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出语文课堂之本色

2015-09-10朱黎芳

考试周刊 2015年34期
关键词:小羊语言文字语感

朱黎芳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深入推进和新课程新课堂多元模式的逐步建构,各种教法纷纷出台,有的甚至为了标新立异而舍本逐末,把学习语文的目的抛在脑后,把语文课上成了活动课,结果课堂热闹了,收效却甚微。因此我们应还语文课堂之本色。语文教学中的读是一个载体,在课堂中,它承载着学习语言、培养语感、促进理解、诱发思辨、引导感悟、熏陶情感、完善知识建构的使命。让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长,在读中悟,在读中积累语言,再将语言运用于生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在语感障碍处多读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是一种对语言文字丰富的联想的感知活动。它是理解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这种能力是要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科学训练才能逐步形成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语感障碍,由于作者的语言习惯不同,文本就会出现多种特点,而学生因语感差异引起的在文本朗读中的障碍,是一种最本质的语感障碍,这些障碍是需要教师有充分敏感的认识的。教师应抓住这些障碍,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充分去读,可采用多种形式来读,如听老师范读、请小老师助读、跟老师读、同桌互读、录音朗读、赛读等,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易读错字、易漏读字、易多读字、易读断句的地方多练读,直到学生能通顺连贯地读好文本。多遍的准确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只有这样长期坚持地阅读,才能使语言、文法等一些隐藏于语言文字背后的规律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地被学生所获取。长此以往,熟能生巧,就形成良好的语感,为语言的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在语言优美处多读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有的描绘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有的展现精妙绝伦的名胜古迹,有讲究韵律的诗歌,有充满趣味、富含哲理的童话故事……教师在阅读中,应从整体把握,不能以简单的肢解去学习这样的美文。面对这样的文字,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读。除了要求学生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外,还要读出文中蕴含的情感、哲理、意境及“弦外之音”。“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是有其道理的,对于美文,只有一遍又一遍地整体地读,才能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景象,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

如教学《九寨沟》时,通过朗读描写九寨沟迷人风景的句子,那蓝天、白云、雪峰,森林、湖水相互交映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学生便会读得入情入境。也只有一遍又一遍地读才能引起学生的审美思考,才会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这样不但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学生在感受文本美的同时自然引发潜藏在内心的对于美的体验和界定,于是便产生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绘,他所描绘的美在何处的思考。所以,言辞经典之处,语言优美之处必然得读,而且要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美,感知意境美,能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融为一体,产生共鸣。正如《文心雕龙·物色》中说的那样:“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如果我们的美读能够“写气图貌”、“属采附声”,就能达到“既随物以宛转”、“亦与心而徘徊”的最佳艺术之功效。

三、在宣泄情感之处多读

卢梭曾指出:“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那么教师要想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就必须发展和培养好自己的情感。所以我们在教学之前,不光只是认真备教案,备学生,更要注重自己对课文的朗读,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每篇文章都表达着作者的一份独特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找准文章中作者最突出表达情感的地方进行训练。这样既能节约时间,又能深入指导,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情感宣泄处,教师首先自己要有深刻的理解,还要能通过语言的传递,促使学生能情不自禁地有感而发,表达自己的情感。其次,更要引导学生把敏锐的心灵和内心的经验情感调动起来,通过朗读充分地宣泄出来。

一位老师上《黄鹤楼送别》,学到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一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时,她这样引导学生读:“这‘孤’字,是一份孤寂,一起读;这‘孤’字,代表着彼此牵挂,读;这‘孤’字,代表着缕缕相思,读;这‘孤’字,透露出的是那深厚的友情,读。”这样通过反复朗读诗句,把学生情感推向高潮,让他们体会到作者内心的孤寂,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心灵在与文本的碰撞中飞扬,生命在阅读中成长,而浓浓的“语文味”也在这不露痕迹的诵读中体现出来了。

四、在启发想象之处多读

语言文字,因其本身的平面和含蓄常常使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产生一定的空间。很多时候,一个句子,一个标点,都蕴藏着丰富的文本信息。这些地方往往是文本表达意犹未尽之处,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之处。教师应该抓住这些地方,展开一定的读悟形式,使文本内涵得以充分显现,也使学生产生语言敏感,进一步学会研读和思考。

如《狼和小羊》一文中,末尾一句: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结果如何?小羊的遭遇会是怎样的呢?文章虽然结束了,却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想象的空间。要让学生想象合理,在教学中就要带领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到狼的无耻凶残,小羊的温柔可怜。通过深入交流体会,文章所包含的情感得到了充分展现,学生出于对小羊的喜爱,很多都希望能有奇迹发生,那么一则则精彩而又充满童趣的后续也就随之展现出来。

总之,在课堂上抓住这样那样的研读点,进行细致透彻地朗读,才能既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训练学生的感悟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汉语言文字博大丰富的内涵,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思考。

朱熹说:“读书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综观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音韵和谐、情文并茂。在语文课堂上,这些课文都值得去好好阅读,去细细咀嚼、慢慢品味,去好好听其声、辨其味,好好掂其分量、触其心跳,这样必能使学生读出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从而激活阅读内动力,于无形中把握语意、敏化语感,享受读语文之乐趣。只有像这样在课堂上读起来,才能还语文教学之本色。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黄莹.还小学语文课堂“读”之本色.陕西教学,2010(10).

[3]欧阳赞华.让语文教学“读”占鳌头.教师,2011(13).

[4]孙景伟.阅读教学要读出“语文味”.课程教育研究,2014(3).

[5]王彩凤.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的指导.都市家教,2014(1).

猜你喜欢

小羊语言文字语感
软萌小羊诞生记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毛茸茸的小羊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狼和小羊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