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微课”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运用

2015-09-10侯凤霞

中学生物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概念教学高中生物微课

侯凤霞

文件编号: 1003 - 7586(2015)10 - 0022 - 03

摘 要 结合教学实践,旨在探讨通过“讲授型微课,视频演示,深化概念”“实验型微课,重现实验,构建概念”“知识点检测型微课,诊断盲点,复习概念”的对策,助力高中生物概念教学。

关键词 微课 高中生物 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伴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和手段,悄然兴起。

1 何为微课

目前,普遍热议的微课概念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首次提出;国内,胡铁生先生在2011年最早对微课的概念做出界定:“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微课为解决一个问题而设计,包括教学设计、知识点讲解、内容延伸、练习测试以及反馈和教学反思等教学环节,时间大多为5~8 min。微课具有短小精悍、重难点突出、传播便捷、可以随时随地按需学习的特点。对微课的分类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李路娥根据高中生物学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结合个人教学经验,把生物微课分成讲授型、概念型、知识点检测型、实验型和其他类型共5个类型。

2 巧用微课,助力概念教学

生物概念是中学生物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生命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单位,因此,对概念的掌握和运用是生物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旨在探讨通过讲授型、实验型、知识点检测型“微课”的巧妙运用,助力高中生物概念教学。

2.1 讲授型微课,视频演示,深化概念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高中生物选修3为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都是当前发展非常迅速的领域,既先进又专业,有的内容很抽象,距离学生生活较远,有些甚至是学生闻所未闻,让学生感觉非常深奥、遥不可及,因而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教学效果不佳。例如,在学习“胚胎移植”这个概念时,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应组织学生去奶牛养殖场参观。虽然学生不是专业的技术人员,不可能亲自动手体验,但是,可以通过参观,让学生尽可能的去感受现场的气氛。由于该技术周期较长,只能看到宏观的某个操作片段,不可能看到整个长达280 d妊娠、直至分娩过程,更看不到微观的早期胚胎发育过程,对概念理解仍然不够深入。因此,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胚胎移植相关的视频,剪辑、精简,加上解释概念原理的Flash动画等,重新整合,配上讲解,制作成8 min的微课。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根据个人情况,可以控制播放快慢,遇到不懂的还可以回放,也可以随时随地移动学习。微课突破时空的限制,化抽象为形象,变微观为直观,学生看得兴致盎然,印象深刻,提高了学习兴趣,帮助深化理解“胚胎移植”的概念,实现了难点的突破。

2.2 实验型微课,重现实验,构建概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传统的概念教学,通常是教师直接给出概念内容,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学习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学生很难真正地理解概念的实质,且容易遗忘,束缚了的思维发展。

例如,在学习高中生物必修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这一概念时,笔者打破传统做法,组织兴趣小组的学生开展了探究实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对绿豆和小白菜生长的影响”。由于实验时间长达10 d,每日都要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并记录,花费大量的课外时间,不可能组织班里所有的学生一起参与。于是,笔者把该探究实验过程中的分析数据、绘制和分析曲线图的过程拍成照片与录像,对实验视频剪辑、浓缩和整合,加上一系列要学生思考的问题,制作成10 min的微课。班里其他学生虽然没有亲自参与,但是通过观看微课,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与做实验的教师、同学一起,走了一遍探究之路。学生在qq群里展开“头脑风暴”,畅所欲言。通过图1可以看出不同浓度NAA对小白菜的根长的影响不同,表现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小白菜根的最适浓度比茎的最适浓度低,说明根的敏感性比茎高,得出结论,不同的器官敏感性不同。由图2、图3可以看出,小白菜的萌发率呈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现象;NAA对绿豆的萌发率影响不明显,说明小白菜比绿豆对NAA更敏感,得出结论——不同植物的敏感性不同。由以上例子不难看出,教师设置问题紧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观看图片、分析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数据、实验结果折线图的过程中,逐步由现象到本质,层层递进,揭示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这个概念的内涵,完成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这一概念的构建,并且深化理解了概念。这种学习效果是单纯地听教师讲解课本内容所望尘莫及的。小组成员思考、交流问题的答案,提高了交流、协作能力,培养了团队精神。

2.3 知识点检测型微课,诊断盲点,复习概念

“面向全体学生”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众所周知,不同的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以及思维特点各不相同。有的概念包含的知识点繁多,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概念时,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均用力,也不能只讲“重、难点”,而应该清楚地了解学情,诊断学生的知识盲点,有针对性地讲解,才能实现“查漏补缺”,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例如,在高三一轮复习中,复习“细胞器”这个概念时,学生要掌握的内容不但包括8种细胞器的分布、结构、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而且,细胞器按不同维度有多种分类,内容繁多。教师为了清楚地了解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提前把课前诊断习题做成微课,放到网上。学生课前从网上下载微课,自己做习题。学生遇到哪些题目不会,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及时在qq群反馈给教师汇总后,学生的知识盲点和弱点便暴露出来,如“细胞器的功能分类归纳——能产生水的细胞器、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分别有哪些?”教师将相关题目收集起来,在课堂上,先由会做的学生讲述解题思路,其他学习小组的学生提出质疑或补充。由于学生课前做了题目,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及时洞察学生知识和思维的缺陷,加以纠正,有针对性地点评,使讲解更精炼、有效。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开动脑筋,参与讨论,调动了内驱力,提高了思辨能力。师生之间的互动加强了,课堂更加活跃。复习更加高效。

3 对微课在概念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3.1 优点

制作微课,入门技术门槛低,简单的微课甚至用一台智能手机、一张白纸和一支笔即可制作。制作微课的过程需要打破常规思维的桎梏,深入思考,优化教学设计,这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课后利用微课学习,课上有更多的时间深入思考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翻转课堂”,能够有效地解决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和无限的知识之间的矛盾。学生在思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有利于提升自学能力,培养参与意识,提高学习兴趣,实现自主、快乐、高效学习。

3.2 缺点

复杂的微课,例如有关实验的微课,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精力去制作,而且,对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要求较高,教师要熟练使用ppt录屏软件(如Camtasia Studio),恰到好处地配音,提高拍摄技能,学习视频的剪辑和合成技术,不是所有教师都能适应。部分教师忙于繁杂的日常教学工作,对其热情不高。学生上网利用微课学习时,由于缺少监督,自制力弱的学生容易上网玩,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3.3 努力方向

微课设计符合认知心理学的客观规律,契合新课标的要求,前景广阔。微课虽然对传统教学带来很大的冲击,但是并不能完全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况且,并不是所有的概念都适合制作微课。教师不要为了跟风,赶时髦而制作、使用微课。微课在概念教学中的运用,既可用于课前预习,也可用作课堂补充,还可以用作课后复习。教师联系教学环境和学生特点,按实际需要,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合理、巧妙地运用微课,让微课这种新型教学资源作为辅助手段,和传统教学优势互补,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较好地推动新课程改革,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张中兴.微课与微课程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6):586-589.

[2]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 李路娥.高中生物微课资源的开发[J].西藏教育,2014(7):49-51.

[4]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3-84.

[5,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0.

[6] 汪凤炎,燕良轼.教育心理学新编[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236.

猜你喜欢

概念教学高中生物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