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区域学校教育资源均衡化的途径浅析

2015-09-10向飞向青果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教育均衡信息技术

向飞 向青果

摘要:教育均衡化是从2005年就开始实施的国家中长期义务教育规划。在这近十年的具体实施中,许多地区、学校把该研究作为重点,并结合地区、学校的实际进行了一系列相应的研究。本文在总结笔者学校多年的课题研究,以及“远程协作”“城乡远程联体课堂研究”等课题经验的基础上,对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区域学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作用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区域学校;教育均衡;途径浅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22-0142-03

如何实现区域内学校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是许多地区教育系统近十年来重点研究的课题。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为促进区域内学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国家已为许多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山区不仅从法规、政策方面给予了强大支持,更是从硬件配置上加大了投入,而且所取得的效果有目共睹。然而,当前的学校是否实现了均衡发展?不谈地区间的学校,就以区域内的学校来论,答案是否定的。以笔者所在的重庆市石柱县为例,硬件建设已经能够让全县95%的学校实现“班班通”,但却依然无法改变“因山区的学校分散,学生少、教师不多、信息闭塞等‘老大难’问题”造成“城市的教育资源丰富,农村的教育资源贫乏”等教育现状。因此,笔者在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实现区域内学校教育资源均衡化的意义和作用的基础上带领学校现有教师团队,用近十年的时间进行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区域学校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的课题研究。

● 充分认识区域内教育均衡的意义

区域内学校教育均衡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区域内的各所学校共享教育资源,并为区域内的弱势学校提供教育资源帮扶,使其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相对均衡,让受教育者的素质全面发展,最终享受均等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十个手指有长短”,一个区域内的学校有差异,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因此,各所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各种“手拉手”活动,让区域内“发达的、经济条件好的、师资素质相对高的强势学校”向“山区的、信息不发达的、经济条件差的弱势学校”倾注教与学的智力支持,带动弱势学校发展。同时,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提高教师对教育层次多样化的认识,并吸收各自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一定层面上推动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近十年的课题研究证明,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优势,从均衡区域内学校间的课堂教育教学资源出发,能够促进区域内学校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

● 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化的途径

1.利用网络优势搭建学校均衡发展资源平台

就当前而言,以Internet为主要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就连农村都已基本实现计算机普及化。因此,区域内学校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具有的“广泛联结、任意联结、无中心性和开放性、信息容量巨大和信息种类丰富”的特点,根据自己的需求搭建区域资源平台成为可能。

(1)校园网络建设实现了校园内的教学资源均衡化

当前,在许多地区的学校中,条件较好的学校基本实现了“校园网”及“班班通”。学校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条件实现课堂教学资源的转变,如笔者所在的重庆市石柱县华夏民族小学,自2007年实现“校园网”及“班班通”以来,学校的各学科教师都积极地利用平台查找教案、课件等资源。语文、数学教师以年级为单位,利用平台资源编撰年级组统一的教案,各教师再根据统一的教案进行特色教学。

(2)教育城域网的建设基本实现了区域内学校的资源共享

教育城域网是实现区域内学校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的重要平台。以石柱县教育城域网为例,该网除了发布新闻、政策法规等实时信息外,还搭建了教育教学资源库等资源平台。区域内各学校的教师都可以实名登录查找需要的教学资源并进行下载,彻底改变了山区学校教学中“一本书、一支笔、老师教、学生读”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区域内学校根据教学需要共享教学资源的和谐。

可见,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和强大的交互性为区域内学校搭建了一个资源共享平台,使区域内条件差的学生同样享受优质教学资源,达到资源共享,从而缩小区域内学校间的差距,均衡发展。

2.利用远程教育项目优势提高师生素质

远程教育项目是国家从2002年就开始实施的“为改变中西部地区同东部地区、城市和农村教育差距”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扶贫项目。目前,许多山区学校仍将其作为推动学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一大法宝。典型的有“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国家西部远程教育项目”“中国-联合国‘姊妹’学校项目”等。其中,“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国家西部远程教育项目”主要针对中西部山区学校地势偏僻、山高林密,交通、信息极不发达等现实问题,利用“天网”“光盘”等不受地理环境影响的信息化资源为山区学校提供资源共享。“中国-联合国‘姊妹’学校项目”则针对西部学校的师生素质,采用主题活动等方式,即由东部发达地区学校协同中西部农村学校进行远程协作主题活动研究,从而使东、西部学校在主题活动中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更提高了师生的信息技术、语言文字、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等能力。

