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中的观察、练习与评价

2015-09-10陈静

新课程·上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范字田字格笔画

陈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如何在日常书写中增强学生的练字意识,提高练字的效果,笔者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师恩难忘》课后的生字为例,充分利用《硬笔习字册》,在指导学生观察、练习与评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写字要领,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

一、顺序观察让写字教学得心应手

古人云:“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黄庭坚说:“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微,则下笔随人意。”长期的写字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写不好字的症结不在手上,而在眼上。有些学生不读帖,拿起笔就临写,有些学生观察范字不认真,一眼看过,眼没有看清范字的精微之处,手自然临不好字。可见深入仔细地观察范字是准确临摹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让他们在大量的观察范字的实践中,培养观察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课堂回放】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今天要写的字,边读边看,它们是什么结构的字?(出示:)

生:左右结构的字。

师:比较左右两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的大小比例,这些左右结构的字还有什么特点?

生:“歇”字左边宽,右边窄,其余的字全部是左边窄一些,右边宽一些。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写左窄右宽的字。同学们,根据左窄右宽的字左右两部分的高度,你能把它们分别归到这三类当中吗?

(出示:)

生:(观察归类)左高右低的字有“恍”,左低右高的字有“姥、叨、醒、滋”,高度相等的字有“炊,杖”。

师:同学们,看完结构,我们来看偏旁和笔画:以“滋”为例,看看左面三点水的笔画有什么特点?

生交流:第二个点画比第一个点画的位置偏左一点,点画和提画之间有呼应。

师生总结形态特点:三点水要想写漂亮,三个笔画的起笔连起来像一个小圆弧。

师:第一笔撇折位置在哪?

生:左上格中心点位置偏右下一点点起笔。(师边讲解边范写,生书空)

师:这是左低右高的字,右面部分“兹”的第一笔“点”写在什么地方?

生:比三点水的起笔“点”要略低一些。

师:观察笔画位置你有什么收获?

生1:起笔的定位很关键,它决定着整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生2:第一笔的位置确定了,后面的笔画,可以以第一笔作为参照找位置。

生3: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位置,决定着笔画的形态,所以要看准笔画位置。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遵循观察的有序性:

1.从整体到局部

通过要求学生观察字的整体结构,观察左右两部分在田字格中的比例,观察左右两部分的高度,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逐步观察,(宏观上,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微观上,又有左高右低,左低右高。)此次观察,使学生对字的结构有整体准确地把握,做到下笔之前胸有成竹,意在笔先,为学生进一步观察、临写做好了铺垫。

很多学生在临写时认真仔细,一丝不苟,但写出来的字不是胖了,就是瘦了,或大或小,究其原因,是对范字的结构观察不到位造成的。“书画同源”,画家往往是先通过观察分析,画出物象的轮廓,然后再进行细节上的刻画,宋代的著名画家文同画竹尚且要做到“胸有成竹”,学生下笔之前更应该对字形结构有整体上的把握。左右结构的字我们可以用上方形的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字的整体结构特点。左右结构的字在汉字中占的比例最大,两部分的位置和大小关系可以说是此消彼长的。这两部分总是在宽窄高低中求平衡。以此类推,上下结构的字形分析要点是“比比宽窄,中心对正”,包围结构的字由外部和内部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的位置和大小关系摆好了,整个字就美观了。

2.先结构后笔画

当学生把握了一个字的结构后,再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转向偏旁和笔画。通过对偏旁和笔画的位置观察,学生的观察有了落脚点,树立了学生书写汉字的“位置意识”。所谓“位置意识”指:整个字的起笔定位、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定位。有了“位置意识”,学生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写的字与范字对照、比较,找出不足、纠正不足,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点。

“格”是外围界限,而“局”正好就是指外围之内的各个局部的安排。即在“格”内的布局,就是各个笔画,各个部件的总体安排。笔画定位即利用“田”字格或米字格,九宫格里的线确定笔画位置。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要想把字写正,不歪斜,就要充分利用横竖中线。横中线可以帮助学生把横写平,关注竖中线可以帮助学生把字写正。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田字格时,要想到田字格只是一个辅助工具,不要让学生机械地记忆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比如要想写好三点水,就要联系偏旁形态观察到三点水像个小圆弧,这样学生脱离了田字格,笔画之间的位置关系就会牢记于心。

二、标准练习让写字教学目标明晰

在系统细致的观察之后,描红、仿影、临写是教材提供学生练习写字的三种有效形式。通过这三种形式的有效练习达到独立书写的目的。

1.描仿:描红盖红不露红,仿影充影不出影

描红仿影,是用笔对着范字的红色深浅阴影一点一画地去描,要求描写的字的笔迹与范字的笔画完全重合。通过描红仿影可以让学生对所描红字的妙处体会得既真切又细腻,是理解和体验的过程,需要手脑并用,对初学写字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描红前,教师要边范写边讲解书写要领,学生边书空边体会。“描红盖红不露红,仿影充影不出影”,是对描红仿影的基本要求。每个笔画一笔写成,不要回描,描红后立即仿影检测和巩固描红的效果。这一过程,教师的引导要侧重于让学生明白:描红不是机械地描摹笔画,边描边思。描红的过程是体会运笔的过程,一边描写一边体会字的简洁结构,每个笔画的位置和形态。仿影时,要求提高,要做到笔画到位,线条流畅。

