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式教学中培养和激发艺术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策略
2015-09-10杨晓娅
杨晓娅
摘 要: 本文参照奥苏伯尔提出的学习情景中成就动机的三个方面,结合舞台式教学研究和总结,就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提出策略,以期更有效地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动机,对今后的舞台式教学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舞台式教学 艺术生 英语学习动机
1.引言
学习动机的培养,是使学生把社会和教育向他提出的客观要求逐渐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的过程,也就是指学生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或意向,成为实际学习活动的动力。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薄弱,英语知识不系统,对英语学习缺少必要的学习动机。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英语教学现状,西北民族大学实行了创新改革,创设了舞台式教学。在这种舞台式教学中,把英语和艺术两种专业有效结合,提供一个能充分展现艺术类学生才华的舞台。在舞台式教学开展的三个学期,笔者和教学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探索。其中包括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前期的实证结果显示,在舞台教学模式下,艺术类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有积极明显的提高。随着舞台式教学的渐进开展,教师要思考如何针对这些动机和特点找出培养和激发动机的有效策略,以进一步促进和提高在舞台式教学模式下艺术类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我们发现学生在舞台式课堂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这就是说表演者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其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这种愿望或意向是驱使学生进行学习的根本动力,包括兴趣、爱好和学习信念等。我们参照奥苏伯尔提出的在学习情景中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贯穿舞台式教学的始终。
2.舞台式教学中学习动机的培养
2.1增加和建立内驱力。
首先引导学生以求知作为目标,从舞台式课堂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这是内部动机,即认知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主要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对于舞台式教学这种模式,以前在西北民族大学从来没有实施过,对于这些学生来讲,在他们学习英语的整个过程中,包括从小学到高中,也从未体验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他们的英语学习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笔试考核方式,带着求知的好奇,他们进入全新的舞台式教学模式。学生在英语舞台剧表演过程中由于多次获得成功,并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逐渐巩固最初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学习动机,这种舞台式表演成功的学习经验可以增加表演者的认知内驱力。我们观察到有了这种学习内驱力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会保持稳定的学习动机,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学习积极性,在学习中专心一致,具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这对全班学生学习英语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2.2适当激发学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必要的。
我们在舞台式教学中不仅认识到认知内驱力固然重要,适当激发学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也很必要。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要通过学业成就而赢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由人的基本需要——尊重和自我提高的需要中派生出来的。它与认知内驱力不同,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台词表达的流畅性、熟练的表演技巧,角色间的配合、舞台上的即兴发挥、观众的反应等看做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即满足自尊的需要。因此,我们在舞台式教学中,把观众、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及时反馈给表演者,同时阶段性地评选出各项优秀表演者,如最佳台词奖、最佳表演奖、最佳语音奖、最佳组合奖、最佳剧组奖,等等。这些手段可以使学生体验到荣誉感、自尊感,体验到英语学习的成功与失败,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
2.3附属内驱力的作用。
我们在舞台式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参与舞台表演学习,既不是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又不把英语学业成就看做是赢得地位的手段,而是为了从老师和同学那里获得接纳,融入表演团队集体,追求在舞台表演活动中的娱乐和与同学交流的快乐,这就是附属内驱力。教学实践证明,具有高度附属感的学生,一旦得到同伴和老师的接纳和认可,会进一步努力学习英语,并且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2.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
在舞台式教学中,我们重点注意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英语的学习动机。通常情况下学习动机的作用和学习效果是统一的,即学习动机可以强化学习效果,学习效果可以增强学习动机。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不是直接关系,而是间接关系,也就是说,动机是学习作为行为中介影响学习效果的。在舞台式教学中,有意识地把英语学习动机不够强、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安排到剧组中担任较为主要的角色,尤其是英语台词量适中、自己喜欢的角色让他们表演。由于舞台场景本身及与同伴交流的需要,他们不得不努力学习必要的英语词句,并要注意语音的正确性。舞台式教学实践证明,为表演成功而努力的学习行为对学习效果有积极性的影响。
2.5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相结合。
舞台式教学中学生的成败感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我们老师注意到这种个别差异,使每位表演者都体验到成功的效果,获得这一成功效果,反过来可以积极强化学习动机。因此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量,权衡其相互关系: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强化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重要,但应当把改善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水平作为重点来抓。我校在英语舞台式教学中就抓住了这个关键,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舞台式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
3.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舞台式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适度,有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克服,但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简单地说,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疑难情境。通常情况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难度过小或难度过高的问题兴趣低下或没有兴趣。那么,老师在英语舞台式教学中怎样创设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才更有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呢?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主体对某一问题的反应倾向的强度Trg是由内驱力强度即需要Mg,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即诱因Erg和目标对主体的吸引力即价值Ig共同决定的,用公式表示即:Trg=Mg×Erg×Ig。其中Erg+Ig=1。也就是说,当难度越小,目标实现的可能性Erg越大时,目标对主体的吸引力就越小;反之当难度增大,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减少时,目标的价值就会增大。”也就是说,在舞台式教学编导的过程中,不能仅仅限于让表演者(学生)简单地重复已经学过的单词、词组、语法、句型、演技、剧本,等等,即Erg趋近1,Ig趋近于0),或者让表演者排练和表演一些力不能及的过难的英语句型(高难度演技Erg趋近于0,Ig趋近于1,表演者们(学生)都不会感兴趣(Trg趋向于0)。所以,编导要(即老师或剧组的导演)让学生“似会非会”、“似懂非懂”,半生不熟的剧作,表演者才会感兴趣而迫切希望学习它、掌握它、排练它。因此,充当编导角色的任课教师,其应始终紧紧把握学习任务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适合度,让它构成问题情境。我们在舞台式教学中,根据每个不同的教学阶段,为学生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即提供不同难度不同层次的剧本供学生选择。这些剧本的难度在每个学期的不同阶段和每个不同的学期都随着学生语言水平的改变而随之改变,基本的原则就是符合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的适度但同时略高于学生的能力。
这就是说参与编导的教师不仅要熟悉剧本和教学材料,掌握剧本和教学材料的结构,掌握新旧剧本、新旧教学材料、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更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度。这样创设的问题情境的难度(50%左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2充分利用反馈信息,适当表扬和批评。
在舞台式教学教程中,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每一次舞台剧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结束后,笔者都会根据现场记录,从语言表达、舞台表现和舞台设计几个方面去点评,及时公布成绩并让他们事先知道评分的标准,同时评出最佳台词奖、最佳语音奖、最佳表现力奖、最佳男女演员奖、最佳剧组奖等。这个环节一方面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舞台式教学中的学习进度和取得的成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今后在舞台剧学习的努力程度,并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通过及时的反馈,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改进,并且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学习动机,从而更有助于提高学习的自学性和主动性。因此,及时反馈是非常重要的。
4.结语
结合舞台式教学的具体情况,我们参照学习情景中成就动机的三个方面,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在舞台式教学中贯穿始终。根据三个学期的教学观察和总结,就如何培养和激励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提出策略,以期更有效地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动机,对今后的舞台式教学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奥苏伯尔,等著.余星南,宋钧,译.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Ausubel,D.P.& Robinson,F.G.School learning:A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al psychology[M].New York:Rinehart & Winston,1969.
[3]秦晓晴.中国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4.
[5]张亚萍,郝玫.英语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6]Skehan,P.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London:Hodder Arnold,1989.
本文是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科研项目“民族院校艺术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探索—舞台式教学的运用”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3192013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