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规矩是“门槛”
2015-09-10徐浩程
徐浩程
守规矩,有些地方又叫“听招呼”、“懂哈数”,历来是党内的一个传统。早在二大的时候,党章便专列“纪律”一章。1941年毛泽东就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这两者都不可少”。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需要守规矩。但怎么才能算一个守规矩的官员,或者说,哪些守规矩的官员更容易被重用呢?这就需要理清几个关系。
首先,守规矩是“门槛”,不是“敲门砖”。
守规矩是一个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也应该是成为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所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就强调称,要把好选人用人关,设置领导干部法治素养“门槛”,一个干部如果没有很强的法治意识、不守规矩,本事再大也不能提拔到领导岗位。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守规矩的官员都会得到重用。守规矩是党员的本分,不是说守规矩就应当有回报。恰恰有时候守规矩还需要付出——守规矩可能意味着要放弃部分自由,接受一系列成文、不成文的规矩约束;守规矩必须自觉抵制潜规则,不讲面子讲规矩、不讲关系讲原则,不能遇到矛盾绕道走,该站出来说话就站出来说话,哪怕是得罪同事。守规矩才会真的“为官不易”。
所以守规矩是自觉的行为、自我约束,不能带有功利性去守规矩,也不能埋怨说,我守规矩了怎么不提拔我。
其次,守规矩要的是担当,不是安全。
一些腐败问题往往是从破坏规矩开始的,守规矩能保证官员不犯事。但安全不是守规矩的目的,或者说全部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规矩的时候,同时也强调了担当。他上任后不久,在201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这么说过:“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2013年,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的讲话中,他又强调:“该承担的责任必须承担”,“要有担当意识,遇事不推诿、不退避、不说谎,向组织说真话道实情,勇于承担责任。”
还有,守规矩不是墨守成规,同样需要有创新、有所作为。
以请示汇报为例。这是党内的一个规矩,需要遵守。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称,“我们这么大的党、这么多党组织和党员,如果都各行其是、自作主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那是要散掉的。”
但这并不是说就要抹杀主动创造性。党委政府每个岗位的设置都有其原因,都有其自己的责权。如果不在岗位职权范围内主动作为,什么事情都要领导点头了才做,看似守了规矩,其实是困于规矩,缺少创造性、主动性。
尤其是领导干部,不能以守规矩为借口,不干事、无担当,只要自己任期内平安度过就行了,做太平官。
最近习近平在与县委书记座谈时,就强调,“不能干一年、两年、三年还是涛声依旧,全县发展面貌没有变化,每年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
守规矩是底线,有作为是标准,两者不可偏废。守规矩的人不是老好人。守规矩的人讲原则,老好人讲面子;守规矩的人坚持实事求是,老好人信奉实用主义;守规矩的人积极进取、奋发有为,老好人庸庸无能、碌碌无为;守规矩的人是敢说真话、敢说实话的耿介之士,老好人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好好先生。
所以,守規矩的人是老实人,不是老好人。真正守规矩的人,是又忠诚,又干事,这样的人,你说该不该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