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联盟背景下的教师交流创新

2015-09-10汪新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5年1期
关键词:江岸区对口教育局

汪新

非全日制免费学历教育制度的推行,提升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互动能力,推动了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等一系列改革,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整体实力。密切了校企间的沟通与联系,推动了校企向深度合作方向发展,全市建成了10个校企合作示范基地,2010年以来累计为行业、企业及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及高素质劳动者6000多人。

理论

THEORY

实施背景

武汉市江岸区大胆创新,积极实践,打破工作常规定势, 打造区域教育联盟,创新教师交流模式,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社会提供更为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

创新内容

构建联盟,优质引领。根据“公平、均衡、协调、优质”的工作目标,将义务教育段学校划为12个“教育联盟”,每个联盟以1所优质学校为联盟牵头学校,几所发展中学校为成员校,结成校际教育联盟,推进不同类型学校的结对互助,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有效缓解区域内发展中学校师资结构不优、骨干教师数量不足等现状。

强弱结对,整班交流。积极探索建立部分优质初中派出成建制班级教师到普通初中任教的整班交流模式,为在普通中学就读的孩子提供名校教师的教育并培养普通中学的教师,使“名校”和“普校”的校际壁垒逐步淡化,整班教师对口交流得到家长和社会一致好评。

主导就近,中小衔接。培英中学、蔡家田小学等多所学校参与“中小衔接教师交流”试点,初中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到对口小学任教,解决人员超编、结构不合理问题,对口小学以优质教学促进学生就近入学。

科学管理,健全机制。出台《江岸区教育局教师交流工作过程管理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交流教师管理工作的通知》《江岸区教育局交流教师关爱机制》等,强化过程管理。严格落实教师交流公示制度,职称申报、职务竞聘、岗位聘任、评优评先和绩效工资兑现等均与交流挂钩,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确保交流工作的有效实施。

(作者系武汉市江岸区教育局局长)

(责任编辑 杨万军)

猜你喜欢

江岸区对口教育局
江都市教育局
《科教新报》2020年度十佳通讯员、优秀通讯员名单
中小衔接阶段少先队员组织适应调查研究——以武汉市江岸区铭新街小学与二十一中学试点项目为例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对口帮扶这一年
得了近视眼的小兔
武汉市江岸区体育场地设施调查研究
从对口帮扶到合作共建
魅力江城 满满真情的民族大家园——湖北武汉市江岸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掠影
对口支援的6篇“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