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倒逼力量
2015-09-10李而亮
李而亮
当中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需要背水一战的时候,“倒逼”成了推进改革中用得最为频繁的词语。
相对于改革的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倒逼是一种被动行为,是“迫使”、“反推”的升级版,该词强化了反常规、逆向推动之义。
改革要趟过深水区、啃下硬骨头,光强调“壮士断腕”显然还难以促使垄断寡头、利益集团和权力部门挥刀自砍的决心,必须形成一股强大的倒逼力量的反推。如当前喊声震天的政府放权、金融改革、医疗改革等等。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37年的历程,其实每一项重大改革的实施,无不是一种倒逼力量作用的结果。最具标志性意义的农村土地承包,正是从安徽凤阳小岗村一页盖满手印的“生死书”开始的。乡镇企业的之所以称之为“异军突起”,有着很强“冷不丁”冒出来的意思,可谓始料不及。几代中央领导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当“异军”出现的时候,没有作为异端将其扼杀,而是顺势引导,借势而上,让星火变燎原。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夕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时谈到:“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35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毋庸置疑,我们如今身处的这个世界,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远比改革开放之初要复杂、难办得多。况且,许多新问题本就是从当初改革中所形成的,其复杂程度就有如以其之矛攻其之盾般难解了。
就说当今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一统天下的金融体制,既是几十年来的改革之果,又成为了我国金融发展之弊。已经坐上世界500强前列位置的四大行,在中国是呼风唤雨,随心所欲,构成的垄断体系密不透风、水泼不进,他人要想进这个领地,比登天还难。而身处此围城内的既得利益者,想让他们进行割肉断腕式的自我革命,恍如天方夜谭。
要攻破这样的堡垒,必须另辟蹊径,逼其惶恐。互联网,就为这样的蹊径提供了最锋锐的利器。
近年来,以“支付宝”“余额宝”为代表的“另类”支付手段,甫一亮相就搅得整个金融市场风生水起、热闹非凡,让传统金融机构猝不及防、惊恐万状。当下,“互联网+金融”的各种机构和运作手段,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更令传统的金融模式感到山雨欲来、危机四伏。
今年初,首提“互联网+”的李克强总理率国家多个部委大员视察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对这个我国第一家互联网金融银行赞赏有加,期待他们不仅自己能够杀出一条路子,也希望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倒逼传统金融机构改革。
显然,一股倒逼四大行深化改革的力量已开始形成,咄咄逼人。
更令人欣喜的是,一大批“互联网+”的试水者,都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他们以对时代灵敏的嗅觉与全新知识结构,在构建未来世界上显得驾轻就熟、胆识过人、所向披靡。有了这股发端于民间的倒逼力量,不怕传统金融大佬还能不为所动、安如泰山。
本期,我们向读者们集中报道的,就是这样一批民营金融的试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