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阅读,无处不语文
2015-09-10王惟一
王惟一
如何让一年级孩子喜欢上语文?如何让看似单调的语文课变得趣意盎然?如何 “让生活无处不阅读、无处不语文”成为现实?《秋姑娘的信》的教学给了我许多的思考。
一、“罗琦常拥乱书堆”,在阅读中感受秋天
1.用绘本引发孩子阅读兴趣
开学第二周,我就用法国绘本作家埃尔维的《点点点》引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在一次的读书课上,我们一起“玩”了这本书,从按点点、吹点点到抖点点,每一页都是惊喜,孩子们玩得爱不释手。这时候有个学生问我:“老师,怎么还会有跟我们语文书不一样的书啊,还有这样可以玩的书啊?”我告诉他们,这是绘本,其实所有的书都可以玩,包括语文书,我们可以在语文书里玩很多游戏。此后,每周我都会推荐一本绘本给孩子们,让爸爸妈妈帮忙记录孩子们的心得体会。渐渐地,孩子们每天中午就养成了看课外书的习惯,爱上了阅读。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读书兴趣盎然。
2.用绘本引导孩子感受秋天
《秋姑娘的信》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中一篇科普童话故事。
在展开教学的前一周,我将那周中午读书的主题定为“读秋天”。我陪着孩子们读电子版绘本《秋天的童话》,从主人公秋天的故事中初步感受秋天的美丽和神秘。有孩子问我为什么要去石缝中找快乐的影子,有孩子问我种子是否是秋天种下冬天长大……对这些问题,我未做回答,也未做任何评价,只是按惯例布置每天放学回家看课外书——《一颗种子的旅行》。第二天早读课,照例是分享故事心得,孩子们的反馈情况给了我惊喜!有个孩子告诉全班小朋友种子“降落”在地上,等春天就会开花结果了;有孩子告诉大家种子就是生命,一颗种子一个生命,我们要珍惜果实,爱护花朵;还有很多孩子跟大家分享看书过程中新认识的字,如“种”“租”“伞”;更有很多孩子跟我“炫耀”学会的美丽句子,像“许多种子根本不想在空中飞行,它们更喜欢坐出租车”……这些分享可能稚嫩却无比珍贵,这是他们自己的读后感,不在乎有多么文艺,在乎的是阅读过程,在乎的是在思考中对别样的秋天的感受。
3.用绘本激励孩子阅读积累
我们班建了一个图书角,里面有49名孩子带来的书,每两周更新一次。在借书看书的过程中,孩子们也在学会与人相处,更在不知不觉中让阅读成为了习惯。
我常常跟孩子们说:看书是我们学习知识最好的办法。而我常跟自己说,要做一个把书放在孩子们身边的老师。最喜欢鱼玄机的这句诗:“罗琦常拥乱书堆。”希望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徜徉书海,让阅读成为习惯。
二、“怎一个‘找’字了得”,在生活中触摸秋天
我一直担心冬天上《秋姑娘的信》,学生对秋天没有具体感知的印象,很难体会文意。
这个担心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被打消了。一天,班上一个男孩拿着捡到的枫叶,兴冲冲地问我:“老师,你看,这是枫叶,秋天的时候变红的枫叶!”我惊喜地从他眼中发现了多彩的秋天!于是我让孩子周末跟着爸爸妈妈去找秋天、捡树叶、做画报、写秋天。
周一,当我把所有的画报收上来的时候,是满满的惊喜!有用树叶贴的画报,有用拼音和认识的字写的找秋天的感受,有用图画画出的秋天,还有用笔写下的秋天景象。一个孩子有一句话写得特别好:“好像没有什么可以代替美丽的秋天,因为那是跟爸爸妈妈在一起的秋天。”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与我分享认识到的树叶名字、候鸟和冬眠的动物分别有哪些,他们告诉我会背了很多关于秋天的成语、古诗等等。孩子们去找秋天,把大脑里已积累的词语和在秋天的阳光下所能感受到的词语都写了下来,比如“飘落”“金黄”“收获”……触摸秋天,创作秋天,无边的想象和创造力让孩子们沉醉其间。
当即,我把所有的画报作业作品化,制作成了PPT,在班队课上展出。我们利用一周的早读课来分享古诗和成语;利用排队回家的路上巩固这些古诗;利用晚上亲子互动环节,和爸爸妈妈分享关于秋天的成语和古诗。
“怎一个‘找’字了得”,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体验中创造阅读,是我引着孩子们学语文的第二步。
三、“说不尽,无穷好”,在文本中升华秋天
《秋姑娘的信》这篇童话趣味点很多,理解并不是难点。如何让趣味渗透在朗读中?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抓住了三句话。
1.“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
2.“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
3.“一封写给要冬眠的青蛙,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
小朋友都兴高采烈地读着。此时,我提出了一个疑问:“你们睡觉的时候,最不希望有什么?”大部分小朋友告诉我希望没有人大声讲话!我再问:“青蛙在睡觉,我们应该怎么帮秋姑娘送信呢?”有个小丫头用极其小的声音读了这封信,有个小男孩站起来说:“你这样,青蛙都听不到了,要用青蛙正好可以听见的声音读!”我随即让他试试,果然,声音大小恰到好处。
“说不尽,无穷好”,听着他们呼之欲出的情感,我突然明白,《秋姑娘的信》只不过是学习语文的一个支点,通过这个支点,孩子们体验了一次别样的秋天。
孩子们从绘本中引发了阅读兴趣,感受了秋天的魅力,他们从寻找秋天的真实感触,到用自己的方式创作秋天,层层的铺垫,到最后的朗诵升华、情感喷发,找到了学习语文的幸福!
四、“天凉好个秋”,在写话中赞美秋天
每次教学活动结束,我都会用写话结尾。而这次的写话作业是“秋姑娘还会给谁写信?”本以为在冬天上《秋姑娘的信》会没有效果,却收获了不一样的精彩。
班上一个女孩这样写:“一封写给变黄的小草,不怕不怕,明年春天还会绿油油;一封写给秋天的花朵,谢谢你不怕冷带给我们花香。”我也不知道她当时怎么想的,那句“不怕不怕”,成了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疼爱。
有这样一个男孩写得特别有趣:“一封写给水里的小鱼,河面太冷了,快回河底去吧!”我问那个男孩儿:“怎么会想到这样的句子?”男孩告诉我,最近他发现家门口的小池塘在夜晚结了薄冰,妈妈告诉他冰下面是水,他就觉得冰冷水不冷,才想到要提醒小鱼们的。能说这是没有逻辑吗?这是童趣!
无处不阅读,无处不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课堂,要成为融通生活的场所,课堂要成为学生的生活场,这样的追求永远在路上!
作者简介: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