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祖宗的规矩,你都丢了吗?

2015-09-10水风

廉政瞭望 2015年3期
关键词:规矩做人

水风

小时候,第一天上学,父母教的是,“在学校要守规矩”;过年时,一大家子聚餐,长辈未动我先动,则被呵斥,“不能乱了规矩”;那时候还有广场的公审公判,指着那一排五花大绑的,大人会对小孩进行现场警示教育,“看,那就是不守规矩的下场”……

然而,從哪一天起,不再有人在我们耳边絮絮叨叨地讲规矩;又是什么时候开始,规矩这个词在我们生活中渐渐淡出,慢慢被遗忘。

哪些祖宗规矩不能丢?

2014年高考北京的作文题是“北京的老规矩”,当时引发了很多人思考。于丹点评说,老规矩是变革时代的一种传承。但这种传承面临的是断层。今天,现在还有多少人能记起类似“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忠厚传世,勤俭持家” 这样的老规矩。

有人不屑地说,这些都是老黄历了,规矩就是用来打破的。现在男人还留辫子吗?女人还裹脚吗?辛亥革命破了两千年封建帝制的规矩,新文化运动变了中国几千年写文章的规矩,土改改掉了比帝制还久远的土地私有规矩,还有什么规矩不能变?

什么规矩不能变?上下求索,扪心自问,觉得再怎么变,做人的规矩不能变。

生而为人,就有做人的规矩。今天的人,会比两千年前聪明吗?比中世纪的人少暴戾吗?比大航海时代更勇敢吗?未必。全世界的人性,什么时候都一样,都有贪嗔怒痴;哪里也都差不多,高贵和卑劣共存。做人的规矩,就是为了守护人性的光明面、抵御阴暗面而存在的。

中国老祖宗的做人规矩,是礼义仁智信、温良恭俭让。不在其形式,而在实质。没有皇帝了,但天下兴亡,人人仍然有责;不再有士农工商的排位,但士大夫的情怀、商人的诚信,依然当传承下去;不再是“父母在、不远游”,但作为中国人,孝依然是百善之首。现在流行的鸡汤文最爱教人“不忘初心”,这个“初心”,我以为,就是做人的基本规矩。

还有些规矩,是一个民族的徽记,血脉的DNA,中秋的月饼,端午的粽子,春节的团聚。没了这些千年传承下来的规矩,还刷得出华夏民族的存在感吗?讲一样的规矩,是浓浓的同胞同袍情;一样的讲规矩,才能自在无碍。海外的华人,固守着过春节的规矩;唐人街的餐馆,还供奉着关公与财神,不论到哪里,都留住了根。这就是归属感。

今天,我们重新唤起老祖宗的这些规矩,是为了在诱惑中把持自已,在迷失寻找归宿,在喧嚣中皈依净土。真把老祖宗的规矩都丢光了,中国人还是中国人吗?

我们的规矩为什么落后了?

梁鸿说,怎么看待老规矩,其实就是怎么面对传统文化。那么,现实中守不守规矩,则可以视为社会文明的标尺。

都说东西方的规矩不同。东方的规矩是孔子定的,西方的规矩是上帝定的,但个人认为,其实里子差不太多,都是满满的正能量:敬畏、仁爱、诚实……

西方的月亮不比东方亮,但为什么,我们就是觉得别人更守规矩呢?

在我们时常为某些国人的表现感到脸红的时候,我们想过没有,中国曾经是世界在最讲规矩的国家,我们曾经领先了世界2000多年。尊儒重道的“礼仪之邦”, 大到国家军政,小到衣食住行、举手投足,都有规矩。对外面的“蛮夷之地”“化外之民”,拥有天朝上国挡不住的优越感。直到国门被洋枪洋炮轰开的时候,满清的官员们一方面对洋人卑躬屈膝、一方面又鄙视之,就是认为其没有规矩。

但如今却像是在“反转”。别人以守规矩为上,我们以破规矩为功;别人将规矩上升为严法,我们将规矩搞成笑柄?我们学别人的好规矩“南橘北枳”,别人学我们的破坏规矩就“青出于蓝”?这绝不是“别人”比我们高尚,更不是种族差异。不是有报道吗,中国人(包括外逃贪官)在美国,是最守规矩的群体。

作家陈良说,不讲规矩背后有利益、人情、圈子和权力的阴影,是利己主义、特权思想、人情观念、圈子文化、从众心理使然。分析得透彻。但从普通人的角度,笔者还想说的是,规矩差,也不全怪我们自己。

规矩是要教的。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读大学的女儿子嫌母丑不认;儿子因没坐成飞机追打老父。看到这样的社会新闻,除了批判这样的儿女,难道不更该反思,这样的儿女是怎么教养出来的?今天,除了考名校赚大钱的梦想,有多少家长和学校教过孩子该怎么做人?

