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
2015-09-10訚洪
訚洪
共青团中央关爱行动已在全国2817个县(市、区、旗)动员了549万名志愿者,与1496万名农民工子女开展结对服务,并筹集资金2.5亿元,建设“七彩小屋”等各类规范性活动阵地5.4万个。
9月22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乡村学校关爱留守儿童教育项目启动仪式暨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七彩小屋揭牌仪式在湫头小学举行。
在实施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中,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推出了“七彩小屋”项目。
据介绍,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2075.4万。关爱行动自2010年“五四”青年节启动以来,共青团中央广泛动员青年志愿者与农民工子女结对帮扶,为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提供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内容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已在全国2817个县(市、区、旗)动员了549万名志愿者,与1496万名农民工子女开展结对服务,并筹集资金2.5亿元,建设“七彩小屋”等各类规范性活动阵地5.4万个。
用亲情传递帮扶行动
2010年“五四”青年节期间,团中央启动实施了“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 积极探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的有效模式,深化“结对+接力”机制、项目专员骨干队伍、“七彩课堂”服务内容、“七彩小屋”活动阵地“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在全国城乡广泛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助,牵手结对等内容的志愿服务,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按照“团组织或青年志愿者团队+农民工子女+接力”的模式,各级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与农民工子女较集中的学校广泛建立结对关系。各级团组织认真贯彻团中央统一部署,高度重视、扎实工作,推进了这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发展,在全社会形成了较好反响。
河北省秦皇岛团市委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秦皇岛青年志愿者服务农民工子女‘亲情传递E+1行动”,全市各级志愿者组织已经形成了关爱农民工子女的爱心氛围。全市8个县区已建立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基地10个,其中,城市5个,农村5个。该市已完成志愿者与农民工子女“一助一”或“多助一”结对347对,农民工子女受助人数达到704人,爱心捐款48020元,爱心捐物价值37120元,有731名青年志愿者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来。
5月27日,共青团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哈尔滨共同开展了“欢乐度六一共筑七彩梦”——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团省委不断加强项目化推进、社会化动员、市场化运作、专业化队伍、制度化保障,逐步形成了以“结对+接力”为长效机制。截至记者发稿前,黑龙江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实施“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已结对农民工子女较集中学校832所、结对农民工子女15万余人、结对的青年志愿者组织745个,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达15万余人,基本实现了“结对学校全覆盖,关爱服务全覆盖”的总体目标。
用七彩小屋搭建载体
“孩子们,你们今天的心情怎么样?”“我们一起来拍手,假设我是你们的妈妈……”日前,山西省晋城市凤台小学的20名同学走进“七彩小屋”,听了一堂有趣的“七彩课”, 使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有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晋城市从2011年起开始建立“七彩小屋”,目前已建立了16间,开展“七彩课堂”活动1000余次,受益青少年、农民工子女及留守儿童两万余人。该市也成为山西省拥有“七彩小屋”最多的城市。
据了解,“七彩小屋”的建设和运行,为广大农民工子女提供课外活动的场所,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是关爱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志愿服务行动的重要环节,旨在为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提供优质的学习活动阵地,同时也为青年志愿者提供一个规范化的服务平台。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志、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原则,“七彩小屋”主要建设在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子女较集中的学校或社区。在这里,志愿者将定期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小屋内配备了电脑、书籍、各类文体用品等,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不仅可以与在外打工的父母视频通话,而且还能得到青年志愿者的悉心辅导,做功课、聊天、谈心、做游戏,有效的改善了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环境。此次共青团中央启动建设的首批226个“七彩小屋”,范围覆盖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每个小屋建设经费为2万元,其中硬件投入1.5万元。
七彩小屋阵地建设为建设地搭建了社会动员和筹资的工作平台,形成了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关爱农民工子女的有形载体,部分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为促进社会稳定全面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七彩小屋”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好去处。共青团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委书记陈泽新向《小康》记者表示:“我们积极争取到该项目,希望给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提供一个集娱乐、学习、休闲于一体的活动场所,同时打造一个关爱留守孩子的志愿服务阵地,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经常性的关爱和帮助,引导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用创新机制实施关爱
农民工子女长期远离父母,由于监护不到位、亲情缺失、生活困难,容易引发安全、心理等各种问题,这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全国各级共青团组织如何用“创新机制实施关爱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服务网络,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全方位关爱服务,是构建农民工子女关爱服务体系的关键因素。
用创新机制实施关爱服务,共青团组织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组建由爱心人士和教师、心理咨询师、社区工作人员、大学生村官等各类人员共同参与的关爱服务队伍,为外来工子女提供父母之心、心灵抚慰、生活救助,弥补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和缺位的监管,使留守儿童虽然远离父母,也能享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身心健康地成长。
8月19日,共青团贵州省委与省内27家公益组织形成公益合力,共同探寻“精心关爱、精准救助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公益综合路径和模式。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发布的《贵州社会发展报告(2014)》援引贵州省教育厅数据显示,2013年在校中小学生为658万人,农民工工子女约为240万人。其中,在校农民工子女为98万人,学龄前农民工子女约150万人。
共青团贵州省委书记涂妍对《小康》记者说,社会公益组织要携起手来,有效整合资源,在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公益事业上要共同奋斗,为农民工子女编织幸福童年、美好明天。
编辑/麦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