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自体感与总体幸福感相关研究

2015-09-10王智超

考试周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大学生

王智超

摘 要: 为探究大学生自体感与总体幸福感的关系,作者采用《自体感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12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自体感与总体幸福感相关显著,自体感越高,总体幸福感越高;性別对大学生自体感的影响不显著;性别对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大学生 自体感 总体幸福感

1.问题提出

1.1自体感

自体感是我们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的基本经验。自体可以被理解为包括所有心理机能,也包含自我的一个上层整合的组织。

弗洛伊德20世纪早期向科学界引入精神分析并提出“自恋”概念,自恋涉及本能性能量从客体撤回及力比多对自我的投注。这种自我投注,意味着一个人不能爱别人或与别人建立关系,他是全神贯注于自身的。海因茨·科胡特1970年在此基础上提出自体心理学,在该理论中提出“自体”这个概念。科胡特把自恋解释为:在童年自体的心理结构的获得性缺陷及随之而来的继发性防御与代偿性结构的建立,把广义自体解释为一个人精神世界的核心。这样的自体,只能通过内省和投情性观察才能发现。自体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单位、在空间上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时间上是持久的、是创始的中心和印象的容器。

科胡特的理论描述了一个初始的自体怎样从与环境中人的关系里浮现出来,成为一个内聚性的自体。初步的自体,既有一个客体即被理想化的双亲意象,又有一个主体即夸大的自体。在自体结构的构建过程中,挫折发挥着核心作用。夸大的自体被驯服,合并为一个完整、紧密结合的人格。儿童成熟的自体开始把被理想化了的客体看做是一个分离的客体,并且,被理想化了的双亲意象部分被内射为超我。

1.2总体幸福感

人的总体幸福感(SWB)是测量人的生活质量(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的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它反映了个人对自己生活质量及其情感状态的总体评价,是人所处的由天然自然环境、人工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条件在人主观上产生的满意感、舒适感、幸福体验等主观内容的综合反映。

在国际心理学领域,自1967年Wanner Wilson的《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一文发表后,对幸福感的研究就迅速发展起来。早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确定带来满意生活的外部条件,例如Wilson列出了与主观幸福感测量相关的各种人口统计方面因素。1980年,就有550多项研究探讨了与SWB有关的各种人口统计方面的因素。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认识到外部因素对主观幸福感只有中等程度的影响,人口统计项目,如健康、收入、教育背景和婚姻状况只能解释SWB中较小的变异。研究表明SWB在不同时间是相当稳定的,它与稳定的人格特质高度相关,许多研究者将注意力转向对人格和SWB之间关系的理解。有研究指出,父母教养方式对总体幸福感有显著影响。而父母的教养方式又与自体感有关,由此,我们预测自体感与总体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但目前还没有关于自体感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

2.方法

2.1被试

从不同高校选取120名大学生,男生72人,女生48人。

2.2研究工具

《自体感量表》共有23个项目,得分越高,自体感越低。《总体幸福感量表》共有33项,得分越高,幸福感越高。SPSS17.0软件。

2.3研究程序

部分问卷通过网络发放,另外一些在图书馆或宿舍发放,回收后,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3.结果

3.1自体感与总体幸福感的统计分析

通过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所得数据为正态分布,对自体感分数和总体幸福感分数进行了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在.01水平上自体感分数与幸福感分数呈显著负相关,即自体感与总体幸福感成正相关,自体感越高,总体幸福感越高。

3.2自体感在性别上的差异性检验

通过对大学生自体感分数在性别差异上进行t检验,齐性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423>0.05,表明方差齐性。t检验结果显著性水平为0.084>0.05,所以,自体感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性差异。

3.3总体幸福感在性别上的差异性检验

通过对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分数在性别差异上进行t检验,齐性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455>0.05,表明方差齐性。t检验结果为0.466>0.05,所以总体幸福感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性差异。

4.讨论与分析

4.1解释

人们的自体是来自于人际关系,这起源于童年时期,如果儿童能有好的支持性环境和父母,中心自体就能得以形成,人格就能健康发展。在健康人格中,自体的夸大性得到了修正,并被导向现实的追求。被改造和被结合的夸大性,提供能量、雄心和自尊。如果我们为一个冷淡、没有回应的人努力,则会感到无能为力和空虚,会降低自尊、引起自恋性愤怒。我们也可以从充当一个自体客体的人的角度,定义成熟的爱,因为爱包含着彼此的反映和理想化,从而增强两个人的自尊,这里所形成的自尊,可能会影响人们成年后生活的幸福感。

当儿童比较现实地看待被理想化的客体时,儿童从双亲客体那里撤回理想化的自恋投注。被理想化了的客体或双亲意象被内射为理想化的超我,取代先前由被理想化的客体所完成的功能,由此可以获得较高的自体感。当人们感到对自己的生活和人际关系有控制力时,幸福感会随之增强。

4.2缺陷与不足

这次研究是通过网络发放问卷,且研究所选取的被试不是随机挑选的,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只考察了自体感与幸福感的相关关系,至于这种相关内部联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3意义

自体感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核心,是我们对我们是什么样的人的基本经验。对人们的成长有重要作用,但国内外对自体感的研究很少,本研究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并且把自体感与幸福感联系起来,为幸福感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