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七要诀”
2015-09-10陈华忠
陈华忠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与实践锻炼,其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终身学习和不断总结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个体主动、自觉地参与。但是,为什么在相同的环境或条件下,有的教师成长快,有的教师成长慢呢?教师的快速成长有一些秘诀。
一、爱心
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工作是一种艺术,教师的使命是去塑造一个个有灵魂的生命,而不是去装配硬邦邦的机器零件。这一根本特点,决定了教师不可能仅仅依靠理论和技术来工作,也就是说教书育人的工作必须有“灵魂”,这个灵魂就是“爱”。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有了爱,教师才有灵魂。
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心底充满爱的教师:他爱学生、爱职业、爱思考、爱钻研……其中最根本的是爱学生,爱学生、理解学生、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思考问题,这是教师成长的基点。脱离了学生的需要,孤立地谈教师发展是没有意义的,更不会有好的效果。如果我们用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哪一个优秀教师不是把学生成长作为自身职业发展的出发点?不爱学生,教师就不可能爱事业;不爱事业,教师也就很难在教学实践中用心思考、追求进步。只要教师像爱自己的子女一样关爱每一个学生,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就会成为教师本人的需求,教师的业务能力才能不断成长提升。
二、动力
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能走多远,要看他的职业定位,即他能树立什么样的职业理想和信念。有些事情,不是因为做不到,而是因为没想到。你能看多远,你就能走多远。当我们询问一些年轻教师“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师”的时候,他们一般都会很自信地说:当然想成为一个优秀教师。但是当我们继续追问这个“优秀教师”的具体所指的时候,他们往往就不那么有把握。优秀教师的内涵非常丰富,在个体上表现出来的也有不同的类型。许多年轻教师并不清楚自己到底想做什么样的教师,这样就造成专业成长过程中缺乏动力的现象。而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是一种人生境界的成长。
教师的职业生涯有三种境界:谋生型、事业型、快乐型。和孩子、和同事、和学校在一起的每一天,构成了教师生命最重要的一部分。教师每天在学校工作的经历,就是生命的历程。教师每天在学校工作是否开心快乐,教师每天在学校工作中过得是否有价值就是生命是否有价值。教师的生命价值在于自身专业成长,而成长也意味着是一种改变,如果我们不改变,也就不会成长;如果我们不成长,人生就没有价值了。
三、目标
不怕路走得远,走得累,就怕没有方向。不能只关注工作,不关注成长。其实,一般教师和优秀教师最根本的差别,并不在于天赋,而在于有没有奋斗的目标。对于没有目标的教师来说,岁月的流逝只意味着年龄的增长。
许多年轻教师选择教育,更多的是因父母之言、考分限制以及想找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使然。进入教师队伍之后,发现教师之苦之累,就想跳槽,跳不出去的就有一些年轻教师开始混日子,消耗自己最珍贵的黄金年华。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最关键的是要能“看得见”,有了目标自然要寻找通往目标的路径,目标越明确这个路径也越容易找到。实际上目标和路径两者是互相影响的,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挫折,需要自我激励和反思、获取同伴的帮助、专家的引领等。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应该跟学校教学的需要和整体发展规划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相互促进、相互监督、共同发展。
为此,人生宁愿因梦想而忙碌,不因为无聊而失去梦想。虽然,忙碌是辛苦了些,累了些,然而他们的内心也充满了快乐,他们愿意累并快乐着。有位年轻教师在博客上这样写道:“学校为年轻教师提供许多平台,让我尽快成长,有时候我们嘴里叫着好辛苦好累,其实心里挺高兴的,毕竟学校是为我们的专业成长负责,我们就应该珍惜这样的机会,希望自己不断地成长,不断地提升。”这位教师的内心独白,可以说,代表了许多年轻教师的心声:他们的内心是追求上进的。
四、学习
只有不断地学习,充分为自己“充电”“蓄能”“补钙”,才能不断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提倡教师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1.向书本学习。教师要向书本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及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学习新课程的理念,这些理念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可以使自己的思想得以解放、观念得以更新、实践得以指导,从而可以把握课改的方向,站在课改的前沿。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才能取得成功。
2.向他人学习。一是教师要积极参加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通过参加活动,与组内其他成员进行交流互动,获得他人的知识、经验,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二是经常参加各类专家讲座、教学研讨会,有条件的可以积极争取到学术单位进修,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知识。三是通过参加教学观摩等方式向他人学习,这种方式对获取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隐性知识非常重要。四是教师可以通过拜师或采访名师、专家等相关人员,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3.向生活学习。数学教育的内容源于生活,而生活是广阔的,是不是生活中的一切都可拿到数学课堂上或者干脆将课堂搬到生活中去呢?大可不必,数学教育要有凭借,这凭借就是教材,要以教材为例子来进行。当然,作为凭借的教材,其内容就必须贴近生活。
4.向网络学习。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学习空间,它打破了年龄、时间和空间等诸多限制,教师应积极打造自己的网上学习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首先,网络中丰富的信息,成为一线教师学习、参考的资源库。我们一线的教师对网络中一些好的资源可以利用,如优秀的教学设计、课件等,这样既减少了自己预设教案、制作课件花费的时间,又能有效提高预设教案的质量与课件的质量,何乐而不为呢?其次,利用网络中丰富的资源,教师不断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熏陶,从而更新教育观念。如校本研修网站中有教师论坛、与名师互动、专题研讨等,对一些当前教育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争论,也可以直击教育现实,引发教师深入思考。
五、引领
专业引领是对开展校本教研的有效支持。专业的引领正是弥补教师专业水平欠缺、教学经验不足的有效措施。为此,年轻教师必须多与优秀教师或骨干教师接触,聆听他们的意见,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专题讲座的形式。它是校本培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专题讲座的内容要围绕学校实验课题或教师急需的理论,可安排名师或市级以上的骨干教师举办专题讲座,或组织教师观看有关专家所做的讲座录像,帮助教师了解教改的信息,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理论素养。
