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先锋艺术对传统审美理想的冲突
2015-09-10赵丽华
赵丽华
摘 要: 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传统艺术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学追求和基本的审美范畴。先锋艺术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强烈的革命性,是艺术领域的一种激进表达形式,是一种带有强烈反叛精神和超前意识的艺术形式,急于打破过去的美学原则,故此,对于传统审美理想的冲突就无法避免。因其在观念更新上从一个走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必然导致没有任何一种风格和观点能处于主导地位,从而形成了一种艺术的多样化格局。
关键词: 先锋艺术 传统审美理想 冲突
一、先锋、先锋派及先锋艺术
关于“先锋”及“先锋派”,荒诞派戏剧的鼻祖——尤奈斯库在《论先锋派》中这样解释:我打开了《拉露斯词典》查了“先锋”这个词。我看到所谓“先锋”是指“一支武装力量——陆军、海军或空军——的先头部队,其任务是为(这支武装力)进入行动作准备……”因此,说先锋派是艺术和文化的一种先驱现象从这个词的字面上讲是说得通的。它应当是一种前风格,是先知,是一种变化的方向……这种变化终将被接受并且真正地改变一切。
先锋派(Avant-garde)原本是法语词,借助法语军事术语“先锋”一词,最初是指19世纪中叶法国和俄国往往带有政治性的激进艺术家,后来指各时期具有革新实践精神的艺术家。奥登(W.H.Auden)称“先锋派”为“种族的触角”(Thea ntennae of the race)。“先锋派”是其直接的译意。人们经常用这个词指涉新颖的或实验性的作品或人物,尤其是对于艺术、文化及政治的层面。
事实上,现代主义也就是“先锋派”,它包括“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意象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派,意识流派,荒诞派,等等”,其倾向就是反映现代西方社会中个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个人与自我间的畸形的异化关系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创伤,变态心理,悲观情绪以及虚无意识。
百度对“先锋艺术”的解释为:现代艺术流派之一,广义的泛指最新的,具有反叛性的文学艺术现象,狭义的特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在欧洲出现的,反对艺术体制和艺术自律的一些艺术流派。先锋艺术这个词出现在西方的现代主义之中,是西方现代主义提出的一个概念。我们考察现代艺术史,包括他们后来所做的,就是一种原创性——过去从来没有过的艺术样式。因此,原创性是西方先锋艺术的一个基本判断标准——即新的语言模式。
“先锋派”的艺术特征表现为反对传统文化,刻意违反约定俗成的创作原则及欣赏习惯。片面追求艺术形式和风格上的新奇;坚持艺术超乎一切之上,不承担任何义务;注重发掘内心世界,细腻描绘梦境和神秘抽象的瞬间世界,其技巧上广泛采用暗示、隐喻、象征、联想、意象、通感和知觉化,以挖掘人物内心奥秘,意识的流动,让不相干的事件组成齐头并进的多层次结构的特点,难于让众人理解。
雷蒙德·威廉斯在《现代主义与政治》中这样描述:……我们必须超越这些单个的人,去注意各种艺术运动和文化构成的汹涌湍急的连续性,它们构成了如此之多的欧洲国家的现代主义、然后是先锋派的真实历史。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先锋派,先锋派的定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先锋派”本质上是一个开放的和动态的概念。这一概念在中国,它的比喻性意义要大于它的实际意义。先锋派在广泛的意义上指那些文学艺术的前卫,为文学共同体的难解题活动充当前卫的实验者。
二、先锋艺术对传统审美理想冲突的原因
19世纪逼真传神快速的照相技术,令艺术家们危机不已;魅力四射的东方艺术,在线造型的平面写意中充满了巨大表现力,更令它们惊奇与清醒;特别是20世纪电影电视等更现代化手段的出现,西方艺术家更认识到美术已不再是唯一反映和记录客观对象的形象化的手段;尼采、帕格森、弗洛伊德等人的哲学观点及学说的影响,又使人们的思想从关注客观世界进一步转向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兴趣。事实上进入20世纪以后,先锋派的实验语言便逐渐脱离了早期的与工人运动有关的象征性传播符号,它抛弃了可以明显辨识的社会内容和政治内容(这使马克思主义者对先锋派的态度变得敌对)。在托洛茨基(Leon Trotsky)看来,新的先锋派的反叛和纯粹美学逻辑只是一场自足的针对内容的艺术形式的造反。
