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群体心理气氛探究

2015-09-10雷平

考试周刊 2015年17期
关键词:气氛课堂气氛群体

雷平

目前,我国大、中、小学实行的都是班级授课制,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班级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良好的课堂群体心理气氛是必要条件。因此,对课堂群体心理气氛的探究显得尤有必要。本文的探究目的在于研究高中课堂群体心理气氛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对课堂教学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从而指导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继而形成高效课堂教学风格。

群体是相对于个体而言的,它不是若干个体的简单叠加,而是个体在一定向心力(比如班级文化、班级奋斗目标等)的熏陶和引导下形成的集体;它的力量是一种合力,是一种可以促使班集体加速度前进的具有可持续性的力量。群体心理是指普遍存在于各群体成员头脑中、反映群体中人际关系的心理状态与心理倾向。比如有的学生在班级群体中跟学生一起学习,比独自学习有更大的劲头与更好的效果,而同一班级群体中另外一些个体则更喜欢独自学习;又如一个淘气的学生进入良好的班集体中会变得收敛一点,而一个安分的学生在调到乱班之后也会开始放肆。有的学生跟个别老师相处得比较融洽,而在班级群体面前却对其他老师表现得很倔强或不肯合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班集体的成员之一,既是群体心理的“载体”,又是群体心理气氛的酿造者、主导者,所以教师应当更主动地采用各种措施(如说理、暗示、情绪感染、组织分工、协调人际关系等方法)影响乃至控制班级群体的心理,并利用这种心理达到教学目的。

群体心理气氛(或称心理气氛psychologi calclimate)在教育领域称为课堂群体心理气氛,也称为课堂气氛,它实际上是指学习群体中占优势的人的某些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当某群体的成员在完成共同的任务时,常常相对稳定地显示出积极的态度与高涨的情绪。

课堂教学中的群体心理气氛是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是指师生群体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绪或精神状态,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群体成员对社会现实的综合态度、人际关系状况、组织活动的特征和某些环境诱因。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不同的教师到同一个班级上课会有不同的课堂气氛。例如有的教师上课時,学生坐立不安,烦躁乱动;另一位教师上课时,学生虽然有喧哗但却很用心。有的教师一进入教室,就会出现一触即发的对立而又紧张的气氛,而当班主任上课时,又会出现一切都合规矩的和顺局面。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说明教师在创造和调节课堂群体心理气氛中负有主要责任,是这个过程的关键。实践表明,具有良好心理气氛的班集体对于个别新成员的心理和行为的改变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以便用群体课堂气氛对个别学生施加影响。要创造并利用良好的课堂气氛,我们得先了解课堂心理气氛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

1.课堂心理气氛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情绪性、动态性、稳定性、多质性、两极性,等等,它们都是群体心理气氛的基本特征。

2.课堂心理气氛都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呢?

(1)教师的教学风格

课堂教学中的群体心理气氛是由师生间和生生间的相互交往和态度感应造成的,而每节课又由老师掌握,所以作为领导者的教师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或教学风格,会造成不同的班级群体心理气氛。举例来说,教师不掌控学生的行为,放任学生漫无目的地学习,对学习方法不作指导,一切活动由学生自己进行,这就是放任学生。有的教师控制学生的行为,对学生持主观、武断、冷酷的态度,学生缺乏自由,只能服从教师的命令,很明显,这是专制行为。教师在课堂上应以民主的方式进行教学,重视集体的作用,与学生共同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为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而帮助学生设立目标,并指引其实现教学目标。

(2)教师的品质

课堂教学除了受教师的教学风格影响外,还受教师品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师德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各方面的品质都是学生模仿的标准,正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研究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对学生的热爱和课堂激情,往往会感染到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对所教课程表现出浓厚的教学兴趣,这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态度;而教师的教学态度又关键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研究证实,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积极态度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反之,教师对工作的消极态度,则可能摧毁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学生虽然还不太成熟,但他们是具有丰富情感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感特点,运用情感规律,在教学中确定情感目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巧妙组织课堂教学,择优采用教学形式,真诚、客观地评价学生,用发自内心的爱帮助学生开启做人和求学的大门。教学态度固然重要,但也是必要不充分条件,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样是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影响因素。

(3)教师的教学方法

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4)非智力因素

学生学习不仅需要一定的智力因素,还有一些非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如动机、兴趣、意志、习惯等,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此外,教师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具有较高的语言修养,如扎实的知识、流利的口语、漂亮的书写等,而且要具有教育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教师能否清晰地表述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简单明了的反馈信息,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他们是否具有上述几方面的知识。教师对本专业的精深学问更有利于把握所教知识的整个体系,以及所教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进而有益于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教学经验表明,教师能较透彻地掌握教材,其教学会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反应,学生自然更喜欢这位老师,并喜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掌握教材较浅的老师,其教学则会引起学生的消极反应,甚至对其所教的课程严重缺乏兴趣或者放弃。

总之,教师应当巧妙运用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于无形中使班级集体中每个成员在课堂上都积极地投入学习,做到老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生生良性互动。

猜你喜欢

气氛课堂气氛群体
2023.06六月羽坛:奥运积分赛的气氛终于来了
CREATINGAN ATMOSPHERE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写出画面的气氛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