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与回归相拥而舞

2015-09-10范姜颐

中国教师 2015年15期
关键词:丰台学子学校

范姜颐

在北京丰台区西四环青塔地区,有这样一处风景:鲜艳的五星红旗每天在朝阳中冉冉升起,孩子们在宽敞的操场上开心地踢毽子、卖力地抖空竹、自由地奔跑,操场后面是一幢干净整洁的三层深色小楼,四周被鲜花绿草围绕,一所年轻的学校静静地坐落于此。这就是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以下简称教院附属丰台实验),它成立于2013年,是北京教育学院和丰台区教委联合举办的一所新型公办学校,计划未来五年内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至少五个校区,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在内的K-12教育集团。

学校提出了“一所学校,一个时代”的办学口号,指出学校的发展要融入时代的潮流,教师的成长要契合时代的要求,学生的成才要体现时代的精神。这就要求新学校与新时代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同时,学校又提出“回归教育本真,做纯净教育”的办学理念,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不是功利化的机器,教育的目的就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的、幸福的、健康的人。在学校看来,这种办学理念不是追求创新或者领先,而是回归教育的本质,触摸教育的灵魂。因此,在两年的时间里,这所崭新的学校就在创新与回归之间自由地探索,灵动地往返,展现了一场美妙的相拥而舞。

一、引入理事会制度,创新校园运行

教院附属丰台实验的教育创新首先体现在学校的管理上。有效的校园管理模式,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保证学校顺利运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保障。在校园管理模式方面,教院附属丰台实验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率先探索了校园理事会制度。

学校是在丰台区教委与北京教育学院签约协议合作办学的背景下成立的,因而,学校领导需要就学校事务分别与双方进行沟通,在学校的建设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为了更好地协调、引导学校优质发展,经过各方协商,教院附属丰台实验大胆探索,积极引入了理事会制度这一现代治理模式。

学校的理事会由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区教委、学校领导、社区代表以及优秀的学生家长代表五方人员组成。理事会主要对学校的发展策划、章程制定、文化构建、人员选聘考核等方面的重大事务进行研究讨论和协调解决,同时还对学校的办学过程进行适时监督和评价。但是在学校的日常运行中,仍是由校长及其领导班子成员对学校进行自主管理,校园理事会不进行干涉。两年的实践证明,校园理事会在引导学校规范化管理、学术化立教和创新化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教院附属丰台实验是北京市第一所尝试校园理事会制度的公立学校。建立践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能够保证学校的运行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建立符合教育规律的办学体系,促进体系的科学发展。

二、搭建新媒体平台,创新展示与沟通

学校甫一成立,就开设了微信平台,发布了微信公众账号,建立了“一日工作微播报”制度。每天由专人负责编辑整理,将校园里的大事、小事、新鲜事、趣事发布到微信平台上去,这样一来,学生、家长、教师、领导以及各方人士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了解到学校的情况,第一时间获取关于学校的最新资讯。与传统的工作日志相比,它展现了新的时代气息,承载了管理思维,同时还拓展了工作日志的功能,也成为学校新的宣传平台。如今,“一日工作微播报”已经成为校园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学校领导按顺序值班,记录、整理、编辑每日的校园新闻,并且按照相应的板块将其发布到校园微信公众账号中。每一位值班的领导都认真负责、精心编纂,力求让每条新闻消息都精彩纷呈,读者读起来趣味盎然。学期末,学校还会将一学期的新闻消息整理编辑成册,载入校史,便于以后研究参考。

通过微信平台,一方面学生家长以及所有关心关注校园发展的人士都能够及时了解学校的动向;另一方面学校也很好地记录下了校园内的点滴变化,用微信见证了学校的成长与发展;同时也提升了学校干部们的素养,培养了他们的全局观念、敬业乐群精神,锻炼了其服务师生的工作作风以及出色的语言文字素养,达到了一举多得的理想效果。如今,教院附属丰台实验的微信公众账号已俨然成为学校的一张特色名片,透过微信这个看不见的电子平台对外传递着自己的声音。

