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的学法指导
2015-09-10高霞
高霞
摘 要: 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无疑是教给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的金钥匙。
关键词: 中学历史 学法指导 教学方法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学生的学生方法和复习思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提高,现在的历史考试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非常重视,在基础知识的考查基础上还要重视能力培养。这些对学生的要求实际上是对老师的教法指导起到督促作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一、研究学法,促进有效备课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学各环节的筹划,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有效教学首先必须有效备课。在备课过程中,既要考虑这一节课教什么、怎么教,更要思考学生需要什么,学习的思维障碍是什么。因此,教师组织教学内容要想到学生的学,选择教学方法要考虑学生的学,检查教学效果要促进学生的学。例如岳麓版必修一《五四爱国运动》一课,如果单从教的角度看,则教师只要把历史背景、事件经过、事件的历史意义讲清楚,教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但是,从学生学的角度说,怎样得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新”的结论并不清楚。因此,教师备课时必须考虑如何帮助学生认识“新”的结论,指导学生把1919年前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1919年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领导阶级、指导思想、群众发动的深度与广度、结果与前途、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等方面作比较,进而得出结论。以后遇到类似问题,如新文化运动“新”在哪里?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新”在哪里?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新”在哪里?等等,学生就能举一反三。
二、强化阅读理解能力、论证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
随着“大跨度、高概括”的评述题、“小切口、深分析”的材料论证题等新题型的出现,高考历史问答题对阅读理解能力、论证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这方面的能力需要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进行长期坚持不懈的针对性训练。
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阅读理解和概括能力的培养,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启发性、概括性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概括。如在学习南昌起义的意义时,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四个一”,即:“第一枪”、“一面旗帜”、“一个节日”、“一个标志”。在阅读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时,可把它概括为“一化三改”。在学习美国独立战争时,要求理解概括独立战争中的六件大事:爆发——莱克星顿枪声,建军——第二届大陆会议;建国——《独立宣言》发表;转折——萨拉托加大捷;胜利——约克镇战役;结束——英美和约签订。讲述甘地制定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计划的要点时,在学生阅读理解非暴力不合作意义的基础上,可把不合作纲领的六条内容概括为六个字,即:官、法、教、钱、义、货。
二是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运用课本上总结性、概括性的结论或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学生进行启发性设问,让学生以史实加以论证,培养学生论证能力。
三、点评学法,实施有效辅导
一方面课外辅导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另一方面学生对课堂教学中传授的学法,实践或自我探求学法一般也要在课外进行。因此,在课外辅导中点拨和强化学法是学法指导的又一重要步骤和手段。教师对学生课外学习如何进行方法指导与点拨呢?
第一,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中传授的有关学法,向学生提供有关复习预习的内容或提纲,提供精选的历史材料或有关学法指导的书籍等,进行方法的实践与巩固。
第二,在解题指导时加强方法指导。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不仅需要知识与理论,而且需要方法和技巧。而方法和技巧的形成和掌握,需要训练和指导。首先是审题能力的指导。通过指导提高学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性条件的挖掘加工能力;排除无效信息,提炼有效信息的扬弃能力等。其次是解题能力的指导。通过指导帮助学生找准切入角度,理清分析层次,提炼出所需运用的知识点、理论或历史规律等。最后是指导学生养成反思答题过程的习惯。主要是反思答题是否正确、全面,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缜密性、辩证性和创造性。
四、注意史论结合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抓住其必然的本质的因素,形成历史概念,掌握历史规律,形成对历史本质的认识。例如,《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一节中关于民族危机加深的内容:《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论)他们凭借不平等条约,直接干涉中国内政,除在政治上进一步控制清政府外,又在经济上加紧掠夺航运、铁路、矿山等利权和扩大投资办厂。(史)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造成中国主权的大量丧失和社会的贫困落后,民族工业的发展也受到很大打击,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论)因此,学习历史,首先必须梳理教材中的相关史实,得出结论,培养史论结合的阅读能力。
五、提炼和概括要点
学习历史必须理清线索,掌握要点,这是将厚书读薄的一种有效学习方法。所谓“要点”,就是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的骨架,是历史“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提炼要点,必须具有逻辑概括的能力,这样才能从繁杂的内容中提炼出记忆要点,从而以纲带目,化难为易,执简驭繁。
六、教师在教学中要方法灵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借助青年学生思想活跃,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灵活巧妙地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习热情和进取精神。讲《唐朝的衰落和灭亡》时,事先准备的小黑板上写着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祸》中的一段话:“开元之治,几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然后提问:“大家想想,这种说法我们能同意吗?如果不同意,我们用哪些史实为杨贵妃‘平反’呢?唐朝衰落的原因到底在哪里?”这一激一问,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一个个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历史责任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认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竞相回答,渐渐归结出唐朝衰落的原因。这样,同学们对唐衰落的原因既概括得清清楚楚,又记得牢实。
总之,学法指导是一项长期而又细致的工作,贵在坚持。只要我们坚持把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那么,教学效能的提高将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2]何成刚.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