同时,基于远程项目的课题研究,如石柱县在积极参与主题活动基础上,先后进行的“IP资源(学习)互动研究”“同城学校间合作互动学习研究”为该县探索出了一种利用远程合作学习方式,促进远程教育资源应用互动,发展山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模式与方法,即资源应用互动。活动将远程教育资源与远程合作学习模式整合起来,让资源走进课堂,面向学生,服务教学,实现了全县学校远程教育资源共享、学校间互动、师生间及生生间互动的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模式。

例如,华夏民族小学合作研究学校——洗新小学实施的“远程教育项目”。该项目在2015年春进行的“教师应用远程教育项目资源情况”问卷中,对全校12名语文、数学教师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对五、六年级共100名学生进行的“远教教育项目对学生的影响”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可见,在农村小学,教师对远程教育项目资源的应用涵盖了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特别是教案的撰写、课堂重难点的突破。学生在远程教育项目实施中,各项能力均得到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学习观察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因而,远程教育项目为农村学校均衡化的发展提供了教育资源上的有效支持与帮助。

3.探索教学资源共享模式提升区域内学校课堂效率

区域内学校实施教育资源均衡化的目标在于让每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法律、法规及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建设等不可或缺的硬件条件达标的基础上,研究区域内学校“如何实现优质课堂教学资源的共享”无疑是当前均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也是真正实现区域内学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必经之路。

(1)优质教学资源互用模式

教学资源互用是指将发达学校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服务于弱势学校的教育教学,从而提高弱势学校的教学质量,缩短区域内学校的教育差距的资源应用模式。

在教学资源互用模式中,条件差的学校借助条件好的学校的优质资源(教案、课件、教学方法等),转变弱势学校的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等。但在这些优质资源中,其设计宗旨是面向学校,不论是弱势学校还是强势学校,总存在地区差异、师生素质差异等实际差异,因此,在资源应用中不能是单纯的“拿来主义”,要结合学校的实际,选择并修改资源,使其服务于课堂教学。

(2)区域学校课堂联体模式

区域学校课堂联体教学模式是一种借助信息技术解决区域内学校因客观存在的地域差距而产生的师生在学识和认知上的差距,让弱势学校的学生同优势学校的学生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该教学模式的实施中,联体学校间,从学科教案开始,不论是课件制作还是课堂教学、课后反思,均由参与教师共同探讨完成,进而产生“1+1>2”的教学效果。

区域学校课堂联体教学模式具有“远程”的特点,具体地说,就是参与联体教学的学校虽处同一区域,但学校间所在的位置却相距甚远。因此,在联体课堂教学中,必须借助Internet、QQ等信息平台,通过“同步”或“异步”交流,实现课堂教学资源共享。例如,在华夏民族小学和新乐小学的课堂联体教学实践中,来自两所学校的两位教师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充分利用了石柱县教育城域网和QQ平台,并采用在线备课、在线交流、异步课堂等方式,共同分析学生情况、选取教学资源……形成统一的教学设计,然后同时为各自的班级上课、反思,最终实现了区域内学校间的资源共享、协作教学。

● 结语

当然,实现区域内学校课堂教学资源共享的方式很多,如“同城合作”“一拖二”等。上述的“优质资源互用”模式的优势在于对发达地区学校资源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借鉴性和参考性,而“区域内课堂联体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本区域内学校间的资源共享,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但是不论哪种模式,都将对促进区域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彭秋霞,杨宏.农远工程模式一生生互动形态与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

[2]黄同和.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EB/OL].http://www.fjzzjy.gov.cn/newsInfo.aspx?pkId=88037.

[3]教育均衡[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234917.htm.

[4]向飞,马世华.跨越数字鸿沟: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及应用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教育均衡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强抓学校管理,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基于教育均衡发展大环境下的高中语文“平等”教学
智慧学习服务内涵、特征及体系框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