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末议论画龙点睛》课堂拾遗

2015-09-10陈月英

考试周刊 2015年34期
关键词:画龙点睛记叙文

陈月英

摘 要: 很多老师都对作文教学进行研究,效果各不相同。“记叙文片段训练教学”很有必要,日常作文教学显得无序、随意,如果平常有针对性地从各个击破作文片段,最后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就会水到渠成。作文片段训练教学,大多从“细节描写”角度切入,可操作性强,作者认为如果在记叙文的末尾通过简洁精辟的议论收束全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应该会讨巧出彩。

关键词: 记叙文 结尾 议论 画龙点睛

一、关于教学设计的生成

本次“同题异构”公开课的主题是“记叙文片段训练教学”,应该说这很有必要。我们的日常作文教学显得无序、随意,如果平常能有针对性地各个击破作文片段,最后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就会水到渠成。

很多老师都对作文教学进行研究,效果各不相同。作文片段训练教学,大多从“细节描写”角度切入,可操作性强,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我自己也正在进行这样的训练。但从学生的作文看,似乎文中有记叙,有描写,甚至有细节,议论也能联系实际,可总觉着缺少点什么,像杯温吞水,让你读着不解气、不解恨,总之不痛快。

经过反复考虑,如果在记叙文的末尾通过简洁精辟的议论收束全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应该会讨巧出彩。所以这次公开课,我就决定从“文末议论画龙点睛”这个角度切入。教学目标的设计是经过反复斟酌的,一直担心“大而无当”。既然是片段训练,那么这堂课只要专注训练一个片段,解决一个写作的难题就可以,贪多嚼不烂。听取同组语文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后,教学目标更清晰明确,其实我就是想让学生明白“议论这一表达方式在记叙文末尾的重要作用”,之后在“记叙文末尾的写作中准确恰当地运用议论”。说到底,就是希望学生写作记叙文时在末尾恰当运用议论,使文章由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总结与思考。

这堂课设计的思路是:首先通过《蚂蚁和蝉》这则寓言故事导入,引出第一个问题:什么是记叙文中的议论?选择《伊索寓言》中的这则故事,是因为大家都熟悉,而且浅显有趣。对于第一个问题,只要让学生明白:记叙文中的议论必须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其次着重解决记叙文末尾运用议论的作用。这好似一个结,并不容易解开,所以构想之时一直思考怎样做到有梯度,有层次感。想借助学过的课文当做范例解读,可惜最典型的一篇鲁迅的《故乡》还没教到,其结尾这样写:“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虽然典型却深奥,只好选取《永久的悔》这篇。此外,又担心名家名篇与学生之间有距离,不易讲透,因而再选取2014年的中考高分作文《一答之遥》。通过这样的范文解读,学生理解记叙文末尾运用议论的作用,可归结为: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再次设计“学以致用,写评结合”这个环节,我原本想选用庄伟兰同学的《在“镜子”中看清自己》和庄周道同学的《邻居》两篇作文当做例文,事先隐去两文的结尾,教学中让学生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给续个结尾。后来发现这样平均用力,时间不足,“浮光掠影”,不能深入,学生写不好,老师也讲不透。在学生预习比较之后,只选择伟兰同学的这篇,设计的要求是:(1)写一写:请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给续个结尾;(2)晒一晒:请同学上台展示写作的内容;(3)说一说:找亮点,支妙招。最后希望总结梳理出能由此及彼、普遍运用的方法。

二、关于评课意见和建议的梳理

预设的许多想法其实都应当通过课堂实践检验,课上完后进行评课活动,综合各学校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我归纳为以下几条:

优点:1.为初三的学生上作文课,这样的选题很有必要,针对性强,实用;2.教学目标具体明确,针对一个点的突破,课堂结构清晰,层次分明;3.课堂能启发学生思考,循序渐进,通过听说读写生成,有梯度;4.教学设计上下工夫,选择的材料既有名家经典,又有中考高分作文,还有同学习作,贴近学生实际,且写作与中考作文、考点、考情结合。

