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应消除成人化,凸显儿童化
2015-09-10李秀玲
李秀玲
[摘 要]目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生硬地强加成人意识、成人语言的现象比较严重,致使课堂呈现过多的“成人化”倾向。改变这种状况,应该从课堂学情调查开始,通过对童情、童心、童趣的多元探究,找到课堂教学的瓶颈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明确教学的主攻方向,主动纠偏,为学生深度进入课堂创设良好条件。
[关键词]语文课堂 成人化 儿童化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1-03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趋童性”,就是课堂教学应该符合儿童特点,体现儿童心理。童真、童趣、童心、童话这些儿童化特质都是小学生的专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切实感受,生硬强加成人意识、成人语言,使课堂呈现过多的成人化倾向。这势必造成学生接受心理的障碍,影响教学效果。凸显儿童化的课堂,这是语文教学的普遍诉求,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一、童情追寻,定位教学语言瓶颈
小学阶段之所以要分低、中、高三个学段,是因为学生年龄存在差异,个性、认知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清晰掌握学生的学情,对学生学习实际进行深入调查。特别是一些瓶颈问题,教师要对其深入了解,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比对,形成客观、真实的结论,并制定相应的教学对策。教师要对教学进行多维评估,探寻童情被掩埋的课堂行为。教师对教情、学情梳理调研,目的就是要追求童情的存在价值。
在学习《师恩难忘》时,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崇拜的老师,为什么会崇拜。有一个学生说:“我最崇拜二年级时的语文老师,他不仅知识渊博,讲课精彩,还从来不打人,对人特别和气。”教师追问:“这位老师应该是我们学校的,他姓什么?”这个学生显得有些慌乱。教师及时引导道:“在你的记忆里,一定有记得特别深刻的老师。他为什么会让你难忘呢?肯定在你和老师之间有故事发生。”听教师这样一说,学生顿时议论纷纷。教师再让学生说自己的老师时,就没有虚假的情感了。教师看出学生的应付心理,实际上就是学情调查的结果。纠正了学生的认知偏差,学生自然进入到真实的情感回忆之中,教学体现出真实性。
二、童心激活,明确教学主攻方向
语文教学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展开。只有符合学生认知特征,与学生心智形成高度契合,教学才能有高效率。教师不仅要进行学情调研,还要注意掌握学生心理,采取针对性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心理趋向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因素。教师要走进学生中,与学生展开多元对话活动,明白学生的课堂诉求,为制定课堂教学策略提供依据。要激活学生的童心,教师就要具备一颗童心,用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施教。这应该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教学技巧。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起实践,给学生传递的是亲切和善的信息,课堂自然会呈现童真、童趣。
在学习《天火之谜》时,教师这样开头:“你肯定在夏天见过雷雨的景象,是不是很害怕呢?说实话,我到现在都特别怕电闪雷鸣的夜晚,以为天要塌下来了。”学生听教师这样说,都笑了。一个学生说:“这雷电是自然现象,有什么好怕的。小时候爷爷奶奶跟我讲,说打雷刮风是天上雷公公、风婆婆发怒了,我信以为真。后来才知道,这是吓唬小孩的。”教师很赞同这个学生的说法,并说:“你说得对,这风雨雷电都属于自然现象,虽然声势很大,但并不需要害怕。但要说下面这件事,真的就可怕了。富兰克林居然用风筝去接通‘天火’,这后果会怎么样呢?”教师像聊家常一样引入课文,显得非常随和,学生自然走进教师预设的教学情境之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三、童趣重塑,提升课堂语言纯度
语文课堂教学要保持“纯粹性”,需要教师作出多方面的努力,特别是激趣措施要落实到位。首先,教师要摆脱教辅资料的束缚,在教学设计时,多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教学环节和教学要求进行改进和调整。其次,教师要对教学语言进行重新调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语言要充满童趣,要用学生喜欢的语言进行引导。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规范,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说真话、实话,不要说套话、大话、假话。
小学生特别喜欢故事。在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教师设计一个课外延伸训练,让学生介绍《水浒传》中的其他故事。有一个学生讲“武松打虎”的故事:“武松太牛了,他的武功特别高强。他喝了十八碗酒,都喝醉啦,还要过景阳冈,结果和老虎遇上了。武松凭借拳头和老虎PK,结果将老虎打死了。”教师给出评价:“讲得好,非常生动,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这就是好故事。”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语言进行表达,这对提升学生语言感知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新课改大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一定彰显,但課堂教学中的“成人化”现象还是比较明显。因此,从教学语言到课堂训练设计,我们都需要进行彻底的过滤,还学生一片纯粹的天空。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