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区域生态教育体系

2015-09-10曾宪波林云志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5年1期
关键词:随县光明全县

曾宪波 林云志

实施成效

教育联盟背景下的教师交流自实施以来,整体呈现出“个人报名踊跃、过程管理规范、交流成效明显、师生受益面大”等良好态势,有效地促进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骨干教师示范,培养教师队伍。近三年培养市级优秀青年教师77人,区级学科带头人166人,市级学科带头人41人,区级优秀青年教师197人。

优质资源引领,提升教育质量。 在优质学校全方位带动下,片内普通初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显著提高,一大批联盟内发展中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一批新的优质学校初现雏形。

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师资结构。联盟片学校间协调年度交流教师,注重将结构调整优化放在首位,通过教师交流“取长补短”,有效缓解师资结构问题。

整班师资驻教,缓解“择校”过热。整班师资驻教对于发展中学校的生源稳定发挥了良好作用。据统计,与实施整班驻教前相比,联盟片内绝大多数普通初中的生源保持基本稳定,部分学校的生源稳中有升,教师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学校办学呈现良好态势。

(栏目主持人 杨万军) E-mail:ywj16665@163.com

制度创新

2009年,从随州市曾都区划出19个乡镇组建而成的随县,县域教育属地道的农村教育。然而,几年间,该县教育却悄然走在了随州教育的前列——全县25所初中,有21所在全市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考评中进入前30强(全市初中73所),前10强中占据7强。

“要像相信学生一样相信学校。”随县教育局局长杨光明认为,推进区域教育发展,他只需要做好四件事:优化环境,搞好服务,搭建平台,激发活力。近几年,随县因地制宜,提出“生态教育”理念——“尊重生命,关注成长,回归本真,和谐发展”,让每一所学校、每一名师生自然而和谐地发展。

“只要给予适宜的土壤、阳光和水分,生态教育的种子自然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构建区域生态教育系统要不要按一个既定模式推进?面对教育系统上下的困惑,杨光明没有立即表态,而是深入全县110所中小学校调研,认真了解情况,听取多方意见。

“按一种模式整体推进,那不就忽视了学校的传统文化,扼杀了各学校的创造性,而导致千校一面吗?”通过调研和分析,随县教育局出台《构建区域生态教育体系的指导意见》,鼓励中小学校大胆探索,以期百花齐放、百舸争流。

随县自2011年成为新教育实验区以来,设置了“随县新教育实验工作室”,全县有68所学校因地制宜践行新教育理念,比如厉山三中形成了“立体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几年来慕名参观学习者达2万余人次。杨光明说,随县教育的老品牌需要传承和发扬,但我们更要学会挖掘校本特色资源,创造随县教育的新品牌。

说到新发展,杨光明对全县教师的创造力赞赏有加。他说,小林一中的梁春生,被誉为“一个人带活一所学校”。他依托“梁春生工作室”,将艺术教育发展为该校的特色。淮河中心学校的“刘永赋工作室”,则专注于楹联课程的开发,使该校成为随州市楹联文化交流基地。

杨光明认为,“只要给予适宜的土壤、阳光和水分,生态教育的种子自然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两年来,中小学校的积极性、创造性被激发,教育局的资源配置精确高效,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全县各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他坚信,教育改革尤其是区域生态教育的构建,要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推进,以空间换时间,随县已经找到并正在建立符合区域实际的生态教育体系。

“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随县教育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也积累了许多经验,但是总体来看,学习别人的较多,自己创造的较少。针对这一问题,杨光明提出,要“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

为了让各学校的实践探索打上随县教育的烙印,随县教育局提出了构建区域生态教育的设想。何谓生态教育?杨光明的解读是,自然、和谐,即“你我不同,大家都好”——尊重差异性,倡导多样性,强调体验性。