不守规矩是要罚的,因此过去的父母常说“黄荆条子出好人”。社会上那么多不规矩的行为,有多少受到过应有的惩罚?当有的践踏规矩的人青云直上、当有些领域遭遇“全行业造假”的时候,你会怎么看这个社会的规矩?

当然,也要说说鼓舞人心的例子。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八项规定,落实得好,全国大大小小官员都规矩多了。为什么这个规矩就管用?一言以概之,高压。中央纪委网站去年一年都在曝光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仅今年1月,就又曝光了1650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406人。

这让我坚信,中国人是能守规矩的。

中国规矩有什么毛病

朋友反驳我,古代哪有你说的那么好,现在的人不守规矩就是过去传下来的。朱元璋订了那么多严法,管住后世的贪官了吗?最讽刺的是,他严令“禁内臣预政”,还专门在宫门立了块铁碑。但终明一代,却成为中国历史上宦官干政为祸最烈的时期,连那块碑也让不孝子孙给毁了。

这就说到了中国规矩的毛病。

掌管规矩的人往往就是破坏规矩的人。自古以来,中国老百姓是最守规矩最顺从的,中国的皇帝是最不守规矩的。汉灵帝爱钱就大肆卖官,唐玄宗喜欢就可以娶儿媳妇,万历皇帝任性就可以20年不上朝,在绝对权力面前,规矩都是放屁。上行下效,谁掌管什么规矩,谁就有可能毫无顾忌地破坏什么规矩。大人物践踏大规矩,小人物就会破坏小规矩,结果统统没了规矩。

这种情况下,规矩就容易变成单方面强者对弱者的压迫,上级对下级的拿捏,卑劣者对高贵者的束缚。我们看古代,越在下面,越处弱势,规矩限制越多;越是上面,越有权势,就越可以随心所欲。正如巴尔扎克嘲笑法国封建法律体系所言:法律,是一张蜘蛛网,强有力的像石子一样穿过去了,网住的,不过是一些无力的小毛虫,而已。

中国规矩的另一大毛病,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事急可以从权。正常规矩走不通的,就想办法变通。变通在过去曾被视为一种智慧,但在现实中往往表现为挂羊头卖狗肉、开后门钻空子。李光耀说,中国人是最精于钻空子的,无孔不入,即使是堪称完美的制度也仍然防不胜防。 比如我们看到的“洋制度的水土不服”,像招投标、中介机构等等,说实话,都被不讲规矩的人糟蹋得惨不忍睹。

引申出来,能够“玩规矩”的人,一种是有权人(或傍上有权人的人),二是聪明人(善于变通)。不守规矩带来的是“人上人”的虚妄自得与心理膨胀,我们可以斥其浅薄,但有时候这个社会就这么势利和世俗。

听一个官员讲他亲身经历的事,他们在法国向法国人请教,法律为什么失灵?对方表现得不可思议,那是法律啊!怎么能不执行!言下之意是,守法是天经地义的事,法律就是信仰。这或许是东西方规矩一个关键性的差别。打个不那么恰当的比方,守规矩就像拜佛,信则灵不信则不灵。规矩的本质是信仰与敬畏,心中没那个敬畏,规矩再好也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

我们现在正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法治社会就是一个守规矩的社会,一个讲规则的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这就是讲规矩的真谛吧。

猜你喜欢

规矩做人
做人,不要做藤
“按规矩办”
做人要经得起“推敲”——担当不能靠“喊”
新来的主任“立规矩”
规矩
粤人吃饭讲规矩
循乎规矩 本乎天然
感悟“规矩”
做人如莲
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