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015-09-10崔小刚
崔小刚
创新英语教育必须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宽松的环境并拥有开放的活动空间和创新的激情。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英语教师,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自己的点滴体会和做法现介绍给同行,希望能引起共鸣。
一、创新课程设计
以立德树人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文化思想情感、心理和身体素质为宗旨,着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加强对其认识能力、文化意识、自学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新世纪的课程应多元化,以适应不同地区和普通学校及各类特色学校的需要。
二、创新英语教学手段
运用现代化教学技能是创新英语教育的重要保证。利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设备,可以创造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增强视听效果;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使教学程序化,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建立网络教学,实现英语教学立体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料和实践与创新的广阔天地。在日常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实现学科整合。
(一)直观教具
1.人与实物
人和实物指教室内的人和物(包括学生带入教室的物品)。课堂本身就是一个真实的生活环境,加上教师与学生带来的物品,这些东西就构成真实的或模拟的交际环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构成了活生生的语言环境。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语言环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语言的实践活动。比如在学习班级、教室、学校生活、学习用品等内容时,教师可以加以利用相应实物;在学习家庭、家庭生活等内容时,学生的家庭活动就是很好的谈话题材。
2.玩具与模型
在一些语言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是所有的材料都是现成的,这时候玩具与模型往往能起着替代的作用。如在谈论飞机、轮船、火车、动物等时,玩具和模型就非常有用。玩具和模型可以是从家带来的,也可以是自制的。
3.图画
图画包括一切平面的图画,如挂图、简笔画、单词卡片、照片、墙壁上的学生绘画作品等。除教材本来配套使用的外,教师要注意收集和制作,展示时可以用粘贴胶、植绒纸、图钉等把它们固定在黑白板上。
(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
1.录音机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录音机让学生学到更标准的语音语调,增加听觉的刺激,强化教学效果,现在许多听力测试是通过录音机完成的。
2.多媒体教室和白板教室
多媒体教室和白板教室是近年来兴起的教学媒体,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成为重要的视觉类电化教具。其功能是使声音和图像结合视觉与听觉结合、语言与情景结合,生动逼真地提供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亲切感和共鸣。
在讲课文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静止的画面变成动画更好地创设情境。利用联网技术,学生在网络上与教师交谈,在网络中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包括练习和自学材料),使优化教学变成现实。计算机教学的优点是比任何一种媒体都更生动,集视觉、听觉、语言情景于一身地把动感带进课堂,使原来较枯燥的东西变得生动,较大地改善教学的环境,是十分现代化的教具和学具。
3.实物投影仪
实物投影仪可以把图文直接显示在屏幕上,图文可以随意放大和缩小。教师还可以展示实物,或在纸上书写、画画,同时展示写和画的内容。
三、创新英语教学方法
我国近代儿童心理学的开拓者陈鹤琴在《儿童心理之研究》一文中将儿童的心理概括为七个特点:好游戏、好模仿、好奇、喜欢成功、喜欢野外活动、喜欢合群、喜欢受称赞。班级教学小组化要求学生4~6人围坐一起,这样学生从一开始就感到新鲜、好奇。因为以前都是一人一桌面向黑板,一成不变,而现在几个人围坐一桌,给他们一种真正的群体感觉。由前一节课的一人一桌转到英语课上的小组化,必然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及时地转入英语课堂,也必然会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另外,班级教学小组化易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做英语游戏,易于开展组与组的竞赛活动,寓教于乐。
我认为在班级内实行小组化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增进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极大地增加学生的语言活动的实践量,很好地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同时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素质,特别是说英语的能力,而且要有较强的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小组化活而不乱,散而有序。
四、全身心地投入教学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教师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信任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做到精神焕发,情绪饱满,创造引人入胜的情景,使学生头脑中兴奋中心向着要进行的教学活动转移、接近,引起学生对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求知欲,创造一种对学习起推动作用的活跃气氛,使学生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这样学生听课情绪会为之一振,并会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听讲。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
总之,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只有真正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自主思考并解决问题,学生才会去探索,只有探索,才会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