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5-09-10倪大勇
倪大勇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与基础学科的优化组合显得尤为重要。反映在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还可以变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为直观、形象的数学形式,更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优化组合。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高中数学教学 运用策略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黑板+粉笔”的单一呈现形式,实现教学过程的可视化、互动化、个性化,使课堂“活”起来,使课堂更高效。应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开展并实现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整个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任务。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经验,谈谈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和情境教学的运用。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抽象性、复杂性是其特点,为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等信息技术手段,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数学学习的信心。而这也符合构建主义教育理念的要求,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创设真实的情境,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也保证了教学质量。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便要将现行可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资源进行整合,以信息技术完成一些基础性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得教师得到一定的解放,从而有更多的时间解决高中数学中相对复杂的逻辑性、规律性的问题。而这种现实的需要从很大程度上推动我们探索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的可能性和整合点等,这样一种整合带来的是抽象数学的具体化、生动化,最终实现高中数学高效教学。
2.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的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因而要求在数学课上重点、难点的讲解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这就需要运用多媒体的动态画面展示事物发展或推理过程,利用它的图画特性将抽象的、理论的东西形象化,将空间的、难以想象的东西直观化。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教具模型媒体展示各种信息,学生对知识很难理解,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使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例如在“三视图”讲解过程中,传统教学都是凭空间想象,对于某些不规则图形的三视图学生理解非常困难。如今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向同学们展示这类图形的三视图的形成过程,让他们观看动画演示。这样在教学时既快速灵活,又不失一般性。在中学教学中,数学课本是静止的,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
3.借助计算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另外,虽然多媒体课件以其显而易见的优势被广泛运用到教学中,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种种误区。有的教师认为要上好课就必须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于那些用传统教学媒体可以解决的问题,也牵强地做成多媒体课件,结果弄巧成拙,事倍功半。有的教师不从教学实际出发,只求数量不求质量,追求媒体应用形式的多样化,而忽视多媒体的优化组合,课堂上媒体频繁更换,结果整节课都充斥着电教媒体,学生也因此失去了与老师、同学交流的机会,破坏了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眼花缭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多媒体数学教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它是一种动态教学,使课堂更活跃。合理使用它,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所以,客观合理地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方法,才是现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的观念。
参考文献:
[1]金灿锋.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1,18:94-96.
[2]张岭.高中数学新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有效性的理论思考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01:61-64.
[3]牛芳.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1:38-39.