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教研方式 深化课程改革

2015-09-10袁玉荣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5年1期
关键词:恩施州全州学业

袁玉荣

近年来,恩施州教研部门围绕研究、指导、评价、培训与服务的职能定位,建立大教研网络格局,全面提升引领教改、指导实践、监测评价和服务决策的能力,充分发挥了教育科研对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促进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作用。

探索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立足发展实现轻负高质

尝试多维度分析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数据,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2012年,运用全州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网阅所产生的海量数据,首次对全州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成绩进行了诊断性分析与评价,形成了《恩施州2012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整体质量诊断与评价报告》,为学校、教师清楚了解教学效果、反思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2013年,结合教育评价研究新动向,尝试以“第三方”评价角色,运用全数据、多指标统计等方法,对全州2013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结果进行了多维度分析与评价,形成了《恩施州2013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评价报告》。报告客观分析了当前恩施州初中阶段教育的发展瓶颈,特别是英语、数学等学科两极分化严重,城乡之间、南北县市之间差距较大,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等,评价报告引起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及时召开了规模空前的全州教育大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发展的决定》,就“着力解决教育资源总量、教育投入、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努力破解教育发展瓶颈”提出了明确具体的意见,这些政策为促进全州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物质保障。2014年,结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优化评价指标,围绕学生进步程度和学校努力程度进行增值评价,形成了《2014年恩施州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评价报告》。引导学校不仅要关注考试结果,更要重视过程管理,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发挥评价改进教学、推进轻负高效的激励导向作用。

完善高中综合评价指标,逐步促进高中教育转型发展。高中教育质量既需要以分数为载体的“量”的扩张,更需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质”的提升。从2012年起,积极探索并构建基于办学成就(巩固率)、合理的文理科比例、由进口看出口、增值率、进步率、贡献率、低分率、课程开设情况、教学质量监测情况等更为科学、更加公正的高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出台了《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试行)。不仅关注高考升学率,更关注不同层级学校的进步值,激发了一般高中的办学积极性;促使学校不仅要关注优等生,更要想办法帮助学困生获得进步和发展;促使学校建立质量内控机制,从起点环节开始全程控制质量。两年的实践证明,高中综合评价改革对促进各高中学校转变办学理念,规范办学行为,促进高中教育转型发展等方面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拓宽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内容,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2014年对全州小学六年级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教学质量进行抽样监测,监测前召开“学科学生表现水平等级描述”论证会,科学论证学科能力层级及呈现方式,研制了调查问卷与学科监测卷合二为一,问卷涉及学校课程设置、学生学业负担、品德发展、兴趣特长及身心健康等方面,并对监测数据进行挖掘和诊断性评估,形成了《恩施州小学六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评估报告》,全面、详实的分析了课程设置、课业负担、兴趣特长养成、品德发展水平与学生学业水平的关联度,引导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及全社会改变以“分数”论“英雄”的局面,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

研究课程实施的策略,为教育决策和提升质量服务

基于课改调研实证,为教育决策提供参考。学校和课堂是教育改革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恩施州教研部门积极开展视导调研,全面掌握课程和教学改革出现的新情况。围绕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先后就中小学德育现状、学科两极严重分化、职业教育发展、薄弱学科课程开设等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较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或意见:《恩施州中小学德育现状调研报告》《全州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视导报告》《发展职业教育,助推特色产业调研报告》《关于生命安全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情况汇报》《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普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恩施州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意见》等。教研员深入到教育现象发生和教学规律呈现的自然状态中,接触一线实践的真实问题,收集有信度的数据和案例,通过专业的观察调研,理性的提炼研判,形成高质量的报告(意见),用证据和事实说话,为全州深入推进课程课改、破解基础教育发展瓶颈、完善教育质量监控与管理等行政决策提供了宝贵实证和重要思路。

深化区域协作教研, 统整力量助推教育质量整体提升。近年来,恩施州教研部门统整州内外教研力量,联合开展课程教学及改革等研究活动,及时分享经验,交流信息,共同探索、合力研究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最终实现共享资源、多赢共进。一方面,跨地市协作研究成效显著,高考成绩连年进步,上线人数屡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州内教研合力初显,高效课堂建设稳步推进。州、县、乡三级教研部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联合、联片教研活动,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共同研究解决高效课堂建设中的疑难问题。先后组织召开全州“加强区域教研,构建高效课堂”研讨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指导意见》,指导学校结合校情、教情、学情,科学规范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高效课堂;建立教研员教学实践和联系学校制度,通过开展教学视导、调研、上实践(示范)课、做辅导报告等,持续性地进行专业指导和示范引领,带动农村学校、薄弱县市和薄弱学校因地(校)制宜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加强学科德育渗透研究,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以“廉政文化进学校·忠孝雅诚养成教育”示范学校创建、中职学校“文明风采”大赛等专题德育活动为载体,以班主任工作室和德育队伍建设为支撑,积极研究并指导广大学校、教师准确把握、深入挖掘课程的育人因素,结合学科特点及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开展德育渗透基本规律、主要途径、策略和方法等专题研究,充分发挥各学科课程及校园文化活动独特的育人功能。

组织多层次研训活动,搭建平台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多层次的集中培训,锻造骨干教师队伍。研制并由州人社局、教育局联合下发了《恩施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管理办法》,制订了教师继教培训制度;采取“寓培训于学习、研究、情境和问题之中”的培训模式,相继举办了幼儿园园长及骨干教师培训班、恩施州中小学校长培训班、恩施州小学校长及幼儿园园长培训班、恩施州新任女校长培训班,与湖北民院联合举办骨干教师国培班、“恩施州中小学教研员教研能力提升与实践策略”高级研修班及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培训班。同时,积极争取国培、省培、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等各级各类培训项目,选派骨干教师(教研员)外出参加学习培训,提升研究水平和课程指导力。

发挥课题引领作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立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为工作思路,先后下达了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个人课题指南,带领教师通过课题研究实施有计划、有步骤、不断反思调整的教育教学行动,及时总结推广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开展常规教研活动,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服务。通过开展各种层次教学活动的评比、研究与展示,及时发现、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把教学基本环节的实效性研究落实到教研的全过程,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积极组织各级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承办由州教育局、人社局和财政局联合组织的全州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暨全省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选拔赛工作,通过技能大赛,促进和规范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的建设。

(作者单位:恩施州教育科学研究院)

创新教研方式 深化课程改革

猜你喜欢

恩施州全州学业
《全州三江口》
欧来荣作品
艰苦的学业
“改变”让城市更“优雅” 恩施州老旧小区“变身”记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恩施州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效的对策
新加坡发展之路对恩施州的启示
35
广西全州小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及找矿方向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