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洪志强 打造民族仪表百年品牌

2015-09-10李肖含

中华儿女 2015年12期
关键词:志强仪表

李肖含

洪志强的办公室,坐落在国家一及开发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宽敞的房间,考究的陈设,如果没有工作人员的提醒,第一次来到这里的人常常会把这里当作艺术区。

“我们现在是高新技术企业,已经不再是外界想象的小作坊了。”洪志强轻轻呷了一口茶水,用他那带有福建口音的普通话告诉记者。平头、大眼睛、身材瘦削,虽然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但他看起来仍像一个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

1990年代初来到北京打拼,做过销售、开过商店,经历过无数波折、风险,最终创办益都智能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内仪表、采暖行业的领军人物,洪志强的经历正是福建商人“爱拼才会赢”的绝好注解。

面对外界的赞誉,他总是微笑着连连摆手:“我从未想过要做什么行业的代表人物,我只知道,认准了的事情就要扎下心来,用心把它做好。”

闽南仔闯北京

这是中国仪表行业的一棵“常青树”。十几年来,由于技术的升级换代及国外品牌的进入,国内大大小小的许多仪表生产厂家或昙花一现,或惨淡经营,只有北京“益都”一直在稳稳当当地带队领跑。在洪志强的带领下,益都智能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不断进行自我创新,平均每年的业绩增长都在30%以上,并牢牢地占据着广大的市场。

洪志强出生于福建南安,历史上,这里一直是繁荣、富庶的长乐之乡。但从近代以来,由于战乱及贫穷,乡民们开始纷纷下南洋讨生活,这里又成了著名的“侨乡”。

改革开放以后,因为地理及贸易方面的种种优势,这里成为全国阀门及仪表产品的生产和集散地。洪志强的父亲也在这一时期投入仪表行业,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上世纪90年代,洪志强因北上求学来到了北京。那时候,改革开放的大潮方兴未艾,经商的大潮正在全国各地涌动。洪志强自然也不安于平静的生活,“脑袋里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总想做点事情”。

最初的“创业”从做销售开始。在北京的各大建材市场里,他背着各种阀门、器材,挨家挨户地上门推销,一天下来竟也有不小的收获。后来,他的生意逐渐开始做大。他在京郊陆续开设了自己的经销商店,最鼎盛的时期有近十家,每月的收入也相当可观。

但深谙经商之道的他知道:如果不能创办自己的企业,经销店开得再多也是小打小闹。而他,“要做大的”。

1998年,洪志强筹集了一部分资金,并拉了两个合伙人,在京西海淀创办了自己的仪表生产厂。为了表达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他将企业命名为“益都”,取“有益于首都北京”之意。

与当下京西的热闹与繁华不同,洪志强记得,当年的西四环还属于“垃圾遍地、杂草丛生”的远郊区。而当年的“益都”,只有十几间厂房,几十名员工,看起来寒酸得像个小作坊。

当时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个小作坊能发展壮大,甚至连他的两个合伙人也几乎从来不到厂里来。但洪志强却坚信:北京有着良好的经营环境,市场前景也非常广阔,“益都”一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起来。

2009年,洪志强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斥资数千万元,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造全新的厂房。当时,国际金融危机正肆虐全球,行业内风声鹤唳。有人劝他不要冒险,租个大点儿的厂房即可,但他却坚持借款买下了开发区内的一个大院子。这便是如今益都智能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厂区。

如今,这个当年就价值不菲的院子早已升值N倍,不少人开始称赞他当年的眼光和决断。洪志强却笑语呵呵:“我哪有那么厉害,只是从一开始就想着把‘益都’做大而已。”

精明、务实、拼搏,这些闽南人的生命基因,在洪志强身上都有传承。然而,他却突破了以草根出身为主的闽商身上“散、小、乱”的遗传病。因为,他是个不满足的人,以自己特有的理解和方式,不断地挑战自我,挑战所有随他奔跑的人——下属、伙伴以及他的企业。

诚信、大气、人性化

失败往往惊人地相似,成功却无定律可寻。纵观“益都”十多年来的成长路径,洪志强的高明之处在于:一方面,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带出了一个强大的工作团队。另一方面,他选择了一条创新之路,不断地把国内其他企业甩在身后。

洪志强身型瘦削,说话时也带着闽南人特有的温和与谦让。但即便这样,与他对谈,仍能感受到他强大的气场。他的一个助手告诉记者,洪志强早年就在商场打拼,经历过不少困难与挫折,其心态与气场自然不同于常人。在公司内部,洪志强并不是一个强势的老板,但其人格魅力却常常让员工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与众多创业成功后即退居幕后,享受生活的企业家不同,洪志强一直是个“工作狂”。即使在“益都”发展到了今天的规模后,他每天的工作时间仍保持在12小时以上。虽然身价不菲,但他每天仍与自己的员工在公司食堂里一起吃饭、聊天,闲话家常,亲切得犹如邻家大哥。

早在创业之初,他就为自己定下规矩:以诚信立身,打造百年品牌。所有客户,不分大小,他都认真对待,绝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有一年,他被合作伙伴欺骗,投入的数百万成本全部打了水漂,甚至还欠了一屁股债。但他仍咬着牙,坚持以高标准履约。不少客户因此对他感激涕零,甚至决定提前付清货款。

还有一次,他因生意遭到挫折,而去找一位曾经的大客户帮忙。这位大客户二话不说,当即决定施以援手,并称:“无论你是打工仔还是大老板,我都会帮助你,我认准的是你这个人!”

