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情,量“生”打造初三数学中考复习课堂
2015-09-10高丹蔚
高丹蔚
摘 要: 初三数学复习课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态打造数学课堂,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以提高.
关键词: 高三数学教学 中考复习 学情 以学定教
中考数学复习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阶段.通过复习课,引导学生回顾知识与概念,巩固方法与技能,拓展思想与经验,实现各种数学能力的自我提高.打造优质的数学中考复习课,不仅能帮助学生完善螺旋式上升的认知结构,而且能促进学生后续较长一段时间的数学学习,这在整个初中数学教学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
一、数学复习课常见问题剖析
1.教师机械讲解,学生难感兴趣.
一些教师按照选定的那本复习用书上的知识点和例题机械地讲解.虽然能涉及所有的知识点,但是教学效果甚微,学生难以对这样的课堂产生兴趣.
例如,在复习“点到直线的距离”时,虽然课堂上教师提到“在具体图形中,点到直线的距离表现为线段的长度,可测量、有单位”,但是课后仍然发现有许多学生在作业中依然将“线段的名称”等同于点线距离.这说明复习效果打了折扣,复习过程没有激发出学生的兴趣.
2.练习未加挑选,增加学生负担.
一些教师简单搬用复习用书中的练习,并未根据学生实际精心挑选,然后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讲解.由于所用练习缺乏针对性,因此这样的练与讲只会造成优秀的学生重复做已掌握的问题,浪费了复习阶段宝贵的时间与精力,而基础不好的学生听不明白老师讲的问题.这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复习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3.复习就题论题,忽视学生需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已有的知识方法是散乱的,需要教师将知识方法串起来,由此及彼,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如果教师忽略学生的实际需求,在课堂上按照拿到一道题分析一道题的顺序下来,学生只能按完成作业的想法解决问题,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缺乏必要的反思与整理,难以将头脑中的知识与方法建构成网络.这样限制了学生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忽视了学生通过复习课发展个人数学水平的需求.
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眼中无人”,课中无生,那么复习课堂就难以承载它应有的重量.因此教师要从根本解决问题,应当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惑,让课堂回归到远点.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即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教师应当放低身段,立足学情,将学生需求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应学生而动,打造有效的复习课.
二、立足学情的中考数学复习课堂探究
一堂优质高效的中考数学复习课,可以根据教师分析得出的“学情”,结合学生实际,在四个主要教学环节中进行设计和实施.
1.设问适宜,吸引学生兴趣.
一节好的复习课,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让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有事可做.问题起点适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初步获得成功的体验.设想,如果课堂开始是机械的讲解知识点,那么学生必定难以对平淡的语句产生兴奋感,不能将脑海中的知识点有效地激发出来,很难达到重现知识乃至运用知识的目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开始就应让学生尽情参与其中,乐在其中,获得成功初体验,从而消除对后续内容恐惧的感觉.
2.制造矛盾,促使学生探究.
3.百家争鸣,思维深度锻炼.
课堂上有升华的内容,有需要学生合作探讨的问题往往是课堂的重难点.在这里,教师需要配合学生,放缓思考速度,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大讨论中.正确也好,错误也罢,让学生的思维都有其展现的机会.课堂上学生的解决方法彼此共享,优秀的学生通过解答,分享问题解决后的愉悦之感,也锻炼了自我的分析与表达能力.而稍落后的学生通过同伴的解答理解了问题的解法,弥补自己的薄弱之处.最后,教师将各种方法总结提升,用函数思想、几何方法、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将知识内容串联起来,达到了说一题、解一类、会一片的目标,让问题的内涵与外延得以扩展、提升.
4.小结收官,增强学习信心.
分析学生心理,发现学生对压轴题,尤其是压轴题中找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有着畏惧心理.这需要教师在复习课堂上引导和缓解.通过步步递进的问题设置,学生发现在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登上原以为高不可攀的“山峰”.对学好数学,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也就有了更强的信心.
三、结语
初中数学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想学生所想、所需、所惑,才能充分发挥每节45分钟的中考数学复习课的作用,挖掘它的能量,让它在更多的维度中延展;也才能让学生摒弃对数学枯燥乏味的印象,能真正进入教师为之倾心打造的数学课堂,每个人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跳板,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随之“跳”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