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情”“趣”留住学生

2015-09-10英山理工中专课题组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5年1期
关键词:创设教材情境

英山理工中专课题组

爱是教育的根本法则

情趣教学法中的情指情感,即教师要从心理上关心、爱护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只有真正从内心关爱学生,学生才乐于接近教师,进而喜爱教师的课。

对学生投入真情。教师对学生投入真情至少要做到两点:一是客观公正、平等待人。不仅喜爱优秀的学生,更应该真心关爱问题学生。对于问题学生,教师一句暖人的话、一个赞许的眼神、一次会心的微笑,也许就会使他们由消沉变得积极进取。二是要全面地、有技巧地评价学生。好和坏是相对的。优秀的学生身上会存在缺点,问题学生身上也会有很多闪光点。教师要尽力发现问题学生身上的亮点并给予肯定,让他们寻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同学生建立友情。与学生建立友情,不仅要赋予学生自由提问的权利,还应赋予学生评价教师的权利。也就是说,学生在尊重教师的基础上,也可以对教师的一些不良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提出意见建议,甚至是批评。与学生建立友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宽容、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课堂教学不仅成为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成为师生心灵对话的过程。与学生建立友情,还要求教师把学生当成完整的人,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更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心理,及时发现问题、化解问题,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趣”让学习变成快乐的事

情趣教学法中的“趣”指趣味,侧重于教学方法。让教学充满趣味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二是利用趣味捕捉心灵。

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情境是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而创设的生活化场景。情境创设一般要符合两个要求:一,要创设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的情境;二,情境中必须包含着课堂教学目标中的技能,这样才能保证情境的教育性和针对性。

利用生活展现情境。设置生活场景,引导学生经历、思考、历练、体验,能让生活为课堂教学服务,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细胞中的无机物》时,教师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了一段有关佳得乐饮料的广告,并提问:“为什么说佳得乐解口渴,更解体渴呢?”学生很感兴趣,解释说:“运动后,人体会流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而佳得乐饮料中正好含有这些成分。”“水和无机盐统称为无机物,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细胞中的无机物。”这样教师便自然引出了本课的学习主题。?

利用道具演示情境。教师在课堂上选择一些简单的道具(如图画、音乐、实物等)模拟或展现真实的情境,把枯燥的书本知识变成轻松的视听欣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讲解“呼吸的全过程”时,学生难以理解血液与机体内、外环境的气体交换过程和动脉血与静脉血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教师制作了人在呼吸时的Flash动画,形象地展现出呼吸过程中空气、二氧化碳通过的器官及机体、生理的变化,并用画外音描述呼吸现象。这样,学生较容易地理解了肺通气、肺换气的区别,感悟了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及血液颜色的变化。

利用表演重现情境。文科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充当教材中某个角色进行表演,能使学生对教材中的角色产生亲近感,加深内心体验。舞蹈创编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编自演一个小话剧。学生根据教材中提供的素材进行讨论,很快确定了台词、动作。表演过程中,教师适时客串。在师生的配合中,学生体会到了语言的魅力、舞蹈的感染力及音乐的表现力。

利用趣味捕捉心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备课时要重视设“趣”。一是教师备课时要吃透教材,关注教材中的兴趣点。比如,新编的思想政治教材编有名人语录、小资料、漫画、“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等小栏目。这些栏目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教师要利用好它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要善于捕捉与教学知识点相关的时事政治、社会现象等内容。如设计《价值规律的作用》教案时,教师了解到班上不少学生的父母在县属企业工作,于是以此为兴趣点,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晨光仪表厂、华光建材厂由弱到强说明了什么?是什么在起作用?如果你是困难企业的经理,你该怎么办?一些企业倒闭、工人下岗是好事还是坏事?教师将社会热点搬进课堂,可以预见,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高。

教学时要善于激“趣”。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通过实验得出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幽默的语言、诙谐的面部表情及适当的手势在课堂激趣中起重要作用。其次,教师要不断地改进、创新教法,激发学生的新鲜感。教学英语“文化与生活”时,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创设“meeting and greeting”情境,并出其不意地在他们的问候场景中夸张地穿插kissing(亲吻)、embracing(拥抱)、patting(拍打)、and shaking hands(握手)等动作。学生在流露出或欢喜或厌恶或生气或尴尬的神情时,体会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亲疏关系、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们问候方式的不同,从而对不同地域的文化与生活心领神会。这样的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作业要体现出“趣”。2012年3月28日,Q镇个体摊贩集体抗税,打伤两名税警,成为轰动一时的“3.28 事件”。学习《税收及其基本特征》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Q镇“3.28事件”是一起什么性质的事件?公安机关的介入体现了《经济学》的什么原理?试述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这样的作业联系社会热点问题,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学生在做题时能充分体味到“趣”。

情趣教学法本着“情”字当先、“趣”字相随的原则,让传统的师生关系充满了温情,让枯燥的课本知识变得有生命力,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的厌学问题。

(课题组成员:刘振武 肖 亚 张百春 姚 柳 王 进 刘 悉 程菊红 郑 勇)

猜你喜欢

创设教材情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