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答疑解惑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2015-09-10马凌燕

语文教学之友 2015年2期
关键词:练习题答题成语

马凌燕

对于语言知识与运用这一板块,高三语文备考是见仁见智的。老师们精心备课,翻透手边的各类字典、参考资料,抓紧课堂45分钟,努力向学生灌输准确的字音、正确的字形、释义以及用法。理科生平时忙于演算数理化,少有空闲学语文,老师也高度“体谅”理科生。平时老师也布置一定量的练习题,但学生还是没法完成,都说时间不够。这里有师生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也有教学方法的问题。

一、 指导学生活用辅助材料

高三备考时辅助材料很详尽,如53个统读音、特殊字的读法、常见成语运用、词语误写表、文言实词虚词的归纳等。但复习中不必拿别人精心整理的现成材料去识记。那样反而费时间、费精力。此类的知识点不必专门识记,只要在复习的过程中碰到后再去像查字典一样的去查核该知识点中应该注意的地方。学生有个性差异,有些知识点在一些学生身上是疑惑点,另一些则不然。学生复习中发现了个人错用的一些字词等知识点,及时改过来,写在随手识记的卡片上,以便反复巩固。这样,我们逐渐会把书读薄了,读活了,读主动了,学以致用。备考的主要任务则是对语言积淀进行个性化的梳理、补漏。我们的复习一定是建立在多年来的语文学习的基础之上的,而不只是高三一年。

二、利用课堂集体同步做练习

实战中,高三的老师总会抱怨学生缺少主动做题的意识,尤其是理科生,只等着老师给他们讲。学生的这种观念是不对的,老师过分抱怨而不找真正的原因这也是很不好的。试想,课堂上老师与其匆匆忙忙地给学生喂答案,不如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不是没时间吗?有的是课堂时间!老师不讲了?不是,不集中讲,要个别讲。怎么讲?——答疑解惑,一对一,因材施教。

高考语文复习中老师的讲解很重要,但不能以一讲到底的模式来代替学生的探讨和感悟。实践证明,语文复习欲速则不达。与其以飞快的速度逼迫学生完成成套成套的模拟练习,不如静下心来认真指导和引领学生做一些高质量的专项练习题。我们要让学生自己做题,发现疑惑,提出问题。比如语病题,老师提前筛选出学生教辅材料中的典型题,规定课堂时间放手让他们自己先做题。每节课要规定大致的练习板块,这样一来全班大体上保持同步,有助于同类问题的集中讨论与解决。

三、集中解疑后要及时总结

集中解疑环节中可以请学生个体相互作答,对一些难题,老师再进行专门讲解,一定要引导学生从经典好题中寻找答题。比如并列词语造成的语病有以下几种:语序问题、包容问题、搭配问题等;成语题中有成语的使用范围与感情色彩的问题;长句改短句题找准主语的问题;压缩题中同样要找好关键词以及相应的动词等问题;语言表达的得体与否的题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的问题等。老师集中讲解范例必须基于学生个体的先下水。如果学生对某一板块没有复习到,或没有很好地感悟过,思考过,那么,老师的先入为主的讲解是多余,有时就是不利于学生的复习与提高的。老师的讲解要典范,就是通过例子来展现具体的用法,归纳要有一定的高度。

四、鼓励学生做典范题型

做好的练习题,查找准确答案也是一种快速提高语文水平的好方法。学生会凭借答案学习答题技巧,掌握答题技巧,及时发现答主观题时刻牢记踩准得分点的问题,进而提升答题能力。面对疑惑,必须质疑,老师如果及时做出面对面、一对一的详尽的解答,那定会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平时,老师就是这样备课的。换一种思维,让学生也像老师备课一样学语文,就与语音、字词、成语、标点符号面对面、零距离地打交道。这样一节课中老师的备课量不是小了,而是大了。因为不同的学生可以向老师提出不同的问题,要完备地解答每个学生的疑惑,老师必须加大备课力度,提前花费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之,要活学活用,要鼓励学生亲自下水去游泳,去捕捉语言的各种知识点,通过自我感悟来提升能力,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解与灌输。高考语文复习要这样,平时的语文学习也要这样,多读,多写,多感悟,多质疑,才会循序渐进地提高语文的整体水平。

(作者单位:临夏回民中学)

猜你喜欢

练习题答题成语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精讲精练习题 提升二轮复习效果
邀你来答题
本期练习题参考答案
邀你来答题
本期练习题参考答案
拼成语
猜成语
暑假趣味练习题(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