三、培养“天地学子”,回归学生本真

在中国传统教育哲学中,天、地、人的和谐统一是教育的至高境界,“天地学子”的提法具有非常鲜明的回归传统的内涵。“天地学子”包括“九大学子”:健体学子、阳光学子、文艺学子、敬业学子、博识学子、乐群学子、求真学子、创新学子和巧手学子。“天地学子”的培养目标具体描述为:形体健美,品行端方,学识广泛,情趣高雅,技能优良,勇于担当,民族情怀,国际视野。进一步分解目标,形成了如下细则:

在行为习惯上,坚持“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在学习习惯上,坚持“明任务,重读写,讲运用,求实效”;

在思维习惯上,坚持“要乐观,懂是非,会选择”;

在价值观念上,坚持“爱学习,爱劳动,爱生活”,知道自己的学习除了回报家庭,更重要的是为了国家发展和民族富强。

这样一个人才培养体系,既有长远的大目标,又有具体的细目标,使得“天地学子”并未停留在一个宏大的理论构建层面,而是脚踏实地地落实到了具体的课程、教学与活动中去。

比如,在“健体”方面,学校制定了控制学生近视率、肥胖率的指标,这两个指标要处于全市最低。为此,在小学一、二年级的课堂上,不允许教师使用PPT授课,以减少光污染对学生视力的危害。

在“求真”方面,学校的图书馆建设原则是“把学校建在图书馆中,让学习发生在图书馆中,让学生成长在图书馆中”,让学生从低年级起便热爱读书、亲近知识。

在“博识”方面,学校提出国际视野的培养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上还有那样一种文化、那样一种地域,通过学习其他国家的地理、历史、文化,欣赏各国的国歌,开放视野,获得对世界的整体认识,同时也获得了个人成长的动力。

在“阳光”方面,学校提出了“加速度”的道德教育理念,让每一次实践活动都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加速度”,让学生成为具备学习能力,对国家、民族有担当,具有正能量的人才。为此,学校针对培养目标策划组织了各种活动,让德育活动有明确的目标导向。“王老师讲故事”是学校的一个固定栏目,通过广播的形式,不定时对学生进行节日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告诉学生中国节日和传统的来源及意义,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还有每月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走进博物馆、走进体验基地、“大手拉小手”打破年级隔阂一起去森林公园寻找秋天等活动,让学生们收获同学情谊,丰富见闻,了解责任,并且学会担当。

四、“三元”课程体系,创新与回归融会贯通

学校遵循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利用校内外资源推出了独具特色的“三元课程”体系,以期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认识世界。

“三元”课程体系共分为三大板块:个人与健康、社会与人文、自然与科学。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使课程更加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激发学习积极性。

例如,学校成功探索了绘本课程的教学,即不同学科的老师根据不同的绘本内容,并加以改编利用:英语老师以“Lovely Shapes”为题,对英语绘本进行了改编,让课堂生动而富有情趣;语文老师通过指导学生对有趣的图片进行猜测和描述,执教了《爱心树》绘本故事,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数学老师则是充分利用绘本《漫长的等待》中的数学信息和学生一起进行了“估算”的体验与学习。绘本教学课将学科知识与绘本紧密联系起来,将故事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技能提升充分交融在一起,激起了孩子们对绘本的热情响应和对学习的极大兴趣。

远程视频课的开设,也为学生了解外面的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子。通过和远在福建的兄弟学校远程连线,双方教师相互授课,学生相互听讲,感受不同教师授课的风采;抑或邀请北京教育学院的专家教授莅临授课,双方学生同时听讲,同时提问,思想火花进行交流碰撞,让学生在思考中成长。

“三元”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各科课程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学校注意到了课程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课程的整合,将其串联起来。例如,在音乐课上学习《义勇军进行曲》,学生要了解其创作背景以及词曲作者田汉与聂耳;在语文课上学习《壶口瀑布》,学生会进一步加深对黄河、对中国的了解认识;在历史课上学习中华民族的英勇抗战,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也引发了学生暑期赴山西游学的实践活动。将音乐、历史、语文紧密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不仅认识学习了校本上的内容,而且还深刻了解了民族历史,更是通过实践游学加深了对国家、对民族的认识和理解。