值得一提的是,从一开始,先锋派的概念就是与对生活和政治的介入紧密相关的。这使先锋派与艺术自律原则(the principle of artistic autonomy),常常处于一种冲突关系。通常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是诸多缘由,在一定的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从19世纪末至今的一百多年里,世界美术进入了现代美术阶段。这个阶段中,我们的世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其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仅引发了20世纪世界政治的激烈变化,而且加剧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方面的感官刺激,冲破旧有的羁绊,打破旧的常规也就在情理之中。
当我们面对前辈大师的名作时,敬仰之心无从描述,当面对自己可能穷其一生都无法超越的巅峰之作时,我们无非有这样几种可能:要么望洋兴叹,自叹不如,此后彻底放弃所从事的艺术;要么愈挫愈勇,奋起直追,勇攀高峰,此后一直在努力;要么就是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寻求新的突破。通常来讲在第二种情况之下,想要超越大师们所创造的高度,是无法企及,或者说是几乎不可能的。况且大师永远存在于历史之中,是一个无法触及的对手,甚至连被称之为对手的机会都不存在。第三种是比较容易的,也是唯一可以预见成果的做法。先锋艺术的出现及其做法就可以理解了。在此情况下,先锋艺术对传统审美理想的遭遇既然是不可避免,冲突就是早晚的时间问题。传统的和谐被突破、美与丑的界限被模糊;各种流派如雨后春笋、不同的风格纵横交错;审美似乎已不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刺激。
三、先锋艺术对传统审美理想的冲突表现
1.以主观精神表现突破写生再现传统。
传统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以其别具一格的辉煌的审美形态,对人们的审美情趣、人格构成及生活观念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传统艺术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学追求和基本的审美范畴。千百年来,绘画和雕塑一直以模仿再现客观对象作为不可动摇的准则。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艺术家们认为,模仿写实只是一种艺术观,不冲破这種传统,艺术的天地难以拓宽。后印象派画家率先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强调主观精神表现,塞尚开始以主观概括对象,远离客观模仿,凡·高则以极富激情的色彩和笔触表现个人内心的强烈情感;高更更以象征性、神秘感表现自己思索中的可是形象。他们共同开创了西方现代美术的先河,为20世纪现代艺术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接着,艺术家们发现世界上最神秘的东西原来是人的内心。艺术表现的新天地、新领域应该是表现内心的真实。20世纪上半叶最具突破性的观点是表现心灵的真实和表现纯粹的主管情感。因此,出现了一批先锋派:法国的野兽派和德国的表现派既认为绘画不应该作自然对象的奴隶,又不应该仅仅是画面的精心构造,而是表现画家的心情意志,必须是画家内在情感的外在图像;以毕加索和勃拉克为代表的立体派认为画面的经营构造是画家的能力和权利,画家是画面的创造者,应该像上帝一样任意安排画面;以康定斯基为代表的抽象画派则认识到绘画不是靠着物象的支持,而是靠色彩、线条与形状主宰整个画面,这些绘画的元素赋予了画面生命与美;达达派在对社会和现代物质文明进行思考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传统已经过时,现代是不完整不健康的,因而要破坏一切,打倒一切。进而才能在纯粹空白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文明;超现实主义者们则热衷于表现人类的潜意识领域,通过表现反逻辑常理的物象组合,展现鲜为人知的潜意识世界。
2.以多元化取代传统的唯一的审美标准。
在先锋艺术产生之前,人们头脑中统一的、绝对的审美标准是以写实再现的手法表现真实和优美。先锋艺术则冲破了这种传统,艺术的天地开始扩展到了人们心灵情感的真实,艺术的倾向开始出现多元化,不再是一元的、单向的和唯美的。正是因为这种种怪诞丑陋或痛苦不堪的画面的所谓的“丑”的介入,艺术的表现空间和视野得以无限扩展和丰富。丑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违反审美规范、妨碍审美观照,古典美学把丑作为美的否定状态,并与人性的“恶”相联系,因而古典艺术一般不接纳“丑”而成为“美的艺术”。近代,丑逐渐进入艺术领域,成为美学的一个范畴。进入20世纪以后,“爱好精致的花花公子与审美家也让位于粗野的、狂放的艺术家”。无论是野兽派、表现主义还是立体主义,不再遵循定点透视的空间原则,甚至不以自然界为表现主题,而是直接描绘美术家的直觉和观念。这种“非客观”的美术,产生了许多与传统的“优美”相反的形象,这就是一种“丑的美”。
3.追求审美功能和纯视觉性,扬弃文学性、故事性。
