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策略
2015-09-10景俊德
景俊德
摘 要: 初中生物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讲述了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能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难点,同时是一个重点,特别是在教学改革后,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成为每个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 初中生物 教学方法 新课改 新教材 教学策略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向我们走来,一个崭新的教材也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如何贯彻新课程标准,适应新的教材体系,走进早已熟悉而今又陌生的生物课堂,是生物教师急需解决的课题。
一、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注重开放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体系。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营造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虽然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但这种统一的实质应是交往,是知识、信息的交流。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授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只有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开放性的学习才能真正使我们发展性地了解生物世界的所有科学。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素质教育已经在社会中形成了潮流,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而实施的新课程标准也已隆重出台。教师以往的教学经验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必然要进行角色转换,切实更新教学理念方法,自觉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学相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物学奥秘包罗万象,新教材安排了形式各异、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应注重分层次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积极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使每位学生都树立信心,扬起理想的风帆。热爱大自然、关注生物、维护生态平衡等,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完全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和培养。新教材每章节前的情境解说图片,以及每节“课外阅读”,反映现代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生物学联系生产实际应用,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促进学生作为普通公民公民应具备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形成。
三、教师的语言要活泼机智,应有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
对初中生而言,学习的动力仍然主要源于兴趣,也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学习。如果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课前准备不充分,教法单一,上课照本宣科,语言平淡无力,则必然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或思想开小差。所以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充分准备各种教学用品,搞好新课导入,尽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语言力求风趣幽默,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教师的活泼幽默往往能收到奇效。
四、应广泛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科学是一门与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科学,生物教师在课堂上绝不能照本宣科,而应广泛联系实际,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必能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例如在学习“关注食品安全”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将自己平时吃的零食(带包装)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对这些零食进行分析研究,学生经过认真观察和思考后就自己的发现在班上进行交流,之后我再让学生谈谈在生活中如何注意食品安全,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一节课下来,学生人人感到收获不少。我在每节课上几乎对每个知识点都尽量做到联系实际,如学习细菌的知识,就联系食品保鲜技术;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就联系农作物的增产技术;学习植物的生殖,就让学生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学习青春期发育的知识,就为学生具体讲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学习人的呼吸系统,就联系吸烟的危害、煤气中毒的急救等;学习人体的血液循环,就联系各种心血管疾病、义务献血等,事实证明,只要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联系实际,就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手与脑都“活”起来,也让课堂“活”起来。
五、新教材要求教师要改革评价方法
教学改革的教学评价,是从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转变为运用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再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论成败,而是要看其各方面的发展与变化。要面向全体学生,学会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看待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要尊重学生,不能轻易对学生进行否定。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肯定,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同时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促进作用。课堂上教师要巧妙提问,有时要故意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使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也能回答出来,或在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下基本正确地回答出来,从而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肯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