2.临写:心手一致,手笔一致

临写,就是照着范字依样画“葫芦”,要求笔画写得像,并注意轻重、节奏和粗细的变化。有了观察做基础、描红做练习,学生在临写生字时,就多了许多亲切感。“起笔定位,笔画的形态,位置意识,运笔方法”等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形象。我们需要提醒学生在临写时,在通过写得像与不像的比较中去检验自己是否学得有所进步,检验自己写字时是否掌握了写字的用笔方法。后一个字比前一个字要有进步,向“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努力!

3.独立书写: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繁琐的“法”的讲解灌输只能换来学生的无趣和厌烦,它真正需要的是润物无声的“法”的润泽,精彩纷呈的“美”的启迪和发自内心的“趣”的培养。把生字写正确、端正、美观,只是这节课的一个基本的目标,要创造性地挖掘教材,教师还要提升学生的技能,引导学生把握此类结构的字有何共性的特点。

【课堂回放】

师:通过观察、描红、临写、你发现左窄右宽的字结构上有什么规律?(出示:)

教师用直尺沿着左偏旁的右侧笔画画竖直线。

师生交流:左偏旁的右侧笔画收在一条竖直线上。

师生总结:因为要使左窄右宽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布白均匀,结构美观,就要求左偏旁的笔画,遵循“收右放左”的规律。

生:对呀,左偏旁收右放左,是为了给右半部让位,这样整个字看起来既匀称又美观。

这一规律的发现,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汉字当中竟然存在这么神奇的规律!在临写其他左窄右宽的字的时候,学生得心应手。叶老曾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要使学生写好汉字,交给他们写字方法最重要。学生在练字的过程中,不能停留在对每一个具体字的认识和练习上,而应当注意归纳总结字与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去认识和掌握一类字写法的共同点,触类旁通,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多元评价让写字教学长足发展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指出:“激发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书写水平”,是各个学段书法教育评价的共同目标,所有评价方法都要以此为根本出发点,要以是否有利于实现这三个目标来衡量评价方法的优劣。因此发展性评价应该成为中小学书法教育评价的主要方式。

1.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书写兴趣,养成良好习惯

持之以恒地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兴趣,养成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写字活动的重要保证。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多用名人勤练书法、持之以恒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用拍照片的方法,展示学生正确的坐姿、握姿;用小组比赛,评选“写字之星”“小小书家”的方式调动他们练习书法的热情。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够听到学生的声音。“同位之间交换作业,在你认为最满意的生字上画上一个红圈圈。”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互相评价的活动中来,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在相互评价中逐步提高写字修养。观察学生的书写,会明显地发现,学生的字迹由生硬变得流畅,笔画逐步舒展,位置也把握得更加准确。因为学生在看、练、评的过程中,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在不断地调整自己对字的认识,不断巩固自己对字的形态的把握。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获得进步,品尝成功的喜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深入评价,形成初步的审美观,提高书写水平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一种以线条为媒介的艺术。各种不同的线条组成绚丽多姿的空间,在行笔时又好像飘动的音符,有高低黑白,有抑扬顿挫,极具欣赏价值。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能力,能够恰当地品评作品,也是提高写字水平的一种手段。教师在学生临写时,可充分利用实物投影仪,及时反馈学生的书写情况,在对照中观察,在评价中完善,评一评佳作好字,评一评败笔,尤其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集体纠正和引导,如:“笔画不能粘连”“左右开张”“中间空灵”。这样的评价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书法知识的渗透,审美观念的引导引入,提高学生对汉字的鉴赏能力,促进其书写水平的提高。

总之,只要我们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创生,挖掘写字素材,以明确的要求引导学生找到观察的落脚点,寻找汉字的共性特点,在观察、练习、评价的过程中,各有侧重地对学生加以指导,就一定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对汉字书写艺术多一分理解与感悟,在把握汉字书写的规律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写字水平。

参考文献:

[1]欧阳启名.中小学书法教育谈[J].中国书法,2012(05):189.

[2]郭全红.规范汉字书写教学探析.西泠印社出版社,2009-07:21.

[3]雷实,张凤民.中小学书法教育纲要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4:160.

[4]李维升.走近书法教育[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01:153.

猜你喜欢

范字田字格笔画
光明
“田字格”器材的制作和运用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有趣的一笔画
住在“田”间(二)
小学硬笔书法课堂教学模式刍议
间架练习指导(二)
——纵横错落
一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