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为和实验经济学研究在传统经济学考试中的应用

2015-09-10连洪泉

考试周刊 2015年30期
关键词:实验研究经济学教学改革

摘 要: 前沿行为和实验经济学研究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或手段应用到传统经济学教学中。本文以经济学试题为例,从试题设置、考场安排、分数评估和结果评述等方面阐述如何把前沿行为和实验经济学研究应用于传统经济学考试中,为经济学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相融合提供一份抛砖引玉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实验研究 教学改革 经济学 公共品实验

传统经济学基于同质理性经济人(Homo Economicus)假设,曾成功解释人类诸多选择行为。例如,公地悲剧、囚徒困境和公共品自愿供给的“零捐赠命题”等搭便车行为是同质理性经济人实行最优选择的必然结果。但是,在另外一些问题上,同质理性经济人假设却非常缺乏解释力。例如,为何追求私利的理性经济人会做出志愿服务、慈善捐赠和投票等行为,利己个体构成的社会为何会普遍涌现诸如合作、信任和互惠等大量亲社会合作行为?这些只能在前沿行为和实验经济学研究中才能得到合理解释。除了更具解释力之外,行为和实验经济学研究还可以通过可控制、可复制和真实激励的实验情境,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研究个体现实决策行为。怎样把这一前沿研究方法应用于经济学教学中,让学生可以在真实而非假设的激励环境下进行决策,真切地体验和评述传统经济学、行为和实验经济学的差异?笔者通过两道经济学试题,从试题设置、考场安排、分数评估和结果评述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将行为和实验经济学研究应用于传统经济学教学考试中,为国内经济学本科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相融合提供一份抛砖引玉的经验证据。

一、试题设置

笔者根据行为和实验经济学的公共品实验情境(戴维斯和霍尔特,2013;连洪泉,2012),在一份经济学试题中设置了一道填空题和论述题,分值分别为17分和10分。

填空题设置如下:“你和班上另外一人将会随机分为一组。每个人都有10个筹码,你们两人共同并且同时对某个项目进行投资。双方对项目进行投资后,双方无论是否有投资,无论投资多少均会获得相同投资回报,回报额为0.7×(双方投资筹码总额)。你可以从0~10这11个整数中选择任何一个筹码,如果你选择投资X个筹码,对方选择投资Y个筹码,那么你这一题的得分将为10-X+0.7×(X+Y),对方得分则为10-Y+0.7×(X+Y)。你对该项目的具体投资额为?摇?摇 ?摇?摇(温馨提示:请务必填入0~10这11个整数中的任何一个整数,得分将按公式计算,四舍五入保留为整数。每人分组情况已经随机确定好。具体决策考虑及看法可在论述题1中自由阐述。)”论述题1设置为“请你阐述做填空题具体决策时的考虑,由该题得到的启示或对该题看法”。

对于分组,可采用相邻配对、隔n(n为整数)配对等规则,把2N人分为N组;对于2N+1人数,可先确定2N人分组,再从2N人中随机挑选1人与剩下1人配对。

二、考场安排

许多高校对期末考试均有严格的考场规范和要求,其中包括随机发派学生考场座位号、不允许学生考试过程中交头接耳、必须关闭手机等通讯工具等。随机发放座位号吻合实验室实验的随机性原理,整个安静的考场氛围类似于匿名和同时博弈的实验情境。总体上,考试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吻合实验室的实验情境。

三、分数评估

如何计算每个学生的填空题得分?笔者按学生考试名单先将每个考生具体选择录入Excel表格,再按照分组规则和公式10-X+0.7×(X+Y)算出每个考生该题得分,把得分誊写在相应试卷上,完成该题评卷工作。

相应论述题则考核学生能否正确分析、理解和论述经典的囚徒困境结构、纳什均衡解、理性经济人最优选择与集体最优选择的悖论、社会困境的解决之道等问题,依论述结果酌情给分。

四、结果评述

从填空题可知,两人进行的是一个囚徒困境博弈结构。假定博弈双方为A和B,两人均投资10,那么每人可得到14分,这是社会最优选择的结果。然而,投资10并不是个人最优选择结果。由于A的收益可简化为10-0.3X+0.7Y,给定对方B的任何一个投资额Y,A每多增加一个投资额,其可能获得的收益会减少0.3单位,因而假如A是理性经济人,那么其最优选择是投资0。同理可知B的理性最优选择也是0,此时A和B得分为10分。

我们可列示出如表1的博弈结构,其中用a和b分别表示1~10的非零投资额。由表1可知,假如B选择0,那么A选择投资0其收益为10,选择非零投资额a则收益为10-0.3a,由于10-0.3a<10,因此为追求利益最大化,A最优选择是投资0;同理,假如B选择非零投资额b,A在投资0或a的收益进行比较,由于10+0.7b>10-0.3a+0.7b,因此不管B投资多少,A的最优选择仍然是投资0。我们用下划线标示出A的最优选择,同理也可标示出B的最优选择结果。由图示可知,(0,0)成为两人的纳什均衡解,此时双方得分只有10分。

综上所述,基于传统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视角,我们可以预测每个人均会选择投资0。然而,基于行为和实验经济学的异质社会偏好理论视角,个体并非是同质的而是异质的,在决策中除考虑自己私利外,还会考虑其他人或集体利益,因而理论预测结果是会出现非零投资额结果。

学生最终选择结果怎样呢?考试结果表明传统经济学、行为和实验经济学可综合解释现实选择行为。具体来说,对于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4级3个班190个学生的考试选择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平均投资额为3.121(相当于公共投资占初始禀赋的31.2%),标准差为4.061,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等于0(t=10.595,P<0.001)。这从总体层面上拒绝了传统经济学的理论预测结果。但是,分不同投资额看,106个学生选择投资0,意味着55.8%的选择行为吻合传统经济学理论预测结果。84个学生选择非零投资额,相当于44.2%的选择行为吻合行为和实验经济学理论预测结果。更具体地看,37和20名学生分别选择投资10和5,分别占总样本19.5%和10.5%,频数占比仅次于投资额0。这说明集体行动并非按均匀分布概率产生,而是容易出现“行为聚点”,它是集体行动聚点的行为证据。不少学生在论述题中从集体、社会或公平等价值观念给出非零投资额的理由,这恰恰印证了行为和实验经济学的社会偏好理论观点。

参考文献:

[1]戴维斯和霍尔特.实验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连洪泉.公共品自愿捐赠行为的偏好基础及合作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猜你喜欢

实验研究经济学教学改革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简明经济学
词块教学法对高职学生英语写作影响的实验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经济学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