“三元”课程体系包含了不同内容的三大板块,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优质学生。因此除了学校的课程学习,学校还计划增加“个人与健康”“自然与科学”方面的课程,如在小学部开设农业课程,通过与兄弟学校合作,让学生真正认识农田、认识农作物、进而认识到粮食的重要性;在初中部开始图书馆课程,聘请专业人士讲解介绍,学生操练,在实践中习得,做到“真正会查书、会看书”,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也都是在“三元”课程体系的框架下构建的,既有学校组织成立的行进旗队、舞蹈健美操社团、领袖训练营、桥牌社团,也有学生自发组建的绿茵足球社,更有由外聘教师关心指导的合唱团。通过这些种类繁多的社团活动,学校希望学生能在各个方面有所裨益,健康幸福地成长。

五、教师快速成长,在创新与回归之间自由流动

一个优质的学校,必然需要有一批优质的教育工作者来支撑。学校重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不断为教师成长创造有利条件,郝玉伟校长也鼓励教师们按照教育规律去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在教育的过程中收获职业的幸福感。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坚持组织安排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如组织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安排的专项培训,以及相关的教研公益讲座,让教师们在专业的学习中提升教学技能。除了组织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教院附属丰台实验还积极与北京教育学院展开合作,北京教育学院专门成立了引领学校业务的“学术指导委员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北京教育学院作为专业教育科研机构具有丰富的教师培训资源的优势,长期对学校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专业发展培训以及课堂教学实践指导,组织教育学院的专家教授自身下到学校,对学校的老师进行手把手、一对一的专人指导,实现真正“私人定制”。而且专家下校、导师一对一的指导都建有数据统计表,每个教师的成长历程都有数字在说话,通过这种全员、分层次、分学科的形式加强实际操作性业务培训,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入手,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为不同层级的教师搭建发展平台。

除了与各级院校合作开展专业培训,学校教师还自发设计启动了TIP(Teacher Improvement Program)—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工程。这一项目旨在通过举办教师迷你讲堂、青年教师沙龙、欧美课堂实例简析、主题讲座、外出调研等七大具体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群体的协作力量,相互借鉴、相互指导,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理论素养、职业素养、综合素养等技能,达到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如每周一次的教师迷你讲堂,鼓励教师们踏上讲台,面向全体教师分享自己最近的读书心得和体会、对教育新的认识与理解、对教育教学或者学校建设工作的建议等。这一活动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教师们不仅纷纷踊跃上台发言,还进一步将其规范化,固定了讲堂时间,制定了教师演讲时间表,让每位教师都有机会登台演讲。教师迷你讲堂的举办,敦促教师们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既锻炼了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教师的人文素养得到了提升。

学校还经常组织备课组研讨活动、绘本教学研讨活动等,鼓励教师们抒发意见、献言献策。学校还给教师布置假期作业,如读书、进博物馆、写心得体会等。通过教师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发挥团队的最大作用,让教师在研究讨论中不断进步。

实践活动是帮助教师快速成长的重要途径。教院附属丰台实验从建校之初就一直致力于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营造促进教师成长的展示平台。如已经成为固定活动的“五四”教师演讲比赛、教师辩论赛,老师们的“假期作业”,以及固定的外出实践研习活动,到各地的兄弟学校访问研习、吸取经验、取长补短等。学校抓住一切机会为教师成长提供帮助,希望教师不要当只会埋头教书的教师,而要当“教师的培训师”。教师们也从各种实践活动中了解了更多知识、开拓了视野,检验并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

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教院附属丰台实验将创新建立在回归教育本真规律的基础之上,这样的创新就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因此,在短短的两年之内,教院附属丰台实验快速地成长为丰台区优质学校。校歌《天地学子》生动地展现了这场创新与回归的舞蹈盛会:

京城西,莲池畔,丰北大地魅力校园。

枫叶伞盖佑我成长,辛夷木笔绘我童年。

品学兼修,身心康健,天地学子华枝春满。

儒雅风,君子范,携手营造绿色家园。

民族智慧悠悠传承,国际视野泱泱无边。

敬业乐群,知类通达,天地学子直挂云帆。

(责任编辑:胡玉敏、孙昕)

猜你喜欢

丰台学子学校
丰台变迁与地名由来
解码丰台
北在哪?
东丰台年画
北京市丰台区社区治安防控中公民参与情况研究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