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认知同化论,激活化学概念教学

2015-09-10章利平

考试周刊 2015年21期

章利平

摘 要: 化学概念作为化学学科体系的基础,学习化学概念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化学学科相关知识理论与实际技能与技巧,确保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化学知识。本文主要针对认知同化论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 认知同化论 化学概念 教学应用

引言

学习化学概念在化学学科体系学习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学习化学这门学科的前提与基础。但在实际初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一直以来,学生对化学概念的学习都靠死记硬背,对概念的含义并没有理解透彻。显然,这种学习方式已不适应当前教学改革对学生的学习提出的相关要求。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当前教学改革需求,认知同化论作为一种学习理论被提出来并应用到化学概念教学中,有效推动当前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与学习。

一、认知同化论的基本内涵

认知同化论的核心内容是学生能否获得新的学习信息,主要是与他们本身具备的相关认知结构中掌握的相应概念储备。这一学习理论是在1963年被提出的,由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认知同化论提出:意义学习主要是在学生本身具备的认知结构与他们获得的新知识的相互作用基础上产生的。新旧知识在这种相互作用的推动下,实现知识意义同化。按照奥苏贝尔的理论,学生获得的新的知识内容与学生本身具备的知识之间存在三种基本关系,也就是三种基本的同化模式:第一,如果学生具备的知识就包容范围与概括程度来说,要远远低于学生要获得的新知识,也就是所谓的学生本身具备的认知结构与学生即将获得的新知识之间形成一种上位关系,就称为上位学习,这种同化模式如图1。第二,如果学生即将获得的新知识在包容范围与概括程度方面低于学生本身具备的认知结构,那么要获得的新知识与本身具备的认知结构之间就形成一种下位关系,称为下位学习,这种同化模式如图2。第三,如果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与学生本身具备的认知结构之间既不存在上位关系,又没有构成下位关系,但却存在横向上的相互吻合关系,那么这样一种关系便是一种并列组合关系,也就是并列组合同化模式,因而称为组合学习,这种同化模式具体如图3。

图1 图2

图3

二、认知同化论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一)找准恰当的上位概念,促进下位概念同化。

在化学学科学习中,概念同化主要指学生以自身具备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然后学习新概念。通过对新概念进行加工处理,确保本身具备的认知结构与所要学的新知识之间存在某些观念上的联系。在初中化学学习中,许多化学概念的学习都属于下位概念同化。比如: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化学反应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盐、碱式盐、正盐、酸式盐等。因此,在实际概念教学中,教师要找出所要学习的上位概念,确保学习中的新概念转变成下位概念。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刚接触“化学能”学习,一定会认为这个概念非常抽象。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列出一些已经学过的几种能源,比如:热能、动能及机械能等,就将化学能有效转化为“能”学习中的下位概念,同时也是其他“能”的同位概念。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能,将此作为学生认知结构中对“化学能”学习的一个支撑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这类概念学习。

(二)消除混淆,促进组合关系概念的整合协调。

奥苏贝尔提出,组合关系概念之间仍然存在某些关键属性上的共同特点。学生在这一类化学概念的学习中,容易出现概念之间的混淆情况。通常这类概念学习方式不能根据以往学习知识,归纳与总结出相应的学习技巧,需要学生对其相关认知结构进行要素上的重新组合。就初高中化学学习中,这类关系的概念有:金属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氯化氢和盐酸,酸性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稀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及浓溶液和饱和溶液等。而在实际教学中,以碱性氧化物的教学为例,学生容易将金属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画上等号。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安排学生学习碱性氧化物的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金属氧化物能否与碱反应?从而引起学生学习认知上的矛盾,激发学生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最后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原来,有些金属氧化物不仅与酸能产生反应,还能与碱发生化学反应,比如:氧化铝(Al■O■+6HCl=2AlCl■+3H■O;Al■O■+2NaOH=2NaAlO■+H■O)。但是,有的金属氧化物却是酸酐,如:Mn■O■作为高锰酸的酸酐就是酸酐的代。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主动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与提升。

结语

通过关于化学概念教学中认知同化论的具体应用的分析,我们了解到认知同化论有效推动当前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使学生不再依赖死记硬背而导致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实现教师更有效地教学,学生更高质量学习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