杨光明说,当下主流的生态教育理念主要是关于生态环境的教育,作为尊重自然、回归本真、张扬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则似乎只有生态课堂的提法,生态教育目前尚未提升到学校教育乃至区域教育发展层面。随县提出的区域教育推进策略是,以生态教育为引领,驱动“三驾马车”(学校德育、课堂改革、校园文化)打造三大校园(活力校园、魅力校园、和谐校园)。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构建以德为先的德育机制,让学校充满活力;通过区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让学校富有魅力;通过营造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着力打造和谐校园。杨光明说,希望全县中小学校找准切入口,明确主题,做实做细,让学生的成长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张力,让学校实现个性化的和谐发展。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杨光明认为,“生态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按照这一理念,全县中小学校积极创办适合学生的特色教育,小学推崇快乐课堂,提倡赏识教育、尝试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让教育充满童真、童趣;初中推崇智慧课堂,追求初中课堂的阳光、健康和智慧,如三里岗中心学校的“健康课堂”,殷店镇中心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理想课堂”等;普通高中则积极倡导构建高效课堂,如随县一中“三案导学高效课堂”。

实施有效德育,需要以校本课程为载体,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教育活动、师德规范、家校协作等,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杨光明强调,好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鲜明的校园文化符号的确立,要求中小学校认真提炼、找准主题、深度挖掘。杨光明说,“校园文化是弥漫于学校且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师生的一种精神和氛围,它渗透于课堂、活动和管理之中,内化并外显于师生的言行。”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三里岗、唐县、殷店等乡镇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果,尤其是草店中心小学“在尝试中享受”的校园文化已经成形,万和“义阳大鼓”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义阳小学被省教育厅授予全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传承学校”。

“实践证明,我们推进区域生态教育的策略是正确可行的”,杨光明说,正稳步推进的生态教育滋养着全县中小学生的成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比如在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读书少年”节目中,随县就有2名学生进入35强。

“构建生态教育系统,我们要善于激发校长、教师、学生等区域教育各要素的活力”

在省优质课竞赛活动中,一般很难见到乡村教师的身影,但近年来随县农村教师却一次次打破这一“定律”。比如,来自随县乡镇学校的语文教师王春英,在全省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中以第三名的成绩获得一等奖;同样来自乡镇学校的数学教师张艳梅,刚刚荣获“中国好课堂”一等奖。

师资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杨光明看来,学生的发展代表着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则决定着学生的发展,而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好校长的示范引领。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提升人的生命价值,杨光明说,不断促进校长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构建随县生态教育体系和实现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

为促进校长和教师专业化发展,随县教育局创新培训机制,与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开展各种形式的多层次学习交流和县本校本培训活动。

教育局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立“随县教育QQ群”和“随县教育读书会”,开展“相约星期一”“相聚星期四”等读书分享和教学研讨活动,组织评选“身边的最美教师”,鼓励全县广大教师提高业务水平、享受职业人生。

此外,教育局搭建各种平台,让校长、教师展示自己的才华、办学和教学特色成果。随县教育开放周活动目前已举办四届,从当初的县域内交流展示发展为现如今的跨区域现场研讨,让一大批校长、教师在活动中得到了全方位的历练和成长。

杨光明说,教育管理干部的发展也备受教育局关注。在构建生态教育体系的旗帜下,随县实行教育管理干部“公推公选”制度,树立“能力为本,注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把全县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力都引向生态教育系统的构建和区域教育健康发展上来。

校长的引领作用促进教师的发展,教师助力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教师、校长和学校的发展。杨光明说,“构建生态教育系统,我们要善于激发校长、教师、学生等区域教育各要素的活力。”

杨光明做过教师,当过校长,深谙教育规律,喜欢站在师生和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记者看来,这位以务实低调著称、害怕闲暇的教育局长,心里惦记的是区域教育生态,因为他的目光一直聚焦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未来。

猜你喜欢

随县光明全县
遇见光明
随县第三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及分析
黑暗中的光明
侨爱执灯 复刻光明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随县苗圃主要林业有害生物
走向光明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湖北随县烈山湖大桥主桥正交异性桥面板方案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