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制在任职教育院校新教师培养中的应用
2015-09-10胡志明姜乐辉
胡志明 姜乐辉
摘 要: 为解决任职教育院校新教师培养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新教师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师徒制在任职教育院校新教师培养中的应用,最后阐述了在实行师徒制时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 师徒制 新教师培训 注意问题 任职教育
当前,任职教育是我军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举措,具有军事职业性、岗位指向性、专业综合性和实践实用性的特点,这些特点要求任职教育院校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良好的实践操作技能和优良的教学技能。如何快速地培养新进教师,使其满足任职教育的需求,已成为转型期任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师徒制又叫师徒帮带、师徒结对,相当于国外的教学指导(mentoring)[1],是一种由教育教学业务成熟的教师在真实的环境中对新教师进行结对辅导的制度,它是目前各国公认的对新教师帮辅引领的最有效形式之一[2]。
本文从新教员能力成长的视角,结合作者同批次新进教师在培养过程中的经历,根据不同途径新进教师的特点,分析师徒制在新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对策,为提高新教师培养质量和效率打下基础。
一、师徒制在任职教育新教师培养中的作用
(一)师徒制的概念
师徒制由来已久。古时由于文化知识的缺乏,手工艺人采取手把手传帮带的形式传承技艺,需要徒弟2至3年的时间悉心跟学,以学会技能和接受师傅的宝贵经验。在教育领域,国内外学者均认为:师徒制是以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出发点及最终目标;强调师傅对徒弟的指导或传、帮、带作用;强调教育教学经验的传授[1]。
(二)师徒制对新教师的作用
当前,任职教育院校新进教师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从相关院校毕业的应届毕业生中招聘,一是从具有一线工作经验及相应学历的工作人员中选调。两种途径新进人员各有特点:前者相对年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有干劲、可塑性强,但是缺乏工作经验、对于教学缺乏理解;后者相对成熟、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具有良好的操作技能、对事物有独立的见解,但是理论基础需要加强。
应届毕业新教师和选调新教师,一方面可以跟随师傅学习教育教学技能,从理解教学大纲、消化课程标准、分析学习对象、确定课程重难点、制订教学计划、撰写课程设计到制订课堂计划、撰写教案、组织实施上课、课后跟踪、讲评作业、组卷考核及课程总结等授课过程中,学习师傅的宝贵经验,提高教学技能。另一方面跟师傅讨论可以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师傅的带领下进行教学研究。另外,由于操作技能的经验性更强,应届毕业新教员可以通过跟随师傅上课备课,从中练习操作技能,提升操作水平,把握操作要领,吸取师傅教学和操作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在师傅的指导下,选调新教师构建理论知识体系,查漏补缺;在师傅备、讲专业相关理论基础课时,学习专业相关理解知识,夯实理解基础,此时师傅制与学历教育中的导师制类似。
实行师徒制,让新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教育技能上快速成长,早日成为合格的教师。
二、师徒制的应用模式
应用师徒制成功与否,跟师徒制的应用模式息息相关。其应用过程主要包括五个步骤:分析培训对象,遴选师傅,制订带教计划,实施培养,督导考评。
(一)分析培训对象
可以采用测试问卷形式,利用色彩性格分析法等性格分析法分析个性,采用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形式,进行一次摸底,掌握新进教师的真实水平,以层次分析法,对性格、经历、出生籍贯、学历、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给出培训建议。根据建议,新教师可以与师傅进行交谈沟通,互相选择,建立师徒关系。
(二)遴选师傅
所谓“严师出高徒”,可以说遴选一个好师傅是成功实行师徒制的关键。既然实行师徒制,对“师”必须有严格的要求。吴蔚萍[2]提出可以参照高校研究生指导教师产生办法遴选带教师傅。
首先,学校公布带教师傅的任职条件,一般包括担任导师的专业知能和人格特质两方面。其次,由符合条件的老教师本人申请,全校教师投票决定。最后,对遴选为带教师傅进行公示,学院主管部门发放聘书或邀请主管领导参加签约仪式。新教师和带教师傅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结成师徒。
(三)制订带教计划
新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则两三年,长则三五年,必须有翔实可行的带教计划。制订带教计划,需要带教师傅与新教师结合新教师的特点、带教老师的优势和近年安排的课程安排。应届毕业新教师,除了教学技能的带教以外,更多地需要手把手地指导学习操作技能,而选调新教师,除了教学技能的学习以外,更多安排理论知识学习。制订计划需要分阶段,将总体目标分解到年,在每一学年中,将年计划的目标分解到每一个学期;在学期中,再分解到每一个月。这样一方面便于控制进度,另一方面可以对培养效果进行监督。
(四)实施培养
再好的计划也需要落实才能起到作用。在实施过程中,以带教师傅为主导、新教师为主体,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引导,以构建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教学技巧为核心的带教原则,在不同的阶段突出不同的侧重点,起始阶段重在“启发,诱导”,中间阶段重在“点拨、修正”,结束阶段重在“巩固、提高”,整个过程强调新教师有个人的见解和思路、独立消化和有所创新[3]。
(五)督导考评
任职教育中,为使新教师尽快成为至少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操作技能和一定的教学技巧的合格教师,需要对师徒制下的新教员培训进行督导评价。首先,成立督导委员会,委员从由全院受聘的带教师傅中遴选;其次,制订督导计划,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实时督导以控制培训进度和检查效果,给出有针对性的帮带意见。最后,培训带教结束时,对新教师进行考核评定,给出以后工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三、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带教师傅遴选要注意规范
带教师傅的遴选是关系培训的关键之一。有些单位没有统一的标准,对带教老师的德、能的评价不够全面,不区分“老”和“好”,人为“老”教师就是“好”教师,就一定胜任带教师傅一职。有些单位在实行师徒制时,没有签约仪式,促使带教师傅在指导过程中,责任心不强,主动性不强,不把指导事情当正事,没有制订合适的指导计划,在指导过程中,依然以对学生的方式进行指导,而不是平等交流主导的形式指导。这些问题都使得师徒制在执行中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带教实施要注意兼容并包、组织得当
在具体组织实施过程中,为了避免传统师徒制封闭的局限性,可以采取“一对多”和“多对一”的师徒形式,使新教师可以集众家之长,兼容并包;严格按照带教计划进行,保证带教师傅有足够的时间,将带教纳入工作量。
(三)带教方法要注意科学合理
教学指导要以引导为主。在传统意义上,师徒制的师傅与学徒是不对等关系,但在新教师培训中,师徒制的师傅和学徒只是名义上的,二者之间是平等的同事关系。这就要求带教师傅转变观念,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多采用启发、引导,少采用灌输、填充,变“告知者”角色为“协助者”角色。
四、结语
师徒制在新时期的任职教育院校新教师培养中依然适用。结合新型的集体培训和讲座、授课等形式,可以取得很好的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廖青.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师徒结对”研究[D].西南大学,2010.
[2]吴蔚萍.对“师徒帮带”制度的几点反思[J].中国民族教育,2006(Z1).
[3]沈莉,陈小英,于漪.“师徒帮带”的教师培训模式——中美英青年教师职初岗位培训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199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