在“益都”,员工们对洪志强尊敬但并不畏惧,甚至连最普通的员工也敢在他面前说笑。洪志强笑称自己的治厂方略是“人性化的民主管理”。任何员工,有什么意见都可以直接向他提出。而他,不仅为员工们建起了食堂、宿舍等以解决实际生活困难,更在工资、假期等方面对一线员工给予照顾。

洪志强对员工的宽容与大度更是广为流传。“益都”的一位业务骨干告诉记者,几年前,“益都”参加某市的政府采购项目竞标,因产品质量过硬、价格适中,中标几乎已经毫无悬念。但谁料第二天现场竞标,公司却因她的迟到而流标,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00万元。

她沮丧地向洪志强汇报情况,甚至已经做好了辞职的准备。但让她没有想到的是,洪总不仅没有批评她,反而安慰她不要紧张,要好好休息。她知恩图报,加倍地努力工作,不几年便成为了公司的业务骨干。

“领导的权威不是管出来的,公司的业绩也不是逼出来的,员工们有归属感,自然会更加努力地工作。”洪志强说。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仪表生产行业,看似低端,实则对科技水平的要求很高。从简单的计量型仪表,到自动化、智能化仪表,每一次的技术进步与升级都伴随着一批生产企业的倒下。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快速的技术革新中立于不败之地?洪志强选择了不断创新。

在“益都”内部,研发部门一直被视为公司的核心部门。公司一线销售人员采集到的客户需求,会很快地传达到研发部门,而这也构成了“益都”不断进步的动力之一。

洪志强称自己的企业是“用户导向型”——“我们的产品不断地在调整、更新,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因为客户是产品的最终消费者,永远都是对的。”

在国内的仪表生产商中,益都智能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是少数几个进入高科技园区的公司之一,也是为数不多的具有品牌意识的公司之一。“我们从成立之日起就立志要做大、做强,打造民族仪表的品牌。”洪志强说,也正是因此,他和他的团队极端重视产品的质量和客户的需求。

国内仪表制造业长期缺少质量过硬、美誉度高的品牌产品,这常常让他感到痛心。“要知道,国外的许多制造商往往是百年老店,一个家族往往只做一样东西,工艺的代代相传,一直成为品牌。而我们的仪表制造商,往往急功近利,缺乏长远眼光,舍不得投入又不知与时俱进,因而难以做大做强。”

洪志强和他的“益都”则决心改变这一切。洪志强规定,“益都”生产的仪表,不仅质量要高于国家标准,在功能升级方面也要预留出空间。为此,他们常常要比其他制造商付出更多的代价,但这也为“益都”带来了美誉度和更多的用户。

关于成本控制,洪志强有着自己的心得:“如果有条件差不多的两家供货商,我宁愿选择价格高而质量稳定的,也不愿选择另一个价格低而质量差的。因为品牌的价值是无形的,也是最重要的。”

稳妥,是洪志强的一贯作风,“益都品牌已经做了十几年,更不容有什么闪失了。”对“益都”品牌的爱惜常使他对短期的收益保持着适度的距离,他在公司里反复提起的一句话就是——“如果我们短期内挣了很多钱,但却对品牌造成了伤害,到底哪个更划算呢?”

当下,“互联网+”及由此而起的节能、物联网控制和智慧城市的浪潮正席卷全球,这也对传统的仪表生产商提出了挑战。有的企业对此视而不见,有的企业畏首畏尾,洪志强则决心迎难而上,引领行业潮流。

早在几年前,“益都”就已经涉足节能及智能化仪表生产,如今在研发部门的助力下,则开始大踏步地卖向物联网控制及智慧城市的时代,实现了产品的进一步升级换代。

“我们产品的节能标准超过了国标,且实现了远程控制。通过手机或电脑的相关软件,用户们甚至可以在几千公里外实现对仪表的控制。”洪志强说。

不仅如此,“益都”还为客户开发出了个性化的仪表系统,并广泛地应用于各个社区、写字楼、市政改造及节水项目中。“中心控制、远程操作,节能、智能,这已经是‘智慧城市’的具体而微了。”洪志强说,“仪表行业的未来会怎样?恐怕没人能说得清楚,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保守而又创新,固执而又灵活,这似乎是矛盾的,但在洪志强身上又是自洽的。“我们汲汲于创新,又固守品牌价值底线,目标就是要打造中国仪表行业的百年企业。”洪志强说。

猜你喜欢

志强仪表
◆ 仪表
仪表
◆ 仪表
◆ 仪表
仪表
学习“集合”,学什么
李志强·书法作品称赏
卢志强 用心于画外
Analysis of Tibetan Plateau Vortex Activities Using ERA-Interim Data for the Period 1979-2013
志强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