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对策浅析
2015-09-10姜阀
姜阀
摘 要: 河北物流与京津一体化应依托环首都经济圈与沿海经济带同步推进的发展定位,实施“错位互补、互动合作、聚集重点”的主动对接战略总体思路,通过树立合作共赢发展思路,夯实物流软设施,为对接提供软环境支持,完善交通运输网络等对策,保障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实施。
关键词: 区域物流 一体化 京津冀
物流产业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兴型服务产业,是社会分工深化的结果,对提升地区竞争力作用明显。京津冀面对日益激烈的地区竞争,要想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必须认识物流业对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加快京津冀区域物流的建设步伐。
一、树立区域协调发展观念
经济要发展,理念是关键。三地政府统一物流发展思路,树立合作共赢的发展思路,才能将三地物流发展到更高高度。
1.实施大通关战略
京津冀应当依据自己有利的区位条件,通过发展大港口、大产业、大物流、大口岸,成为华北和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以区域物流发展促进区域贸易、区域经济增长。
2.加强物流一体化合作的深度
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京津冀三地政府应精诚合作,打破过去三地政府独自搞物流规划、发展物流产业的旧模式,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实施“三统一”,即统一物流业规划、统一物流业政策、统一物流业资源,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物流一体化合作,推动三地经济共同发展[1]。
二、夯实物流信息化平台
物流信息(logistics information)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物流标准化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并形成全国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1.建设物流信息平台
在全球供应链管理趋势下,及时掌握货物的动态信息和品质信息已成为企业盈利的关键因素。物流信息化离不开物流信息平台的支撑,建设物流信息平台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如何建设,谁来建设,建设什么样的和怎样应用?为了促进区域物流发展,上海、浙江、河南等一些省市采取了“政府投资,相关部门主办,协会和企业承办”的方式,建设了省市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天津市在保税区建设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政府一次性投资就达到了5000万元。具体做法建议:一是改造升级河北现代物流协会现有网站为河北省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二是参照浙江省的做法,由河北省政府投入开发企业标准版软件,建成标准化物流信息化公共平台。
2.推动企业物流信息化
企业物流信息化包括基础层面和优化层面的信息化。引导和支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理念优化业务流程,开发和应用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等管理系统,实现物流管理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加快资金周转、降低库存、提高企业竞争力。鼓励和引导企业应用无线阅读识别(RFID)、条形码(BC)、智能标签、电子数据交换(EDI)、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道路交通信息通讯系统(VICS)、不停车自动交费系统(ETC)等新技术,提高现代物流信息体系的技术水平。立足于物流信息平台,引导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网络系统,实现网络与用户、制造商、供应商、物流企业及相关的银行、财税、商检、海关等单位联结,对物流各环节进行适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全面提高物流服务信息化水平。建议京津冀每年举办一次企业物流信息化大赛,对先进单位给予5万元至20万元的奖励,所需费用由京津冀物流专项资金支出。
三、构建快速便捷的区域间城际交通体系
1.加强交通网络建设
发展物流产业,交通是关键。进一步谋划工作,实现“两个一体化”工作目标,大力推进京津冀、城乡交通一体化,谋划大交通、构建大网络、发展大运输。
推进京津冀交通运输一体化,重点研究北京市提出南扩东拓的发展规划和“聚焦通州”的概念,加强与京津交通运输规划对接。积极协调北京方面,尽快实施与密涿支线高速对接工程,加快京台高速和密涿高速廊坊至北三县段北京境内前期工作,争取同期开工,同时竣工。组织好京津冀间物流调查和预测分析,奋力跑办国家和京津有关部门,加快京津冀间轨道交通前期工作。
2.有效整合运输资源
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发展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散货运输、航空快递等方式,推广应用厢式货车、集装箱、散粮车辆,开发使用专用车辆,加快集装箱中转站及散装码头建设,加强各种交通设施建设的衔接配合,提高运输速度和效率,取消京津冀域内高速路收费站。据美国卡车运输协会的数据,美国用卡车运输商品的成本约为每英里1.75美元;而在我国,运输成本却高达每英里2.5~3美元。2011年4月底,央视财经频道记者的调查结果显示,运费至少三分之一被高昂的过路过桥费吸走。高效、完善、统一的基础设施体系是实现区域内部各种生产要素及产品在空间流动的必要保障,也是降低整个区域交易成本,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京津冀三地政府在公共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发挥公共财政公共服务的职能,给予财政支持,撤销收费站,由公共财政予以补贴,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并且坚决治理公路上乱罚、滥罚现象,从而降低三地之间物流流转成本。
四、加强政府支持构筑外部保障
1.成立对接协调小组
为了避免政出多门和确保京津冀政府部门间政策的协调一致,建议组成物流区域发展协调小组。该协调小组由京津冀相关政府部门派出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协同区域物流发展的产业政策,整合区域物流产业资源,处理物流对接中出现的问题。
2.利用飞地建设现代化的物流园区
提供必要的建设用地,建设现代化物流园区,为对接京津提供实体支撑。借鉴天津滨海新区、辽东半岛等地的做法,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自愿组合、滚动发展”的原则,加快建立“飞地”制度,鼓励环京津等有条件的市、县,在其区域内确定若干平方公里设立“飞地”,建设现代化物流园区,面向省内外、国内外招商引资,鼓励企业到物流园区内进行土地成片开发。在“飞地”内设立物流企业集群,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增加值计算在投资市、县,地方财政收入与项目所在地协商按比例分享[2]。
3.优化物流发展的法规政策
依法治国是我们的基本国策,通过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整个物流行业的运行和发展,建立公平、公正、有序的物流市场竞争环境,为河北物流与京津对接提供和谐的法律氛围。首先,破解物流业重复纳税问题。据央视节目称,物流业重复纳税比例接近50%,严重制约物流业快速发展。解决重复征税的唯一最好办法就是实行增值税,就是把营业税交纳过程中重复征税的问题,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之内,因增值税可以进行相应的抵扣,必然不会发生这种重复征税的情况。其次,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降低物流业准入门槛,引进竞争机制,促进各类所有制物流企业公平竞争。像秦皇岛市那样严厉打击物流领域邪恶黑势力,为物流发展创造良性平台。最后,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积极采取措施加大物流业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各种社会资本投资现代物流业。
总而言之,要优化政策环境,优化政务环境,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平台建设,实现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创造良好的合作空间。
参考文献:
[1]赵世洪.廊坊与京津的产业对接及融合.城市问题,2010(4):49-52.
[2]蒋满元.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燕山大学学报,2007(12):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