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思想政治课的情感教育

2015-09-10宁可

考试周刊 2015年34期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内容情感

宁可

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感教育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特殊而又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双方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系统,则极容易实现教学目标,反之如果双方感情交流出现障碍,则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有效方法。

那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在如下环节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中,注重科学性,坚持以理服人,在“理”字上下工夫,增强知识的可信度,满足学生的认知情感的需求,培育学生的认同情感。

任何学科都有知识体系和内在的逻辑体系,每个理论问题有系统性和层次性。虽然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常识课,但其教材的编写遵循一定的规范性和内在逻辑性的原则,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从教材的逻辑结构上,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上,从不同系列学生的层次水平上,尽可能地把知识、道理讲清、讲透,不给学生留下疑惑和不解,而不是只停留在教学生画条条、背条条上。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知识的可信度,使学生真正理解、听懂,心服口服,进而产生对该门课程的“认同”情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求知识的求知欲,从感情上把思想政治课真正当成一门科学而严肃认真地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与学就容易统一起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二、在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性、趣味性,坚持以情动人,在“新”字上想办法,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

一个人即使有再丰富的知识、再发达的智力,都要依赖情感的力量,否则就不能形成乐观进取的态度,难以付诸创造、开拓行为。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由于教材中抽象的理论概念很多,加之教材编写的相对滞后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课堂教学仅停留在对书本知识的标记与浅层理解上,而不注重结合新的形势,及时增添时代性的内容,不仅理论与现实脱节,而且很难培养学生积极的愉悦情感,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强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即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必要的补充,根据时代形势的发展变化和需要,与时俱进,增添新的内容,抽取一些学生所关注和感兴趣的事件和典型事例,既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增强思想政治课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体验,更好地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使课堂活起来。这样师生感情就容易沟通,情感共鸣易于形成,学生才能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课堂教学就能按照老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进行,课堂教学任务才会圆满完成。

三、在教学方法上,寓教于乐,发挥主体作用,在“乐”字上动脑筋,创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

思想政治课由于理论性强,与社会现实生活及时事政策联系紧密,学生要学好并不容易。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善于采用灵活多变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和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受到教育,提高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力求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现实结合的需要,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形式多样的学生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歌曲欣赏、漫画展评和社会调查等活动,通过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政治课教学的乐趣与魅力,从而激发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和才干,极大提高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力地促进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在“用”字上做文章,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理论联系实际本来就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指导方针,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指导方针却未能得到实质性的贯彻落实。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抽象的讲解过多,从概念到原理、空泛而枯燥,而对现实问题不是熟视无睹、漠不关心,就是避重就轻、轻描淡写的现象,无法真正满足学生的需要。任何人的学习都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功利性,“无用不学”无可厚非。这正如一杯水摆在口渴人的面前,会给他带来愉快,那是因为他需要;同样一杯水摆在口不渴的人面前,他会无动于衷,如果强迫他喝就会造成不愉快,甚至敌对。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必须把握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学”和“用”上做文章,引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课广泛的用途与实效性,而其广泛的应用和实效性极大地强化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内驱力,从“为用而学”到“越学越有用”,再到“越有用越要学”,从而形成了“学—用—学”的良性循环。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特别注重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力求用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用理论知识的学习解决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同时,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观察、思考和理论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在学与用的结合中,既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又锻炼能力,提高觉悟,达到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学高一《经济常识》中有关“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内容时,我没有先解释书本理论,而是组织学生对身边的消费行为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找出问题的成因及解决的办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白身边的消费行为都属于什么样的消费观。最后围绕“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等问题,请学生谈谈观点。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理性消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达到了极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要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情育情、以情引情、以情换情,就必然会换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觉悟水平,极大地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实效。

猜你喜欢

政治课教学内容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情感移植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