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

2015-09-10于庆国刘平王胜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学科整合教学资源多媒体

于庆国 刘平 王胜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多媒体教学已经进入课堂,要想使其真正成为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必须要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整合,对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学科整合;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22-0126-03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不仅能够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还可以促进学习方式与教育方式的变革,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新的空间与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首先,从时代的发展来看,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这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其次,从当前的教育现状看,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将各种不同的知识信息,如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概念、原理、文学场景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种感官的刺激,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内涵,进而为其建构稳定的知识基础创造条件。

再次,从学生的需求来看,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还需要大量具体、直观、形象的资料来帮助;他们求知欲强,渴求获得大量、丰富的课外知识,帮助理解课内知识;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增强,他们不喜欢在教师的控制下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喜欢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能满足学生的这些需求,并且将单纯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化为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环境。

然后,从人才的培养来看,现今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特别是网络教学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一人一机,学生通过计算机获取图文并茂的知识,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提取、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不仅有助于培养主动探究式学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集体协作的精神。

最后,从语文学科的特点看,语文承担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任务,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最棘手的问题就是语文材料的容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需要广泛的涉猎,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单靠一两次强化训练、一两篇优秀范文的讲解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而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教学窠臼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科技发展和信息社会的要求,没有一定的训练量,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很困难的,而计算机和网络不但能储存大量的语言文字材料,还可以随时检索和显示,利用搜索平台,我们可以轻轻松松地得到所需的任何一种信息,提取量大,显示质量高,可使语文教学做到大容量。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直接带进训练的语境中,让学生接受一定广度、深度和难度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敏捷、严谨、周密的思维习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思路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直观形象,激发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直观的图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死海不死》一文时,笔者将搜集的死海图片与课文文本、课文朗读的音频结合制作成Flash朗读视频。随着课文朗读,适时展示死海的位置图、人浮在死海上不下沉的图片、奴隶们屡淹不死的图片、死海开发图等。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仿佛真的到了死海岸边,也由此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还制作了死海形成过程的动画,在几十秒的动画演示中将抽象的事理变得直观可感,学生情绪高涨,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又如,在教学《苏州园林》时,笔者将搜集的苏州园林图片制作成幻灯片,配上舒缓优美的民族音乐,幻灯片按照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顺序播放。学生在优美和谐的氛围中徜徉,将苏州园林“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紧记心中,很容易把握事物的特征。同样,《中国石拱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等事物说明文都适合运用此类方法,使学生直观感知课文的内容,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直观激趣的教学方式主要适用于说明文教学,有时也可用于记叙文、文言文教学。

2.情境创设,渲染氛围

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体会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情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情境是最好的办法。

例如,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时,笔者在课前先让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学生初步认识到读这篇课文时应使用低沉的语调来表现人们失去总理的悲痛之情,然而由于学生对周总理的了解不深,更不能理解当时众人不约而同齐聚十里长街为总理送行的深刻情感内蕴,因而无法酝酿出真切的情感来读课文。因此,创设语境便成了必然,首先,笔者给学生播放一段周总理日理万机为国为民操劳的影像和一组全国人民沉痛悼念周总理的感人照片,并让学生谈谈自己所了解的总理;接着,笔者让学生再读一遍课文,这一遍学生的感情非常真挚;然后,播放播音员声情并茂的朗读,并配上相关影片,学生津津有味地欣赏着;最后,让学生再把课文读一遍,这一遍效果非常好。从朗读中学生已经能够了解课文的深意,感受到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情怀,及为革命日夜操劳、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更领会到了亿万人民自发为周总理送行的内在情感驱动。据此而言,没有情境的渲染,就没有“语文”,更谈不上语文教学。

3.补充资料,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料,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内知识,而且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大阅读量,提高语文能力。例如,在教学《死海不死》时,笔者补充了死海的各种资料、图片,补充了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有关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在教学《背影》时,为学生提供了作者朱自清的几张照片、生平资料,多位名人谈《背影》的文本资料,散文的文体常识,朱自清写的与《背影》有关的《我是扬州人》,俄国作家赫尔岑写的表现同一类型的文章《给儿子的一封信》等。教师运用计算机将大量与课文教学相关的资料集中存放在课堂中,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而且也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另外,教师在教学课件中,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学习网站的网址,便于学生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探索性搜集信息、扩展视野,这对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课文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4.快速反馈,快速迁移

阅读能力需要通过不断阅读文章来提高,因此教师需要准备大量的阅读资料,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操作起来非常麻烦,要刻版、印刷,费时费力;而利用信息技术,只需将要阅读的文章输入计算机(可用扫描仪,也可用汉字识别系统或键盘输入),学生就可以翻阅查看,45分钟,不仅能完成新授任务,还能实现快速反馈,快速迁移,及时查漏补缺。

● 当前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教师对信息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全面

目前,教师对教科书、教参的过度依赖束缚了自身对课程实施的自主权。因此,在实施课程整合时,教师可以对教科书进行适当的增删或重组,再应用信息技术解决语文知识过于零碎、重复等问题,这样有利于拓宽语文教学的范围,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双方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忽视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新课程资源的更新

教师是实施“整合”的主体,教师不断提升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素养是落实“整合”的保障,是推动“整合”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但目前仍有不少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因此,要加强对教师进行操作计算机和其他媒体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教师信息素养与能力的整体提高。另外,建设丰富、高质的教学资源往往被一些语文教师所忽视。没有丰富、高质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不可能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知识的联系点、共通点、切入点。因此,这就需要师生不断提升信息素养,开发建立自己的课程资源库并不断修改、更新、完善,以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与“学”。

3.学科整合中摒弃了值得继承的教学模式

学科整合要恰当地利用各自的优势,但一些教师盲目地摒弃传统教学中的优势,不深入研究学科教材,仅依照本人的喜好或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就通过信息技术胡乱引入课程资源,课程内容过于随意。教师在进行语文学科教学信息技术运用时,应切记绝不能为了教学活动的“活跃”而整合,要明白整合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语文课程目标,是为了更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师要改变原先那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课程组织形式,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相整合,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优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并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语文学科教学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只要我们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不断思考和探索,选择适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媒体,学科整合这一教学模式就一定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文光.信息技术现代教育观念[J].中国电化教育,2001.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教育研究,2003.

猜你喜欢

学科整合教学资源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广挖资源深度整合巧用技术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教学
深化课改的五个着力点
中职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