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5-09-10周干忠
周干忠
摘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促使教学模式不断更新。其中,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被广大教师所认可,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实践和应用。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在简要分析微课的基础上,对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具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22-0033-02
●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有效的网络新课程被一线教师广泛认可。教师将微课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为充满专业术语、枯燥乏味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不仅有效提高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激发学生学习高中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微课是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围绕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制作的一种教学视频。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课课时少,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时,教师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微课作为重要的教学形式,可利用网络进行传输,便于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有选择、有针对性的学习。这样不但解放了教师,而且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积极运用微课是一种双赢的选择,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分析准备阶段
在运用微课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首先要针对教学实际进行认真分析,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微课类型。微课的类型较多,按照教学方法来划分,主要包括讲授类、探讨类、演示类、实践类等;按照学习方式来划分,主要分为自主探究类、合作交流类、实验研究类等。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微课时,要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类型。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节信息技术课都要用到微课,微课仅仅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授课模式。例如,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而言,作品评析、新授课最好选择传统教学模式。这样既便于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又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操作知识的新授课来说,则比较适合运用微课,因为在授课过程中,由于种种情况,很多学生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操作知识,而通过微课的形式,学生可以随时对教学过程中没有及时掌握的内容进行重复观看,从而提高掌握的牢固度。
2.前期制作阶段
在运用微课进行教学时,教师要针对教学实际,制作实用性强、质量高的微课视频,这是微课教学应用的重要环节,也是进行微课教学的重要保障。而教师要设计和制作高质量的微课,就必须严格遵守制作流程:①需要准备制作所需的硬件和软件,为微课制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②要明确制作方式,选用何种工具进行制作决定了微课的质量;③要完善微课制作的过程,针对实际需要确定制作内容,设计微课教案,进行微课制作;④将制作好的各种材料打包上传,进行初步应用,并收集反馈结果,教师根据反馈的结果及时修改、完善。同时,在微课前期制作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连贯性,根据教学内容把单一的微课向微课程转变,形成完整、系统、层次分明的课程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大程度地发挥微课的作用,提高微课的效率,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
3.具体应用阶段
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具有较大的差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很难兼顾所有的学生,然而,教师的职责要求他们必须尽量扩大关注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发挥微课的作用,运用微课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
(1)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微课教学的针对性
信息技术是科技发展的产物,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差较大,兴趣爱好不同,加上高中信息技术在大部分地区只是作为学业水平考查科目,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知识结构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决定了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难易程度进行分层教学,将学生分成层次不同的教学小组,对不同的小组使用不同的微课资源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学习“Flash补间动画制作”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实行分层教学。然后教师把课前利用工具将图形绘制、插入关键帧、补间动画、预览回放这四部分内容制作成的微课推送给C层学生,推送给B层学生的微课则增加小球变化过程的内容,而推送给A层学生的微课增加引导层、路径曲线部分的内容。这种把微课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学的手段,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微课教学,不仅使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且改变了原有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教师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还能够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网站和网页”一课时,很多教师都是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整合直接传授给学生,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及自学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网站与网页设计的过程制作成微课,引导学生自学,并让他们模仿微课中网页的制作方法进行实践创作,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其自学能力。
(3)创设具体情境,完善课堂教学
由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大多以考查科目或会考科目的面貌出现,使得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高。而运用微课则可以为学生创设虚拟化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每个知识点都非常清晰,从而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完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Flash动画制作”一课时,针对教学中“遮罩层应用”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并将教学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形式展示给他们。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使他们在充满乐趣的信息技术课堂中积极地学习并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 结语
微课与高中信息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而,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微课的运用,积极分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结合教学内容制作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微课,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中,从而提高微课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同聚.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中“微课”的制作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6):107-110.
[2]吴晓茜.利用微课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学研究,2013(7):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