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程标准是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指南

2015-09-10邱丽丽

考试周刊 2015年101期
关键词:认真思考新课标交流

邱丽丽

《义务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由原来的“双基”发展为“四基”,即增加了数学基本思想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而这一发展,高度体现了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近十年来,自主学习成为国内外教育理论家和一线教师特别关注的一大焦点,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

一、新课标引导下,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自主阅读

阅读,尤其是文本的阅读,历来被看做是语文教学的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向来被忽略,甚至在不少公开课教学中,有时候根本就没有“组织学生阅读数学课本”这一环节,以至于早读时间,学生往往捧起的不是数学课本,因为数学课本中可读的文字确实有限。其实,不仅语文教学需要组织学生阅读,数学教学更离不开文本阅读,没有对文本的理解,就没有清晰的数学思维。“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维”,苏霍姆林斯基用这样的话道出了阅读对思维的重要性。在新课标的影响下,自主阅读尤为重要。

(一)概念教学中的文本阅读

数学上的很多定义、定理在小学阶段常笼统地被称为概念,这些概念的学习,如果老师只是单纯地强调学生去读、去背,而没有引导学生主动阅读进而理解,久而久之,必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甚至是思维紊乱。

(二)解决问题教学中的文本阅读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更需要进行文本阅读。此时的阅读,是要求学生能主动地从一段话中找出解答问题需要的条件。例如在一二年级,孩子看到题中有2个差不多的数就相加,看到明显一大一小的数就相减;三四年级孩子看到题中有2个差不多的数就相乘,看到明显一大一小的数就相除。根本不主动认真读题。

(三)易错练习中的文本阅读

类似的条件,稍微调整表达的意思将不同;同样的条件会有很多不同的问题,孩子们很容易弄错,因而更需要孩子们主动细致地阅读文本。

(四)定律教学中的文本阅读

加(乘)法交换律、加(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这些运算定律如果学生掌握好了,在计算过程中常常可以化繁为简,大大提高计算速度。然而,学生对于这些定律尤其是中年级时对分配律的学习,往往因为文本阅读不够深刻,常常导致应用出错,也需要孩子主动地理解性地阅读。

二、新课标引导下,调动孩子自主思考的积极性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学与思是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主动、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事半功倍,尤其有利于提高人的个人素养和创新能力。主动、认真思考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找出所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接成有机的整体面,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体系;主动、认真思考有利于对书本知识批判地吸收,防止“读死书”和“死读书”;主动、认真思考能使人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新课标引导下,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主动学习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学习早期阶段,如果自主学习习惯在一定途径下得到顺利发展,将会在以后的学习活动及生活中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从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今后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校学习时,课堂上注意力集中,课堂上讨论知识,不论是自己未掌握的知识,还是已掌握的知识,都要全神贯注地听、发问、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课后,扎扎实实地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任务,练习、动手实践和阅读。

自己计划学习时,定时定量地完成制订的学习计划,学习不是一气呵成,而是在平时点点滴滴地积累而成。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要事半功倍必须定时定量地完成学习计划。要取得优异的成绩切保持稳定,就必须持之以恒、扎扎实实地执行学习计划,养成定时定量完成学习计划的学习习惯。

总结使得知识更连贯。孩子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个点、一个点地学,但最重要的是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学点,连不成线。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这样做才能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四、新课标引导下,鼓励孩子互相交流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交流能使已掌握的学生有表现的欲望,有成就感,更有自信,能让没能掌握的学生产生想学会、表现自己的愿望。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因而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对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增加他们交流的机会。

(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培养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降低教学难度。还要找准重点、有效地解决难点。

(三)交流能为学生营造合作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参与交往,师生间应该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这样,在传授数学知识时教师就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与学生一起探索、体验,学生在课堂交往中才可能变被动为主动,将学习活动看做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才可能实现。在这样宽松融洽的气氛下,不仅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满足,而且调动学生交流的积极性。

(四)培养交流可以让学生主动质疑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学生在交流中,往往出现多种不同思路、方法的碰撞,从而迸发出绚丽多彩的思维火花。

总之,基于对新课标的深刻理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放在第一位,让他们锻炼自我、展示自我,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思考、发现和创新,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猜你喜欢

认真思考新课标交流
Board Game
如此交流,太暖!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认真思考 化难为易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积累经验,认真思考,提升能力
切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