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建德 用心展示爱情绝唱《西厢记》
2015-09-10尹子岩
尹子岩
众所周知,《西厢记》是我国古代四大著名戏剧之一,是一部风靡了700多年的文学杰作,由元代大剧作家王实甫根据唐代传奇改编而成,自问世以来,家喻户晓,传播广泛,影响深远。
文化学者雷建德,继陆续编著出版《西厢记·电视文学故事》《白话西厢记·章回小说》《西厢记·民族交响叙事曲》《白话西厢记(后传)》《雷建德西厢记研究成果集锦》等专著之后,又从推进中国的“西学”研究、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出发,集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观性、互动性并重的“西厢记网络展览馆”成功上线。
此举不但填补了海内外《西厢记》主题文化展示的一项空白,雷建德也由此成为《西厢记》古典文学研究、普及和再创作的重要学者之一。
缘起故乡普救寺 缔结西厢不了情
58年前,雷建德出生在黄土高原上黄河岸边的一个码头小镇风陵渡。由于父母行医问药的缘故,合辙押韵的中草药方《汤头歌》的韵律便成了他日后舞文弄墨的“启蒙”老师。
40多年前,高中毕业的雷建德正赶上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永济县蒲州村成了他接受再教育的插队点。由于经常途经普救寺,听不完的故事让他陶醉,年轻的心灵便涌出了一个梦想:尽心尽力尽情尽责地搜集、研究、传播、再创作《西厢记》。于是,中条山下黄河岸畔的乡村里便多了一个酷爱钻故纸堆的“青年老学究”,《西厢记》杂剧中的名言警句雷建德也能够倒背如流。
插队点不远处的普救寺院,不但是他心目中的爱情圣地,更是他寻求创作灵感的祥地。
插队劳动结束后,他被分配到离普救寺不远的一个偏僻变电站当电气运行工,这让他更有机会接触到一个个有关《西厢记》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工作之余,他常听当地的老百姓讲普救寺的传说故事。说那古塔下的沙子又白又细,叫莺莺沙,是莺莺失恋殉情后变成的;说那咯哇咯哇叫的金蛤蟆,是老夫人允婚赖婚发出后悔的声音;还听说当地有一种红嘴鹳雀鸟儿与红娘有关。细白的莺莺沙雷建德见过,金蛤蟆的叫声他也听过,神奇的传说与瑰丽的现实让普救寺、莺莺塔以及记载这些故事的经典《西厢记》,加上父亲时常吟唱几句的蒲州梆子《西厢记》,在雷建德青少年时代心中便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雷建德都会在工作之余或捧着《西厢记》如痴如醉地拜读,或游走于乡间村落搜集与《西厢记》有关的故事。
一年夏天,为了寻找创作灵感,雷建德搬进了普救寺里三大士佛洞写作。其时,普救寺景区尚未复建,只剩下一座塔、两个铁人和三大士佛洞。白天,他在洞中闭目养神,晚上在煤油灯下“开夜车”。身旁放着一盆凉水,两条湿漉漉的毛巾,一条毛巾顶在头上,另一条毛巾披在背上。待感到闷热和乏困时,他将毛巾在水盆里过一下水再顶上、披上。就这样,经过无数次灵感乍来的兴奋和下笔无言的苦恼后,一本补充、丰富《西厢记》故事的《西厢轶事》书稿便在煤油灯下写就。
因为从小喜欢读古典文学,雷建德写作的《西厢轶事》文白结合,既有民间故事,又有神话传说,还有《西厢记》中精彩的唱段,成为一种全新的文本。
自幼生活在黄河边,对家乡的剪纸印象深刻,雷建德执意用剪纸作插图,既能丰富版面,又有文化内涵。那次,他买了五角钱的茶叶、两元钱的水果糖和七分钱一盒的“羊群”烟,开始了走乡串户搜集剪纸。常常,他讲完书中的故事,然后请老太太们根据故事内容现场创作。有一次,他坐着朋友张文政的摩托车在中条下寻找剪纸,路上拐弯时遭遇一辆四轮车,善良的四轮车驾驶员将车开进了路旁的杨树壕,避开了他们直冲过来的摩托车,让雷建德和朋友躲过一劫。
