定、构图合理,注意多机位拍摄应用。

听课:县(市、区)教育局教研和信息化部门有关人员成立相应工作小组,具体承担当地网络教研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教研部门组织相关学科教师,指定时间、地点集中收看收聽;信息化部门做好网络联调测试和应急情况处置;参加听课教师提前熟悉教材,熟练掌握网络教研的基本方法。

说课:通过说课,让授课教师说教学意图,处理教材的方法和目的,让听课教师更加明白应该怎样去教,为什么要这样教。从而使教研的主题更明确,重点更突出,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还可以通过对某一专题的说课,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评课:由县(市、区)学科教研员牵头,学科核心团队成员协助,各学校教师参与。要着眼于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取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要根据课堂教学特点和班级学生实际,与听课教师在线共同分析研讨,突出重点,集中主要问题进行评议和研究,增强说服力。

网络空间:教师在平台上建立个人网络空间和主页,根据学科特点,自由增设栏目、资源类别,更换主页风格,也可以跨区域建立教师工作室。目前教学资源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包括各学段各学科的部分说课评课、论坛讲座、专递课堂、名校课堂等课堂实录,并有与之相关的教学论文、教案课件等,成为教研交流、学习和展示的阵地。

三、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建设

1.完善“三个课堂”建设机制

围绕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使全省50%以上中小学实现“班班通”。通过“专递课堂”,集中力量开发短缺课程,探索城乡学校利用网络“同时备课、同时授课、同时作业、同时考试”。用 “名师课堂”和 “名校网络课堂”,推动优质资源在全省快速共享,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2.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管理系统

积极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教研模式的改革创新有效机制,加快内容建设与共享,把更多更好的优质教育资源挖掘出来并实时更新,建立3000名省级网络骨干教师队伍,开放千节名师、名校网络课程,精心制作一批翻转课堂和微课堂,建设全省全学段数字化精品资源,在“为什么干”上要抓紧,“干什么”上要抓准,“谁来干”上要抓实。

3.强化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

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相互促进,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运用信息技术逐步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过程与模式,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达到提升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四、成果

300多名教师走上网络讲台,播出名师优质课287节,组织36个县(市、区)教研团队参加在线评课;组织福州一中、福建师大附中等名校开展开放周、教学观摩周网络直播;向全省1200多所学校推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常态教学专递课堂。同时福建省还组织开展跨区域网络教研直播活动。先后组织大田县、湖里区等地10所学校教师等共同承担“先学后教·高效课堂”、“先学后教·矫正反馈”、“同课异构”网络教研直播活动,网络三个课堂建设成为常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名师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