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
2015-09-10樊书涛
樊书涛
酸和碱是两类重要的化学物质,酸、碱的化学性质及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是中考的重点和热点。下面结合典型例题剖析有关考点。
考点1,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1)利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常用的指示剂是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
(2)正确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被测溶液的pH)。
例1,(2015·江西)某校同学开展了“溶液酸碱性检验”的实验活动。
(1)把自制的紫色紫薯汁按图1所示分别滴加到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表1所示。
据表l推测,紫薯汁能作酸碱指示剂,遇到稀硫酸溶液可能显示的颜色是____,该汁液____(填“能”或“不能”)作酸碱指示剂。
(2)用pH试纸测定图1中部分溶液的酸碱度:草木灰水的pH>7,属于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液,白醋的pH____(填“>”、“<”或“=”)7。
(3)图2是三位同学分别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____(填“A”、“B”或“C”,下同),可能导致所测溶液pH数值发生改变的错误操作是____。
研析与解答:(1)由表格可知紫薯汁遇酸变红。因此遇到稀硫酸显示的颜色是红色,另外,紫薯汁在酸性、碱性溶液中能显现不同的颜色,因此紫薯汁可作酸碱指示剂。(2)明确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关系:pH的取值范围为0-14,当pH<7时,溶液显酸性;pH>7时,溶液显碱性;pH=7时,溶液显中性。(3)根据pH的测量方法可知B是正确的。注意:不能将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溶液:测定前不能润湿pH试纸或稀释溶液,否则会使结果趋向于中性。
答案:(1)红色 能 (2)碱性 < (3)B C
考点2,酸碱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H与碱中的OH结合生成了HO,酸中的酸根离子和碱中的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结合成盐。同学们要会设计实验说明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能结合pH变化曲线判断加入酸、碱的顺序和中和反应后溶液的成分,并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例2,(2015·宜昌)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SO和HSO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研析与解答:图中c点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a点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根据图中pH的变化曲线可知原溶液显碱性,是把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a点到b点的过程,根据图中pH的变化可以判断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答案:D
考点3,常见酸的化学性质
同学们应学会解释酸与金属、酸与金属氧化物及酸与盐的反应并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例3,(2015·河南)现有10.6g碳酸钠和8.4g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的盐酸反应,其中( )。
A.碳酸钠消耗的氯化氢多
B.碳酸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
C.碳酸氢钠消耗的氯化氢多
D.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
研析与解答:利用两物质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合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进行计算。
通过分析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碳酸钠消耗的氯化氢多。
答案:A
同学们要能够理解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如CO、SO)、碱与盐的反应并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例4,(2015·河南)A、B、C、D分别为氧化铁、盐酸、氢氧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反应或转化关系如图4(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化学方程式:①____。
研析与解答:根据题意,D会转化成铁,所以D是氧化铁,C能与铁和氧化铁反应,所以C是盐酸。由A会转化成B可知A是氢氧化钙,B是碳酸钙。
答案:ca(OH)+CO=CaCO↓+HO或Ca(OH)+NaCO=CaCO↓+2NaOH(合理即可)
责任编辑:彭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