历经艰辛搜集的45幅剪纸最后选用了12幅,为《西厢记》主题文化展示的剪纸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雷建德不仅研读了大量的关于《西厢记》的著作,还对西厢遗迹、西厢趣话、西厢诗抄及与《西厢记》相关的文化产品,如泥塑、剪纸、火花、鼻烟壶、糖人、银首饰、宣传画等,进行了细致的搜集、整理和研究。《西厢轶事》出版时,他还将民间艺人根据西厢故事中的“酬韵”“传简”“进香”“佳期”等创作的剪纸作品收入书中,并套红印刷夺人眼球。许多民间艺人反过来又根据他写的西厢故事,创作相关民间手工艺品。
“西厢”幸有追梦人 半生情注半生缘
《西厢轶事》出版后,雷建德从此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有新作面世。
多年来业余时间,雷建德走访乡野,遍阅《西厢记》的相关著作,美丽的梦想有了一次次的开花结果,渐渐形成了一个自成体系的研究成果,为“西学”的研究、普及与传播带来了新气象。
1989年9月,雷建德的又一本著作《西厢记·电视文学剧本》在西安出版。1990年11月,由雷建德编剧的《普救寺与西厢记》电视风光专题片,分别在中央电视台和相关省市电视台黄金时间段相继播出,反响强烈。1991年11月,雷建德的再一本著作《白话西厢记·章回小说》出版,让《西厢记》杂剧以另一种文学形式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1997年12月,著名画家林蘭子根据雷建德的《西厢轶事》,将其改编成连环画画册。由雷建德作词的民族交响叙事曲作品由《初遇》《听琴》《幽会》《离别》4个乐章组成,早在1993年5月就由天津市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时隔13年后的2006年7月,经当地音乐家协会主席谱曲的民族交响叙事曲《西厢记》也正式出版。当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和省内、行业报刊等均编发了对其西厢记著作的出版消息和评介文章。
正是基于雷建德的不俗成绩,“西学”研究的王(王季思)、吴(吴晓铃)二位泰斗才不顾耄耋之年对其舔犊之情,与此同时,马少波、赵寻、郭汉城、董寿平、寒声、周锡山、王朝瑞、古月,以及姬鹏飞、李雪峰、张维庆等名家大师专门为他的作品作序题词。这既是前辈对晚辈的提携,更是对他研创传播《西厢记》的肯定。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田中谦二、原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现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伊维德等专家对他的研创成果也予以认可。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尝万般苦,一定会苦尽甘来!推出《西厢记》十部曲是雷建德在研究创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想法,不料想开弓没有回头箭,拿起笔就放不下来,责任感、使命感、槡梓情使他与《西厢记》结下终身不解之缘。
西厢情韵润流年 精彩人生终梦圆
雷建德为《西厢记》而兴奋,为《西厢记》而骄傲,为《西厢记》而痴迷,为《西厢记》而衷情,被朋友们文友们网友们送别号“雷西厢”。近40年间,他与《西厢记》的情缘既缠绵、又执著、更深沉而炽烈。
在围绕《西厢记》的再创作过程中,雷建德忙碌着也快乐着。他不仅写作,而且一直在搜集整理许多与《西厢记》有关的文化艺术形式。
