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交云平台“APRC”型微课资源建设方法研究
2015-09-10赵欣
赵欣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高职道桥专业基础课程“工程测量”提出了一种改善方法——基于社交云平台的APRC型微课资源建设方法。
关键词:微课;ARPC;数字化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2-0109-02
目前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Web2.0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成为信息流动传输、服务提供和业务聚合的平台。虽然数字化教育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数字化教育资源正逐渐走入建设的“高原期”,以“工程测量”课程的资源建设为例,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已建成数字化教育资源访问量、利用率低
原因主要有:一是教学资源因“粒度”较大,不利于学生在课外“无监管”的状态下学习,也不利于工程技术人员利用工作之余的碎片时间自学;二是在现有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上,基本上依靠“教师—用户”之间的纵向交互实现信息交流和答疑解惑,而用户之间的横向交互很少,无法实现协作式、参与式学习,一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可能导致学习进程无法继续,最后不了了之;三是现有资源在建成后,受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和资金、时间有限的影响,基本上没有进行维护和更新工作,在知识和技术快速更新的时代,必然会陷入被遗忘和淘汰的境地。
2.教师缺乏信息化教学改革意识
目前,“工程测量”任课教师虽然能利用社交软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工程技术人员解决施工一线遇到的问题,但只限于点对点交流,并未充分利用社交软件强大的由点及面辐射信息能力,将答疑解惑、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典型案例这种工程技术人员喜闻乐见的形式在网上进行传播和推广。再有,教师可以广泛接触到各类课程教学素材,但是不能灵活充分地将其运用于网络供学生课堂或课后学习,如在仪器教学初期阶段,学生会出现各种操作不规范或错误问题,很多教师只是不断在当场指出并纠正,而没有将这些错误制作为图片或视频,及时发布在个人教学空间或学生QQ群中供学生自学,缺乏一种将素材进行加工转变为教学资源,并与传统教学进行有机结合的意识。
3.缺少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
Web2.0时代,微课被认为是符合“移动化”、“碎片化”、“个性化”等时代特征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这就需要将传统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进行重构以符合这些特征,但这一关键工作还缺少理论层面的支持,导致制作内容基本是由任课教师根据难易程度、熟练程度“随意”决定,已有微课资源离散,制作标准不统一、不规范,同一个知识(技能)点的微课被大量重复制作,这种低质量的重复建设,使资源浪费现象不断发生。
研究思路与对策
针对目前资源及建设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已有成果和经验,并结合教学团队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测量课程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经验,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社交云平台的“APRC”微课资源建设方法。APRC——Architecture(框架结构)、Polymeriz(聚合)、Radiation(辐射)、Common(共同),即“核心框架、广源聚合、多维辐射、基于社交共享共建”。社交云平台是指由大学城空间、QQ空间、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账号构成的去中心化的社交云平台。“广源聚合、多维辐射、共享共建”是指在社交云平台上,为高职院校师生、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等“多维”用户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共享、技术支持等“多维”服务的同时,将在校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聚合在云端,将平台上的知识资源、技能资源、案例资源、智力资源等通过教师甚至是用户的搜集、整理、转化开发为更多、更好的微课,实现资源可持续的共享共建。下面,笔者以“工程测量”课程为例,谈谈此建设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1.构建核心框架,完成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
在开始拍摄微课资源之前,应根据微课本身“短小精悍,主题突出”的特点先规划好本门课程的“知识地图”——即知识、技能的核心框架,避免因碎片化学习导致“熊掰玉米”的现象出现,将之前的模块、单元结构结合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进一步细化为点,同时绘制出这些点之间的关系图,根据此图,微课资源建设者可以非常有针对性地制作微课资源,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对学习者来说,他们可以按图索骥进行课程的学习。
2.以测量实训实习课为切入点,逐步完成课程系统微课资源建设
教师可先根据课程核心框架中规划好的技能点制作微课资源,以课前预习、课中指导、课后复习等形式供学生使用,以此检验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通过不断调整和完善,逐渐形成适合“工程测量”课程的微课拍摄手段和方法,拍摄脚本模板,微课资源的其他构成要素、检验和评价教学效果方法等。并以此为基础,完成其他知识点和技能点微课资源的制作,最终形成系统化的课程微课资源。
3.构建社交云平台,辐射教学服务,聚合教学资源
首先,通过合适的方式在课程教学微信公众号、教师个人QQ空间及大学城空间发布课程数字化教育微课资源,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课堂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在教材中,或在测量实训现场,在实习指导报告中以添加二维码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训的同时,了解知识和技能在施工测量一线的实际使用情况,拓展其知识面,进一步实现零距离上岗。其次,教师可以将与学生、技术人员交流的经典案例通过社交软件,如公众号推送、微信朋友圈、QQ空间日志或大学城文章等进行发布,然后通过“粉丝”的转发或转载,以“一传十,十传百”的速度向外辐射教学资源,使得高职院校中从事测量课程教与学的师生以及一线工程技术人员都关注教师个人或团队社交账号,进而在众多社交账号构成的去中心化的社交云平台上实现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互,研讨测量教学中和一线施工测量中的问题,为制作课程微课资源提供实时的一手素材,从而使得课程微课资源与时俱进,并提高学习者使用和访问课程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积极性。
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因此,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思想认识、共享平台建设、资源规范和利用效率等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微课作为一种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是对课程教学、中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的有益补充。因此,加快课程系统化微课资源建设,搭建微课平台,在国家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完善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的今天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36-42.
[2]胡铁生.微课建设的误区与发展建议[J].教育信息技术,2014(05):70.
[3]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4]王国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高职院校微课开发研究[J].职教论坛,2014(27):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