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问题意识 提高自学能力
2015-09-10沈华明
沈华明
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思考,学会读书。那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笔者认为重在自学方法的指导上。
一、发现问题,自学的原动力
1.从题目中发现问题
“题目”是文眼,它或是记叙内容的结晶,或是描述的主要对象,或是表达的中心,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抓住课题进行质疑,往往就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第一朵杏花》,就可以指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第一朵”进行质疑:“为什么要在杏花前加上第一朵?”直奔文章的中心。再如《钱学森》,可以指导学生质疑: “钱学森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记叙了钱学森的什么事?”这些问题的发现,都会激发学生急于了解课文内容的强烈愿望,为接下来的阅读准备了最佳的心理状态。
2.从关键词发现问题
每堂课都有教学重点,它或为理解内容,或为体会感情,或为领悟哲理等等。但不论是内容、感情还是哲理,都表现在以词语为单位的一句句话中。所以引导学生在关键词语上发现问题,便会把自学引向深处。例如《日月潭的传说》一文,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为民造福的年轻英雄,就把这两座山命名为大尖山和水社山,把这个潭叫作日月潭。”对其中的关键词“英雄”进行质疑:“人们为什么会称大尖哥和水社姐为英雄?”这一问题的提出,统领了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3.从“矛盾点”发现问题
教材中选编的课文篇篇都是精挑细选、用语规范的精品。如果学生能在这些规范的言语中发现“矛盾”之处,便会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表达上的精妙所在。如《唯一的听众》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声音,犹如悠悠的小令。”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教学时就引导学生来发现这句话的“矛盾”所在:“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别的吗?”学生经过静思默想很快发现了“安静的林子中写了沙沙声”这一矛盾之处。薛老师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再点出表达上的“反衬”之法,并举例子再次说明。学生学得方法,便会在这些貌似矛盾之处体会到更多的言语表达之精妙。
以上种种,不一而足。关键在于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二、解决问题,自学的真本领
(一) 动手
1.勤用工具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在课内外的阅读中,通过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就是典型的主动求知。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教给学生查字典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不断鼓励、督促学生勤查字典、词典,逐渐养成遇到不认识的或不会的字,不理解的或不会用的词语,及时动手查字典、词典。这样,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便可逐步养成,对自学能力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
2.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话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始终把笔拿在手中,把练习本放在一旁。阅读时,随着思考,要不时地圈点勾画。批注的主要内容是课中的重点词,含义较深的句子,感受深、受启发,受教育的地方,不理解、读不懂的地方等。读到好词佳句,可在本子上抄抄写写。随着阅读思考的深入,还可以在本子上写下读书笔记,读后感等。这种动笔墨读书的习惯养成,更会提升学生的自学探究精神。
(二) 动口
1.有感情地朗读。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地朗读叫作“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有感情朗读就是让孩子们在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再通过声音将作品中的“情”抒发出来,把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感受表达出来。可见有感情地朗读,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本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通过一系列的语速、语调、表情等包括非言语因素,来表现情感。
2.善于讨论。讨论是一种多向信息交流活动。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所学的内容有着强化记忆、深化理解、启迪思维的作用。在自学讨论中,学生的心态是开放自由的,不再感到学习是压力,是负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潜能状态进入活动状态,因而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激发内在动机。讨论,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自学,也走向了更深处。
三、反思问题,自学的高效率
1.在不足中反思。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不足甚至错误之处。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粗心大意考虑不周的,有受思维定势影响而出错的等,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的不足、错误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反思一下不足或错在哪里,原因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补充或纠错,让不足与错误发挥最大的教育功效。
2.在成功中反思。每次的自学过程中,都有不同的成功之处,例如合理的想象、丰富的联想、明确的分工与合作、得当的自学方法等。学生以自己创造性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把握学习内容,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将这些做法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成了一笔宝贵的财富——自学经验。
叶圣陶先生曾说:“自学能力的强或弱,根据在校时候所受教育的好或差。假如在校时候常被引导向自学方向前进,学生有福了,他们一辈子得到无限好的受用。而且不但他们自己,社会和国家也得到无限大的利益。”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培养问题意识,并在不断地进行强化训练中,让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