凡事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又能推动量变。其间,雷建德发表在相关专业报刊上的万字论文——《<西厢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纵横向比较》,将13世纪我国的元杂剧《西厢记》与17世纪英国沙翁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世界公认的反封建反礼教作品进行横向及纵向的比较,从二者的题材(爱情)、体裁(戏剧)、主人公的思想性格、作品的悲喜剧因素等方面,都进行了同中见异、异中有同的比较研究。该论文的发表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雷建德对《西厢记》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新的高度。
2013年5月至6月,雷建德赴美国考察观光,此次先后到达美国芝加哥、纽约、华盛顿、拉斯维加斯、洛杉矶、夏威夷、旧金山、费城等城市,主要进行美国大百科全书有关评介《西厢记》的探寻考察。
此次赴美,是雷建德继1997年至今,先后到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日本、新加坡及前苏联等国进行国外大百科全书有关评介《西厢记》的探寻考察之后,又一次走出国门,将《西厢记》国外评介收入囊中。
可以说,对这种美的向往、美的追求、美的创作、美的传播,始终贯穿和影响雷建德的一生。
2013年11月至12月,雷建德再次走出国门,赴大洋洲新西兰、斐济等岛国考察观光,继续探寻《西厢记》海外评介,同时应相关单位的邀请,赠送他新近再版的著作《白话西厢记(后传)》,将《西厢记》带入太平洋岛国人们的视野。
作为《西厢记》研究、传播、再创作学者的雷建德,对著作者Andre Levy研究成果存在的谬误之处同时予以纠正:如书中“元稹所著《莺莺传》这一著名版本,保留了董解元在《西厢记诸宫调》中所作的修改……”
2012年5月22日,作为“西学”研究专家,雷建德赶到国家大剧院,认真观看海峡两岸艺术家合演的话剧《西厢记外传》。该剧以荒诞派戏剧手法对《西厢记》进行的后现代主义解构,让他感到十分新奇,有所启发:运用当代网络科技平台全方位展示《西厢记》古典爱情绝唱。
指尖点击《西厢记》 倾情网络展览馆
近些年来,有机会在赴海外诸国进行文化考察中,雷建德渐渐产生的运用网络思维建起一座虚拟化、数码化的“西厢记网络展览馆”的念头愈来愈强烈。工作之余,雷建德建立工作室筹办起“西厢记网络展览馆”。
雷建德营造的“西厢记网络展览馆”,共计8个展厅近9000件展品,通过系列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及三维动画、虚拟现实、卡通动漫等,多角度呈现《西厢记》相关珍品,推动《西厢记》文化的数字化,进而促进《西厢记》优秀资源共享化,为其故乡普救寺里西厢记故事的人文景观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网络世界中亮相的“西厢记网络展览馆”,已亮点频频,受人注目。据介绍,“西厢记网络展览馆”拥有多家博物馆馆藏的《西厢记》精品及散落在民间的有关《西厢记》题材的古籍、手抄折子、影印本,瓷器、木雕、砖雕艺术品等,以及人们喜欢的各种地方戏剧、话剧、皮影、木偶剧、歌舞剧、二人转、广场舞、影视剧《西厢记》等,日后凡喜爱中国古典戏曲的人们都可在网络展览馆上尽情浏览各种版本的西厢记,同时展览馆还为从事中国古典文化研究的人们提供丰厚的民间文化资源。
据雷建德工作室介绍,“西厢记网络展览馆”有网络展示部分、图片上传部分、文友网友互动部分,还设置有即时交流、在线咨询、视听演示等专用模块。同时,展览馆还将承载着网络西厢记有关图片、文献的收集和传播,从而实现高效、及时、灵活的展示效果。
从1985年7月发表旅游民间(神话)文学《西厢轶事》故事起,几十年来,雷建德结缘西厢,从未止步。在矢志不渝的坚守与坚持中,他成就了《西厢记》十部曲,《西厢记》也成就了他的圆梦之旅。
如今,在《西厢记》研究、普及、再创作行业里,在爱情故事圣地普救寺旅游点周边,提起雷建德,可谓人人皆知,家喻户晓。雷建德置身于竹雨松风琴韵、茶酒梧月书声之中,悠哉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