传统审美理想极其重视艺术的认识功能,很注重主题与内容,是记录形象和事件的最佳手段。从19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艺术家越来越关注艺术的纯视觉性和审美作用,认为各门类艺术应有各自的独特功能,正如文学诉诸人的听觉一样,美术应诉诸人的视觉,重在探索色彩、线条、块面、构图等形式因素,而不是用绘画、雕塑叙述故事。先锋艺术家们开始强调美术的纯视觉性和形式感,艺术就是为完善艺术自身而存在的必须抛弃文学性和故事性。例如,印象派画家便是追求艺术审美功能的第一批开拓者。莫奈、雷诺阿等在选取题材时多从光线和色彩等绘画形式因素出发,很少关注绘画的主题情节。到了20世纪上半叶则已蔚然成风,成为普遍的艺术理想。如马蒂斯在许多作品中追求纯粹的色彩效果,康定斯基则在作品中追求色彩、线条的表现性和音乐感。
4.以发现和创新作为艺术的最高价值。
传统艺术的价值在于反映现实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在于艺术家审美趣味和技巧。先锋艺术产生之后,表现的对象转向心灵情感主观精神,因此人们开始在艺术观念、表现手段和艺术语言等各个领域中开始探索创造最有价值的东西。从此艺术家的创造力冲破传统的束缚,开始突破甚至抛弃传统的艺术技巧、绘画方法、工具材料,开拓新的媒介领域,采用新的表现手段,一反传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
四、先锋艺术对现代艺术发展的意义
先锋艺术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的独创性、反叛性与不可重复性,因此,真正的先锋是精神的先锋,是体现在艺术家审美理想中的自由、反抗、探索和创新的艺术表现,是艺术家与世俗潮流逆向而行的个人操守,是对人类命运和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前景的不断发现。“先锋”一词从诞生之日便具有强烈的革命性特征,当被引入艺术领域,其自身的特质与内涵同艺术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出乎其外入乎其内”的紧密集合,使先锋艺术以独特的品格和意味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先锋艺术成为审美现代性在艺术领域的一种激进表达形式,一种带有强烈反叛精神和超前意识的形式,其在时间上的流动性、叛逆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等特点,在空间上的本土化、边缘化的特点,使其成为艺术发展与探索的方向性标志。
先锋艺术是西方社会、工业化进程、哲学思想及现代化生活的产物。先锋艺术的出现,其实就是西方美术发展的必然与延续,只不过是求变求新的艺术精神以“反传统”的姿态表现得更集中、更强烈、更明确而已。从后印象派开始,经由他们首开西方现代美术之先河,以其理论和实践,引领艺术的进一步大发展。从此派生出众多现代流派:野兽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巴黎画派、包豪斯,等等,相继登上西方美术的历史舞台。
艺术既要有个性,又要有共性;既要创新,又不能完全背离传统;艺术创造即使是曲高和寡的,最终也应为世人所认知;再神秘和隐蔽的本质,应该诉诸可视、可触摸亦即可感知的形式;再好的观念也应该通过艺术创造传达给他人。先锋派反传统反自身,激进的推翻历史,具有突破与更新的潜能。先锋艺术在观念更新上从一个走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随着观念更新的走極端,必然导致没有任何一种风格和观点能处于主导地位,形成了一种艺术的多样化格局。这种多样化的艺术状态,也形成了现代艺术包容性很强的局面。“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先锋艺术在反传统和更新观念的口号中诞生,在反传统和更新观念的现实中消亡,取代它的是一个多样的、纷繁的、开放的、更富生命力的艺术局面。正如波德莱尔所说,先锋派一半是短暂,另一半是永恒。
参考文献:
[1]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编写组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999重印).
[2]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外国美术简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006重印).
[3][法]马奈·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后现代主义.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德]彼得·比格尔.先锋派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5]波德莱尔.现代生活的画家.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