结对子的形式。为了让教师尽快成才,成为教育教学能手,学校应采取结对子的形式进行培养,选配业务精、能力强、有敬业精神的教学骨干与年轻教师结成青蓝对子,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与指导监督作用。要求徒弟每周必须听师傅两节课,师傅听徒弟一节课,一年见成效,两年见成果,并签订责任状。学校还应制定“青蓝工程”奖励方案,奖励业绩突出的最佳师徒对子。这样既能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才,挑起大梁,也能促使老教师不断提高与发展。
邀请市名师或优秀教师到校做现场指导,与教师共同分析教材,指导教学。教学现场指导是最有效的形式,也是最受欢迎的形式。因为名师或优秀教师与教师共同备课(设计)、听课(观察)、评课(指导)等,对年轻教师的帮助会很大。因此,邀请他们不仅是为了专题讲座,还要深入课堂与教师一起备课、听课、评课,指导和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
六、研究
新课程倡导教师成为研究者。这里所说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研究,更重要的是指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用心观察、细心体会,记录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收集资料,并积极去探讨如何解决问题,做好行动研究。
一要从读懂教材开始。读懂教材是课堂教学正常开展的基础。只有读懂教材,才有可能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只有读懂教材,才有可能正确地“用教材教”,也才有进一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可能,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要从编写教案开始。一篇好的教案就是一个教研成果,因为它记载着教师的思维过程;它展示了教师认识问题的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它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育理念。因此,要预设一篇好教案是要花时间的,也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应该从平时练起,认真编写好每一节课的教案。而编写教案的过程就是一个练习写作的过程,训练思维的过程,培养能力的过程。因此,写一篇好的教案就相当于写一篇好的文章,天天坚持写好教案,就相当于天天练习写好文章。特别是一些研究课、公开课、优质课的教案我们更要精心设计这些成果凝聚着你的心血,是你智慧的结晶,如果将它精心地整理在教案之中,就是一份很好的教研成果。
三要从了解对象开始。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教师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姑息迁就,而应该巧妙而正确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为学生指出并要求他改正。为此,教师在备课中应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学习新知所必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么样?2.哪些知识学生已经具备了生活经验,哪些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远,需要创设哪些现实情境?3.哪些教学知识学生能够自己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点拨引导?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重视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四要从自我反思开始。教学反思就是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通过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能力。因此,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由于每一次教学设计、每一次课堂教学,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之后需要我们不断的反思、实践、创新。通过反思,年轻教师不断超越经验,创造性地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促进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促进自身不断成长。
五要从身边问题开始。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以及由问题而发生的“惊异”。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中出现了某种“问题”,并想方设法地在行动中去解决,且不断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时,就不知不觉地走上了一条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之路。为此,要鼓励教师立足自己平时的教学,在身边找问题,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由于这样的研究问题来自于教学实际,源自于教师自身,因而更能调动教师参与探究的积极性。
为进一步推动教师积极参与教研工作,学校在校园网上开辟了教学论坛,以学校的骨干教师、教研组成员为主要力量,围绕一个教师平时教学过程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与交流,广泛深入地开展讨论,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教师解决问题,处理困惑,加深理解,从而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七、反思
一节课后,或一点经验,或一丝启发,或一则教训,或一丝疑难,都一一记下来,积铢累寸,这些宝贵的资料、信息、思考,将会给日后的教学以莫大的帮助。
反思是一种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是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过程。通过反思正确地认识自己,通过反思客观地评价自己,进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自觉性。年轻教师要想使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让课堂中的成功或失败等能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也就是使经验得以提升、失误得以避免,实现这些的最好办法就是多写教学反思。写教学反思既可以防止教育机智、教学感语的流失,教学中的“缺陷”与“遗憾”的忘记,也可以为我们今后的经验总结、进行行动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还可以促使教师有效地进行自评、自查、自省、自改,达到自主提高的目的。为此,我们强调年轻教师多写教后反思或随笔,及时记录教学过程的成功、失败之处。即记录一节课成功了,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感受;记录一节课失败了,是什么原因,失败在哪里;记录遇到了困惑,是怎么解决的;记录遭遇了哪些挫折,有怎样的感受。若把这些及时地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好文章。教后反思书写形式上灵活多样,篇幅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一定要有实效性。
(作者单位:福建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