不足:1.材料选择太多,导致教学思维跳跃,难度大;2.记叙文中叙述和描写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但这节课讲的是记叙文末运用议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地雷”,学生理解难,老师表达难,应该想想怎么更好地化难为简;3.是否应该讲讲记叙文中的议论与议论文中的议论的区别;4.评价学生的习作应尽量肯定其优点,再引导同学说说还可以怎样改效果更好;5.总结写作技巧时,所说的技巧要最简单、最直接。

三、关于课堂教学后的反思

1.从选题看,自己认为很有必要。初中三年的作文教学应当是有序的,初一初二着重于叙事及细节描写,经过前两年的系统的训练,就应该逐渐引导初三学生思考,让文章有思想、有深度,恰当的议论正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记叙文中运用议论随处可见,如果统而言之则“大而空”,所以想着尽量小角度切入,抓住一个点突破,让学生真正有所得,于是确定抓住“记叙文用议论结尾”这个片段训练教学。

但是必须重视一个前提,这只是一节“借班上课”的公开课,也就是说,如果初中三年作文教学一直是以自己的方式有序推进,那么当进行这样的片段训练时便是顺其自然的事,可借的班级是按原来老师的布局进行的,我这样强塞进去的一堂课,前无铺垫,后无延续,能否吸引学生的兴趣,能否让忙碌的学生不把它当做一项任务应付,是否对这个班级学生的写作有帮助,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是否可操作,这些都应该考虑周全,否则虽自己认为有必要,却也是一厢情愿。所以,说到底应当“以人为本”。

2.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置应当是合理的,但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材料选择过多。学生理解这些材料要花费太多的时间,所以有些学生并不在意预习要求,仅阅读一两遍而已。这样就导致课堂上有些学生因理解不到位而思维跟不上,老师的点拨和引导对他来说,就像打在棉花上的拳头,找不到着力点。所以不如删繁就简,选一篇《一答之遥》就好,把分散的几个问题集中在这一篇中分析透彻。

3.当堂写作时突出时间让学生写,他们确实能学以致用。在学生展示习作时,点评应当尽量肯定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即使有些续写的结尾没有按照此次训练的要求,在指出问题时也应给予鼓励,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4.归纳写法时,引导学生说。如:①选准角度,目的明确,避免“空”:议论和记叙不能脱节,忌无病呻吟。②论断鲜明,避免“浅”:议论要切中所记事物的深刻意义,不能浮光掠影。③简洁精辟,避免“滥”:议论少而精,不乱发议论……但是仍觉得没有教给学生最简单,最易操作的技巧。比如:可以引用名言进行总结来增强说服力;可以运用修辞形象说理等。

5.听课的老师提出应该讲讲记叙文中的议论与议论文中的议论的区别,关于这个问题,在构想教学设计时已经考虑过,认为不讲为宜,这不是本堂课教学的重点,而且三两句话或三两分钟是不能讲清楚的,所以就不横生枝节。但有一位女生把续写结尾写成运用三个事例论证“不应以貌取人”这一论点,这等于从文中提取观点,再重新写一篇议论文,这显然不对,此时就应当适时地辨析记叙文中的议论与议论文中的议论的区别,不能再避而不谈。而我当时因时间的局限,不能更深层地就此学生的文字进行分析,应该说是一个遗憾,这有可能会误导学生。

6.记叙文的结尾可以有很多种方式,这只是其一,应当提醒学生恰当运用。作文教学应当有延续性,平常要多摸索,多总结反思,不能仅停留在这一节公开课上。

猜你喜欢

画龙点睛记叙文
画龙点睛
记叙文阅读专练
填色我最棒
画龙点睛
如何写好记叙文
新闻图片编辑如何“画龙点睛”?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初中记叙文阅读解题技巧探讨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串联法写记叙文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